龍見隆 崔孝峰
(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漢430079)
程序教學在田徑技術教學中的理論研究
龍見隆 崔孝峰
(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漢430079)
田徑中的許多技術動作是多維度、復雜的技術動作,通過程序教學方法可以制定相應的程序。通過文獻資料、訪談、邏輯分析等方法,對程序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及程序教學法的實施方案來分析和論述。同時來驗證程序教學理論對田徑技術教學是可行的。
程序教學;技術教學;反饋;強化
1.1 程序教學理論的理論基礎
1.1.1 程序教學理論的行為學基礎
華生在20世紀初期發(fā)表了一篇《行為主義者眼中的心理學》,伴隨著這篇文章的發(fā)表,行為主義正式進入心理學的范疇。我們所提起的程序教學是指將要把我們所要學習學科的知識按各學科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分解或者分開為一系列的知識相近或者相同的程序,同時這些知識程序之間的邏輯結構又能前后銜接,更加深一步,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學習情況,按照已有知識面項目的設定,按照既定順序逐個學習每一項知識,然后隨著每個知識項目的學習掌握情況,及時為教育者提供反饋,學習者根據(jù)反饋的差異方面進行強化,所謂教學目的的評價就是看學生是否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梢姡逃呷绾吻擅钤O置知識項目的順序和學習者對技術動作的強化是程序教學模式能否成功的核心點所在。
1.1.2 斯金納程序教學理論
斯金納認為要達到一個難度較大的行為目的,需要連續(xù)接近法,分很小的步子強化,每次強化的難度加大,這樣可以由易到難逐步達到目的。而這種教學理論的根源主要來自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同時也支持行為主義的部分理論。教育是按照“刺激(S)-反應(R)-強化”這種程序的一種活動,即將學習的內(nèi)容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組合起來,引導學習者通過循序漸進的模式進行掌握,最主要的機制是用強化訓練來解釋集體的學習過程。斯金納強調(diào)根據(jù)一定程序來進行教學,這樣可以隨意塑造一個有機體的行為,提出根據(jù)學習者的思維最終必須用行為來解釋,這種行為是由外界引起并受外界的影響和控制的。
1.2 程序教學理論的教學原則
1.2.1 小步調(diào)原則
小步調(diào)原則表現(xiàn)出學習者才是程序教學的中心,它強調(diào)了學習者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習者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使學習者認識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學習過程。只有在循序漸進的模式下才能保證了不同水平的學習者能以自己學習速度來學習教學內(nèi)容。同時,通過不斷強化的方式從而獲得梯度前進的誘因。
1.2.2 最低的錯誤率原則
斯金納認為錯誤的行為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往往導致懲罰,而懲罰一般會帶來一些負面性因素,這種手段對于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幫助不大,同時不應讓學生在發(fā)生錯誤后再去發(fā)生錯誤,降低錯誤發(fā)生率的學習能激發(fā)學習者主動性,增強對技術動作記憶,提高學習的效率。當教育者在制定和記錄程序時可根據(jù)學生對教學目標水平的反饋從其中有所不足的地方作出修改,因為教學活動的過程主體是學習者,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是主導,如何有效地啟發(fā)學習者是教育者應該關注的問題之一,所以學習者對技術動作理解難易程度不一樣,教育者要通過調(diào)整程序的難度符合學習者的實際情況;又由于絕大多數(shù)技術結構不一樣,有些技術動作由簡單到復雜,還有些技術動作由已知到未知的順序編制的,學習者并不是每次都可能做出正確反應,從而把最低的錯誤率降到最小限度的限度是教育者重中之重。
1.2.3 尊重差異原則
發(fā)展中的個性對于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即個別差異。學習者自身所表現(xiàn)出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學習者身上的差異也是層次不同。它主要在智力發(fā)展水平、知識經(jīng)驗、生理、心理、個性等方面。如生理方面的差異:性別、身高、體重等,心理學方面的差異:感知覺、智力與創(chuàng)造性、人格、個性心理、情緒等。因此,不同層次的差異往往能直觀地在教學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如:學習是否努力、對技術動作的反應、探索出更多相近的教學內(nèi)容等等。學習者的這些方面的差異在教學活動中教育者必須要尊重這種個性差異,在尊重這種個性差異的基礎上編制學習者自身需要的程序教學時,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和需要,設計不同的教學小程序、學習者的要求和教學手段,每位學習者的個體差異盡量都能照顧,從而使每個學習者都能積極且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促進每個學習者的發(fā)展。
1.2.4 即時強化原則
歷代許多的教育家提到了掌握知識鞏固和強化的問題。當他們在開始學習活動時會遇到不同的問題,當學習者進行思索而又不知道如何獨立處理問題的方法時,如果沒有教育者或者其他同學的很快引導糾正動作時,常常會產(chǎn)生錯誤的動作,這種錯誤的動作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定型。重溫已學過的技術動作可以使技術動作在記憶中得到強化甚至是熟練,加深學習者對技術動作的理解,使學習者對已經(jīng)掌握的動作進行再造與創(chuàng)造能力。而利用程序教學模式進行學習時,學習者就能迅速知道出現(xiàn)錯誤技術動作的解決方法,對已經(jīng)掌握的技術動作就會進一步加深。在一定教學情景下對該行為能進行一次即時強化,就能使這一技術動作相當鞏固地建立起來。一種新的技術動作在學習時如何能將前面的技術動作加進新的技術動作中來,通過這種方法也能將之前學習的動作進行糾正和改進。如果之前的技術動作是正確的,在新的技術中也能夠得到強化;如果之前的技術錯誤學習者不僅能通過新的技術動作轉到輔助的技術上來也能達到強化的作用。
1.3 程序教學理論的基本方式
1.3.1 直線式程序教學
該程序教學是把技術動作分成若干個“小程序”進行練習,各步按難易程度、簡單復雜的程序一個接一個按照直線來排列,讓學習者根據(jù)程序梯度學習掌握。如田徑技術動作中的百米加速跑,它是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腳步?jīng)]有較大的變化,都是按照這種方式進行的,像這種簡單不復雜的技術動作可以使用。
1.3.2 分支(衍枝)式程序教學
這種程序教學是把技術動作分成比直線式程序模式更大的“程序”進行練習。例如一個技術動作把它分解開來進行練習,跳遠技術可以把它分挺身式跳遠、走步式跳遠,這一系列的動作可以單獨的練習,每個條與技術動作都鞏固之后再完整的練習。依據(jù)技術動作的不同點,選擇性地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程序”組合成“大程序”排列來進行教學,分支式程序教學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方法。分支式程序教學往往應用在技術動作的提高上。
1.3.3 莫菲爾德程序教學
此程序教學是把某一所學教材起始按“直線式”程序教學,其次是在直線式教學模式上相聯(lián)合的“分支式”程序教學,第三是完整技術演練。它是先將技術動作按照技術之間的差異來進行拆分練習,然后根據(jù)拆分的技術動作來進行分支的教學。最后達到統(tǒng)一來完成教學活動,增強了技術動作學習的速率。
2.1 降低學習者技術學習中出現(xiàn)的動作錯誤頻率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習者錯誤技術動作出現(xiàn)的比較普遍時,例如小步跑學習者不會如何放松自己的小腿導致技術動作變形,一般情況下教育者采用相同的語言講解、正確示范糾正的方法來完成。因為其他前提條件的制約,教育者不可能給每位學習者的每一個技術動作都進行逐一糾正,而是根據(jù)學習者普遍會發(fā)生的錯誤技術動作來進行糾正。錯誤的技術動作學習者在練習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其主要因素是學生動作原理理解。明確動作概念使學習者在程序理論教學更加清楚技術動作的線路等,在領悟到動作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增加正確技術動作練習的次數(shù),這樣錯誤動作出現(xiàn)的概率較低。
2.2 改善技術動作學習能力在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的差異
技術動作教學中不會因為學習者自身個人素質及基礎的差別而影響學年的教學目標。學習者可以在教學程序的要求下,找出適合本身對技術動作學習速率上進行練習,對正在練習的技術動作練習速度較快的學習者能夠較快地完成該程序,當能更好地通過前一程序學習后,也就是下一程序學習的開始。對于學習較慢的學習者則可以在較難掌握的動作學習中停下來,認真地思索探究并需要重復的練習。若學習仍達不到該程序的要求,找到其根本的原因再根據(jù)反饋的情況回到前一程序中去重新練習提高。
2.3 提高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
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者。在新的程序理論教學中學習者頭腦里有了區(qū)別于其他教學模式,對技術動作的學習有了定位,對動作的難度程度有一定的認識??梢园凑兆约簩W習的程度時時刻刻檢查自己對技術動作掌握的情況。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根據(jù)程序的完成度能查找出自己的學習情況,如當前的技術動作與程序不相符合,學習者可以向教育者或身邊的同學進行反饋,沿著正確的方向來學習。通過學習中的資料反饋看到了自己的水平進步,使其相信本身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此次及時教學的過程中教育者應該能充分地了解到該程序下學習者對程序的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此程序的不足,在對不足程序進行修改、調(diào)整等。當技術動作提出之后,運用啟發(fā)誘導的方法,使學習者進行獨立的分析和思考,研究問題或矛盾的所在,讓學習者自己一步步獲取。
2.4 有助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能力
程序教學模式下,廣泛收集資料是教育者編制程序的基礎,認識各學習者實際情況的條件下擬定的,程序本身就是一本系統(tǒng)的教材。它包含多種練習手段和方法及組織方法,學習者再通過這些程序學習時對自身的能力也是一種提高,例如學習者自信心、自學能力、創(chuàng)造力等
3.1 教育者將技術動作編制成各小程序,同時后一個程序是前一個程序的引申, 使每一個程序都合理擬定學習目標,當學習者掌握第一階段程序后,然后再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
3.2 教育者對學習者采用分散式程序教學,將第一步教學中需要完成的程序及內(nèi)容下發(fā)給學習者,讓學習者主動學習、自行討論,將最終自己學習的掌握情況反饋給教育者。
3.3 對差異類型的學習者采用分類別式教學程序,教育者對掌握知識的學習者分發(fā)下一輪技術動作學習程序,引導沒有掌握的學習者,讓學習者自行思考、理解,學習者在根據(jù)引導的內(nèi)容進行強化,并將結果匯報教育者。
3.4 教育者在對學生完成程序的程度進行反饋,將之前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把分散的技術動作進行整合,而且還要對之前的技術動作進行復習??鬃釉粶毓识拢梢姀土晫夹g動作的掌握有很大的幫助。
程序教學法在技術教學中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它區(qū)別于其他的教學模式,將總體教學目標進行分解,而這些目標的分解更加能幫助學習者進行練習,在每個程序練習的過程中,學習者能通過自身的要求來進行訓練,根據(jù)自身的差異向更多的人學習,既幫助了學習者之間的溝通能力,還是對學習者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樹立了學習者對技術動作學習的信心。教育者在最后的階段對學習者反饋,而學習者在教育者的指導下進行技術動作的修改,在強化階段采取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直觀地認識和了解自己的技術動作與程序方面的不足,這樣就能促進技術動作的掌握。
[1] 朱金衛(wèi),羅長玲.自然科學理念對心理學理論發(fā)展的啟示[G].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1):1-4.
[2] 霍新寧.程序性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運用[G].中等職業(yè)教育(理論),2011(3):42-44.
[3]劉利新.“程序”教學法在普通高校排球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G].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8(2):76-78.
[4] 周金玲.程序教學法對提高學生羽毛球放網(wǎng)前球技術的研究[G].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3):78-81.
[5] 李珂.在田徑理論課教學中運用程序教學法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10.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Program Teaching in Track and Field Technology Teaching
LONG Jian-long
(Wuhan institute of PE,Wuhan 430079,Hubei,China)
A lot of techniques in track and field is multi-dimensional,complex technique,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can be developed through the program teaching method.This paper mainly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teaching target,teaching desig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teaching method,at the same time to verify th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theory teaching is feasible.
teaching program;Technical teaching;Feedback;strengthening
龍見隆(1991-),湖北武漢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