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梅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101)
?
隱喻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姚雪梅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610101)
摘要:隱喻作為修辭手法之一,不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還是一種能反映人類怎樣了解世界的思維模式的認知現(xiàn)象。這種認知現(xiàn)象不僅反映在詞匯層次上,也反映在文化層次上。暗喻運用于日常生活中,當然,它也存在于英語教學中。學習隱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習慣、提高他們英語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由此,也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與交際能力。
關鍵詞:隱喻;應用;英語教學
在日常交流中,隱喻貫穿于我們的行為與思維中。此外,在嚴密的科學語言中,隱喻也隨處可見。萊可夫和約翰遜認為,我們的概念系統(tǒng)本質上是隱喻的。語言隱喻是隱喻思維過程的產物。隱喻思維能力不僅是一種隨著人類認知發(fā)展產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還是一種感知世界及客觀事物所不可缺少的認知能力。
此外,隱喻也存在于英語教學中。在英語教學中,隱喻的概念不僅反映在詞匯層面,還反映在文化層面。在《九年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英語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而不只是注重培養(yǎng)其語言能力和知識等。因為隱喻包含詞匯與文化知識,所以學生應好好了解英語中的隱喻,并通過學習隱喻來增強語言能力,以致能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
一、隱喻
(一)隱喻的定義。
隱喻概念于1533年源于希臘。傳統(tǒng)的語言學視隱喻為一種純粹的語言修飾方法和語言中的不尋?,F(xiàn)象。亞里士多德將所有的修飾現(xiàn)象視為隱喻現(xiàn)象;他認為隱喻是修辭語使用現(xiàn)象,也是兩種不同事物的對比,是明喻的反義詞。然而,這些觀點沒有抓住隱喻的豐富內涵。隨著語言學研究的發(fā)展,學者們從語言學、哲學、認知心理學或是人種志學等領域對隱喻做了大量的研究。
萊可夫和約翰遜(1980)著作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將隱喻的研究并入到認知語言學中。他們提出隱喻概念理論,并聲稱隱喻是一種概念域到另一種領域的映射。另外,他們都一致同意隱喻包括源領域和目標域,并用“TARGET DOMAIN IS SOURCE DOMAIN”公式來描述兩種語域之間的關系。例如,在“TIME IS MONEY”中,目標域是“TIME”,源語域是“MONEY”。
(二)隱喻的普遍性。
隱喻被廣泛應用為修辭手法或思維方式。首先,大多數的詞都有隱喻含義。如果一個能指代具體事物的詞被用于指代別的事物,那么這個詞就有隱喻意義。例如,單詞heart是心臟,它是人類與動物的發(fā)動機,它也可以指無生命物的中心,如heart of Russia.由于心臟在人體中的核心地位,heart 也被用于暗喻事物的要點、重心。如,heart of the matter.
其次,隱喻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它會出現(xiàn)在新聞報道或是日常交流中,但不會出現(xiàn)在詩歌語言中。例如,root是指植物的根,在詩歌語言中它就是指根。但是,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隱喻含義可以指問題或是困境的主要原因。人們在日常交流中習慣于使用詞的隱喻意義,而忽略其字面含義。
最后,隱喻是人類普遍的思維方式。隱喻解釋了我們思維和行為概念系統(tǒng)的本質特征,同時,它也是人類認知、思維和行為的基礎。萊可夫和約翰遜(1980)指出隱喻是人類存在的主要及基本途徑。越抽象的人生觀,就越需要用隱喻的思維思考問題。
二、隱喻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隱喻應用于詞匯教學。
詞匯教學在語言學習與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隱喻意識,來幫助他們通過已經學過的單詞含義來獲取其新的含義。例如,單詞black是黑色。但是在black coffee中,black不是黑色,它是指不加牛奶的咖啡。在black face中,black也不是黑色的含義,它是指生氣或是厭惡。
另外,英語詞匯中有一些詞匯屬于多義詞,即一個單詞有多個的含義。在教學中,大多數的英語教師只是將該多義詞最普通的含義列舉出來。但是,隱喻可以連接詞匯的抽象含義和具體含義。因為,許多詞匯起源于其象征含義,并且在含義之間有聯(lián)系。因此,運用隱喻去學習多義詞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生可以很容易地掌握、理解大多數的單詞。
隱喻是一種能改變詞匯含義的重要方法。學習者可以通過隱喻了解詞匯含義的結構,并促使他們能更好地使用已經學習過的單詞。
(二)隱喻應用于閱讀教學。
在閱讀中,學生不能正確理解文章,是因為文章中有一些他們不能理解的隱喻表達。如果他們懂得隱喻語言,他們的閱讀能力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然而,要認識到隱喻語言是困難的。因為,隱喻有多種形式,如歧義句、多義詞和舊時俚語等。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訓練、發(fā)展學生的隱喻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隱喻想象力。當他們閱讀有隱喻語言的文章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去根據詞匯的字面含義或是語境,去猜測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和觀念。如果沒有隱喻想象力,文章的深層意義是不會被挖掘到的。
(三)隱喻應用于文化教學。
語言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任何一種文化的改變與發(fā)展都會在語言系統(tǒng)中留下記號。一方面,隱喻扎根于文化和語言,它是語言中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隱喻是人類認識與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徑,它的理想基礎是人類在特定的社會文化中形成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文化影響著隱喻的形成與發(fā)展。許多概念來源于文化經驗,不同的隱喻思想以及同樣抽象、新鮮的事物概念都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產生。因此,隱喻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文化教學應包括隱喻教學。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使用創(chuàng)造性的隱喻思維。當然,創(chuàng)造性的隱喻思維需要學生充分了解文化、掌握語言。另外,他們還應使用豐富的想象力和隱喻思維打破傳統(tǒng)的概念枷鎖,將看起來是分離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
三、結語
隱喻揭示了語言是從根本上來講就是隱喻的,因此,學習隱喻是學習語言的一種必要方法。因此,隱喻知識包含在英語學習中,使英語學習者能更好地了解英語、英語國家文化,使他們更能好好使用英語與別人交流。
參考文獻:
[1]Lakoff.G.& Johnson.M.Metaphor we live b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William Croft & D.Alan Cruse.Cognitive Linguistic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3]曹霞.《認知語言學的隱喻與外語教學》.黑龍江: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
[4]陳清.《概念隱喻支持下的隱喻能力培養(yǎng)準實驗研究》.外語教學,2014.
[5]侯奕松.《隱喻研究與英語教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6]李滿江,姚芬芳.《隱喻認知模式在英語語篇教學中的作用》.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5.
[7]劉正光.《隱喻的認知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8]沈麗君.《論英語文化教學中的隱喻教學》.教育文化論壇,2014.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128-01
作者簡介:姚雪梅(1991-),女,漢,四川,四川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