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瑩 慕 巖
?
加強大一學生教育,把好本科教育入口
—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基礎學部為例
韓 瑩 慕 巖
【摘 要】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基礎學部堅持“育人為本”和“德育為先”的工作理念,全面指導大一學生接受通識教育、項目學習和適應大學學習與成長環(huán)境,實現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結合。
【關鍵詞】大一學生 本科教育
二十一世紀是人才培養(yǎng)的時代,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深入推進,對高等教育的發(fā)展目標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大學一年級是本科教育的入口,把好這個入口對學生以及學校的發(fā)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基礎學部堅持“育人為本”和“德育為先”的工作理念,確立“兩線合一、強化素質、注重能力、奠定基礎”為工作目標。通過深化管理機制改革,實行教學與育人并重,全面指導大一學生接受通識教育、項目學習和適應大學學習與成長環(huán)境,實現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結合。主要的舉措有:
(一)加強課程學習管理
保障課程學習質量是基礎學部教學工作的核心,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形成“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家長、班級干部、學習骨干”六位一體的學習助推合力,以期達到讓學生重視學習、主動學習、善于學習的目的。
組織輔導員深入寢室、走訪課堂和巡考監(jiān)考,進一步強化輔導員聽課制度,掌握學情師情動態(tài),及時地了解了學生學習狀態(tài)和教師授課情況,并與各任課教師溝通交流。堅持學生課堂自主考勤,及時了解各班出勤率。
建立考試成績分析制度。每學期期中考試后會將期中成績分析做好并及時發(fā)給各院系及班主任和輔導員,使各院了解學生成績情況,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爭取期末取得更好成績。每學期期末成績公布后對期末成績進行詳細分析。
(二)建設學生學習與發(fā)展指導中心
2014年12月成立基礎學部學生學習與發(fā)展指導中心,旨在為師生互動交流搭建平臺,為學生個性化學習發(fā)展需求延伸學習空間,為學生學習困難提供幫助,為學生了解和適應教與學的新模式提供支持,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服務學生成長成才。中心汲取國內外同類院校的先進經驗,整合校內各類資源,開展咨詢、講座、答疑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成績,以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全面提高。
(三)開展優(yōu)秀優(yōu)良學風班評比
優(yōu)秀優(yōu)良學風班建設與評比對于幫助大一學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與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近期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2011級本科生開始,我校在基礎學部推行以項目學習方式為導向的“大一年度項目計劃”,堅持“興趣驅動、自主實驗、重在過程”的宗旨,讓學生學會“做中學”,對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問題求解、團隊協作、項目管理、綜合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具有重要作用。
(一)以黨建為切入口,播種理想信念
基礎學部堅持將入黨啟蒙教育覆蓋整個大一學年,堅持將黨員發(fā)展、培養(yǎng)教育、作用發(fā)揮緊密結合。開展新生黨員答辯會、入黨積極分子答辯會,增強黨員先鋒模范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舉辦新生黨員勵志成長培訓班,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建設學生黨員社區(qū)志愿服務站,強化新生黨員黨史、黨情、黨章的深度系統培訓,引導新生黨員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二)構建立體關愛體系,讓新生感受“家”的溫暖
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學生成才保駕護航,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為各類困難而自卑、孤獨和難以融入。每年新生入學初,基礎學部均會與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合作進行新生心理測評與篩查工作,為每一名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為重點關注的同學提供一對一心理咨詢服務。
(一)志愿服務,體驗成長
為提升新生實踐能力、服務奉獻社會能力,基礎學部依托學生能力促進中心和青年志愿者協會,以“我的夢想”為主題開展系列學生實踐提升活動。2014年,基礎學部“圓夢”計劃項目榮獲“2014年阿克蘇諾貝爾中國大學生社會公益獎銅獎”;學部青年志愿者協會榮獲第六屆“黑龍江省優(yōu)秀青年志愿服務集體”稱號。
(二)加強社會實踐工作,鼓勵學生深入社會
為幫助學生了解國情,更好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基礎學部積極組織開展寒假及夏季學期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分赴全國各地,開展豐富充實的實踐活動。
(三)營造良好的國際化氛圍,提升大學生國際化能力
通過舉辦英語學校,開展與香港高校交流活動,開展外國文化交流沙龍、英文電影賞析、英語角、英語辯論賽、模擬聯合國、英語晨讀、四六級模擬考試、英語記單詞大賽等系列活動在不同層面開展語言培訓和交流活動,全面拓寬新生國際化視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曉京,金添.新生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2(09).
[2]陳明麗.大學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對策探討[J].教育與職業(yè),2008(27).
作者簡介:韓瑩,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基礎學部主任助理,講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