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云嶺
?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責任與擔當
葉云嶺
【摘 要】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通過否定革命歷史,抹黑歪曲歷史事實,造成普通民眾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誤解和敵視,本文通過闡述歷史虛無主義的特征、產生原因,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面對該思潮應有的責任與擔當提出建議。
【關鍵詞】歷史虛無主義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社會主義制度
歷史虛無主義是一種唯心主義哲學,從根本上來說是與馬克思主義相背離的,它通過使大學生形成錯誤的歷史觀以瓦解中國年青一代的信念。經實證分析,在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一些青年學生不能正確對待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人物與事件,以錯誤的歷史觀看待過去和應對未來。這使得大學生對共產主義信仰產生悲觀的情緒,導致部分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仰危機。
歷史虛無主義歪曲歷史,消解我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導致大學生很難認同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極有可能使西方“和平演變”的陰謀得逞。歷史虛無主義者大肆鼓吹西方文明,極力弱化中華文明,對待傳統(tǒng)文化過分偏激,有害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同時使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思想觀念混亂,影響價值判斷。歷史虛無主義混淆真假,顛倒黑白,模糊是非,使大學生思想觀念混亂,導致其難分善惡、難辨美丑,影響其價值判斷。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熏陶,一些青年學生的性格也受到了很多負面影響。這些學生容易憤世嫉俗,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利己主義色彩。
從人才建設方面來講,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降低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可。歷史虛無主義者否定中國的革命和改革,鼓吹和強調自由主義,使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yè)缺乏激情、熱情和干勁。歷史虛無主義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美化歌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勢必影響青年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認同。
(一)客觀原因
第一,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有很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們通過學術研究、文學影視作品等渠道,以調侃的態(tài)度和戲說的方式在人群中傳播,因為它多種多樣的形式以及嘩眾取寵的觀點,使得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在不自覺中都會接受歷史虛無主義的信息引導,大學生也不例外。第二,西方敵對勢力一直致力于對我國進行滲透。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試圖抹黑乃至解構我國傳統(tǒng)的歷史觀,大學生是他們潛移默化影響的重點對象。第三,信息傳播方式多樣化也加速了普通大學生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新媒體的迅猛發(fā)展正極大地改變著高校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西方敵對勢力一直緊緊抓住網絡陣地散播輿論,大學生思想不成熟,很容易受網絡上一些觀點的影響。
(二)主觀原因
第一,大學生們對歷史有濃厚興趣,但在新媒體時代,對歷史知識的獲取呈碎片化的特征。他們通過各種渠道所獲得的知識是單個孤立的,而不是整體聯(lián)系的,所以導致他們對自己關注的歷史知識沒有全面整體的了解。第二,大學生群體有獵奇性傾向,他們對于標新立異的學說有極強的探求欲和好奇心,也易受其內容影響較深。第三,大學生個體普遍有情緒化趨勢,他們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帶有明顯感情色彩;對獲取的知識也很少進行理性的思考、判斷與鑒別。
(一)堅持用唯物主義觀點看待世界和社會,在實踐中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首先要在學理上駁倒歷史虛無主義,在學術上與其觀點展開辯論,指出其謬誤和危害;其次,社會科學者要承擔起自己的職責,把正確的歷史事實和價值傳播給社會;對政治上的歷史虛無主義必須嚴加抵制和防范,對文化上的歷史虛無主義則宜采取疏導和引導的方法。
(二)著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不斷體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歷史虛無主義之所以在國內蔓延,有一個客觀原因就在于我國社會目前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這個觀點,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必須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原則,在探索的道路中不斷進行批判性反思和規(guī)范性矯正。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展現(xiàn)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才是鏟除歷史虛無主義生存的社會土壤的治本之策。
(三)加強和改進校園文化建設,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師生思想。要大力建設校園文化,加強對校內學術講座、沙龍論壇的管理,保證其思想內容有正確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加強對學生社團活動的領導和管理,確保內容和形式的積極向上。
(四)充分發(fā)揮大學生自身的主體作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要積極引領大學生自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強信息素養(yǎng)教育,學會辨別網絡信息的真?zhèn)?,真正做到抵御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參考文獻:
[1]祖述實.當代中國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研究[J].理論觀察,2013(4).
[2]齊冰,劉志民,鐘海.三種社會思潮對高校學風的負面影響及其應對[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1).
[3]張曉紅,梅榮政.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和危害[J].思想理論教育,2009(7).
[4]高奇琦,段鋼.對歷史的自覺自信是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基石[J].求是,2013(1).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
作者簡介:葉云嶺(1990-),男,安徽銅陵人,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2013級經濟法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