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倩 沈哲南
?
當代流行歌曲和唐宋詞的互通性分析
王雨倩 沈哲南
【摘 要】詞興于唐而盛于宋,當代流行歌曲與這一古代的文學樣式有著千絲萬縷的互通性。從形式上來看,當代流行歌曲對唐宋詞的傳承涉及語言表達的多個方面;從內涵上來看,兩者的互通性又表現在含蓄內斂的文化意識。
【關鍵詞】流行歌曲 唐宋詞 互通性
王國維先生曾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詞這一種文體,是為唐、五代、兩宋時期的流行歌曲。為滿足市井百姓的藝術需求,歌女演唱燕樂需要輔以通俗的歌詞,詞由此脫離高雅的詩走上歷史舞臺。
文學形式取決于社會基礎,唐宋時的流行歌曲——詞,作為通俗音樂的一個分支,與當代流行歌曲異曲同工。一代有一代之流行歌曲,唐宋詞對當代流行歌曲的啟發(fā)意義重大,在詞句、手法、意境上多有體現。從內在意識上來看,時代的巨大差異,并沒有讓流行歌曲分道揚鑣,反而呈現出難以分割的繼承性。
現有的許多愛情題材的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者從唐宋詞中得到了啟發(fā),或是詞句、或是手法、或是意象。在化用唐宋詞方面,瓊瑤是頗具代表性的創(chuàng)作者,她的古典功底深厚,在創(chuàng)作時能夠游刃有余地將唐宋詞化為己用。像《庭院深深》之名,出自宋代詞人歐陽修的《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煙鎖重樓》書名受女詞人李清照的《鳳凰臺上憶吹簫》啟發(fā):“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在歌詞上,瓊瑤也是將唐宋詞與流行歌曲完美結合,《心有千千結》、《婉君》的歌詞直接借用或化用唐宋詞,《在水一方》還對《詩經·蒹葭》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用現代的歌曲語言讓典雅的古典詩詞走下神壇,更方便大眾理解其中的內涵,感受古典詩詞中的意蘊。這些經典的歌詞直接從唐宋詞演變而來,詞句上的互通性顯而易見。
意境是生發(fā)于讀者對作品理解基礎之上的情感共鳴,除了形式上的借鑒,眾多流行歌曲還繼承了唐宋詞的意境。著名作詞人陳濤的作品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的許多作品中能找到唐宋詞的詩歌意境。像《雁銜泥》中的唱詞:“柳蔭深處傳來淺聲笑語/江南的春雨潤如玉/從來不濕行人衣……唱繁華,頌太平,天遂人意/且聽絲竹悠揚管弦急”,給人清新之感,平和寧靜的意境撲面而來,讓人自然而然想到“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自然意境,精致、清醒又朦朧,江南春天的可愛之處自然流露。
流行歌曲同唐宋詞之間的淵源并不僅僅局限于形式和內容,更要從文化內涵上進行探索。一個時代的流行歌曲是創(chuàng)作者思想的折射,現代流行歌曲繼承中國傳統的文化內涵,與唐宋詞有著互通性。
無論是唐宋詞還是現代流行歌曲,愛情題材的出現頻率都非常之高。愛情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經典母題,大量的唐宋詞和當代流行歌曲通過不同的表現形式來寄托創(chuàng)作者的愛情意識。唐宋詞中的艷遇詞、歡愛詞、離別詞、相思詞、悼亡詞都是愛情題材的呈現形式,其中流露的情感或懊悔、惆悵,或甜蜜、享受,或相思、孤獨。通過搖滾、民謠、R&B、嘻哈等不同風格的音樂來寄托情感,是愛情題材在流行歌曲中表現形式。搖滾、R&B風格的曲風表現悲痛、悔恨的情感,而相思、甜蜜的情感則大多出現在民謠彈唱之中。
流行歌曲和唐宋詞雖然有著明顯的形式差異,但其中的含蓄內斂的文化內涵仍然是互通的。唐宋詞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詞律,癡情者形象躍然紙上,借深遠的意境和朦朧的意象賦予詞句含蓄的文化內涵?,F代流行歌曲“當山峰沒有棱角的時候,當河水不再流……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戀”中流露出的愛意濃厚,開頭“山峰”、“河水”的比興運用,欲說此物,先言他物,恰是含蓄的點睛之筆,同樣不失中國傳統含蓄內斂的文化特點。
這種含蓄內斂的文化特征溯源于中國傳統的文化意識。由農耕文明發(fā)展而來的中華民族,其沉靜踏實的性格在面朝黃土、日復一日的勤懇勞動中積淀中顯露雛形。隨后,在崇尚自然、推崇樸素的道家思想和主張“中庸”、尊尚“仁義禮智信”的儒家思想的雙重影響下,中國傳統的文人意識逐步成型,謙卑、含蓄、圓滑、低調、內斂等一切與張揚無關的形容詞匯入傳統的文化意識當中,對文化人產生的潛移默化式的影響。山水畫中的“留白”營造沉靜朦朧的意境,創(chuàng)造無限的想象空間;詩歌意象的豐富充實,為文人含蓄地表達情感提供載體;中國古典樂器古箏、蕭、長笛等,聲音大多悠揚舒緩,散發(fā)柔軟內斂的氣質……中國傳統文化中含蓄內斂的表現數不勝數,最終都歸結為一種文化意識:和。在大環(huán)境的熏陶下,中國文人的心理氣質始終沒有改變。在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理論中,集體潛意識就像一條永不停息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對一個民族產生相似的、集體性的影響。中國傳統的文化意識作為民族潛意識的一部分,早已融進了文人們的血肉。內斂的民族,過了千年依舊內斂;含蓄的民族文化,千年來也一脈相承,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創(chuàng)作者,不斷在筆端創(chuàng)造出情感內斂、意蘊含蓄的文學藝術。
參考文獻:
[1]李劍亮.流行歌曲與宋詞關系研究[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6(7).
[2]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