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邦華
【摘 要】 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課習慣,特別是在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眾多需要記憶的生字、修辭等知識,依靠教師刻板地講解不能夠讓學生充分地理解知識內(nèi)容。小學階段的學生此時情感豐富,興趣充足,教師如若能夠抓住學生該階段的特點,配合學生情感開展學習活動,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需要融入情感教學,讓合適的情境將學生帶入到學習的氛圍中,感受文章中蘊含的真情實感,讓學生能夠引起共鳴,對于課文的理解與把握會有較大的提升。本文將結(jié)合人教版小學語文的課文案例,淺談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探索其深層發(fā)展。
【關(guān)鍵詞】 情感教學;小學語文;有效滲透
小學階段的學生此時情感豐富,興趣充足,教師如若能夠抓住學生該階段的特點,配合學生情感開展學習活動,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中需要融入情感教學,讓合適的情境將學生帶入到學習的氛圍中,感受文章中蘊含的真情實感,讓學生能夠引起共鳴,對于課文的理解與把握會有較大的提升。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情感豐富的階段,對世界、對社會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然而小學階段的學生同樣也缺乏社會經(jīng)驗,在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時不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也有可能走向不成熟的發(fā)展方向。因而在小學階段,學生需要由教師引導(dǎo),開展情感教學,幫助學生穩(wěn)定情感,提高學生的情感控制能力,拒絕不良情感的影響,給予學生更多正面的情感幫助。小學語文教材中也注意到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選取了多方面情感豐富的文章進行教學,學生們可以在語文課程的教學下受到熏陶,領(lǐng)略更多方面的情感,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啟發(fā)學生體悟更多未接觸過的情感。
一、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是情感教學的開端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所塑造的形象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畏懼的情緒,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在課堂上除了聽課以外還會分心關(guān)注教師的舉動,這對于尚不能良好控制自己注意力的小學生來說有著極大的不良影響。教師與學生之間有隔閡,情感上無法敞開心扉,影響雙方情感的交流,情感教學也就是不成功的。所以為了提高情感教學的效果,師生之間的關(guān)系必須處理好,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而開展與學生具有更多交流的教學,比如分組合作教學,改變以往教師高高在上的形象。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課文《畫楊桃》時,將學生分為小組進行討論,由問題導(dǎo)入課文,讓學生自己樹立文章大意,分析人物心理。教師可以走下講臺,走到小組之中,參與學生的討論,給予相應(yīng)的指導(dǎo)與點撥。接著由學生發(fā)表觀點,教師要平等地傾聽,給予指點。詢問學生在生活中是否也曾經(jīng)如同主人公一樣被別人誤解,是否也做過什么事情,從別人的角度來看不能理解。將更多的課堂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教師有更多的傾聽,學生與教師的關(guān)系自然得到緩和。
二、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是情感教學的工具
有時教師單純的講授,學生難以輕易進入課文所營造的氛圍,這就需要外力的輔助來幫助學生進入情境,這也是現(xiàn)如今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為什么能夠在教育界得到廣泛利用的原因。小學階段學生的具體思維強于抽象思維,而多媒體設(shè)備為學生所呈現(xiàn)的資源,全都是直觀性的資源。學生的情感更容易受到這種直觀性資源的影響,學生的多重感官受到刺激,情緒被帶到情境中去,對于課文的理解也就更加迅速與深入,相較于普通教學效果會更加顯著。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課文《難忘的潑水節(jié)》時,沒有經(jīng)歷過這種節(jié)日氛圍的學生很難以理解課文中所描述的興奮情感,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luò)資源,為學生播放有關(guān)少數(shù)民族潑水節(jié)時的視頻,搜索閱讀相關(guān)的資料,讓學生了解更多潑水節(jié)的知識,視頻帶給學生的氣氛也更加生動,學生對于課文情感的體會也就更加容易了。如此開展的情感教學,融入到課文教學中,可以有效提升課文教學的效率,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豐富的閱讀活動是情感教學的拓展
除了在課堂教學中依靠教材課文進行情感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拓展學生的體驗范圍,多開展課外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從不同類型的閱讀資料中體驗到多重情感。不斷地閱讀也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強化自己的情感體驗,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相對來說,課外更加廣泛的閱讀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更有效果的情感體驗,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自身的情感變得豐富,接受文化的熏陶。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定期開展“讀書會”的活動,閱讀四大名著、外國名著等等經(jīng)典,讓學生們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其中著重“讀后感”的批閱與交流。讓學生之間開展心得交流,交換見解,了解別的同學對于文章是什么樣的感受,進而豐富自己的情感。另外也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詩歌朗誦比賽、古詩詞背誦大賽等等活動,讓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更加豐富有趣,也激發(fā)了學生對于文章的體驗與感受,從聽、說、讀、寫等,各方面刺激學生的情感學習,學生養(yǎng)成了體悟文章的良好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深刻理解作者的目的,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著極大的幫助。
總之,情感是語文學習的深入發(fā)展,是語文學習的靈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學,是希望學生除了能從語文課程學習中學到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能從不同的文學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發(fā)展學生自身情感,陶冶情操,能夠讓學生從文字中學習,觸發(fā)情感共鳴,不僅僅有教書的作用,還有育人的作用。學生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全都依賴于內(nèi)心對于內(nèi)容所傳達的情感的引導(dǎo),情感的體驗?zāi)軌蛲苿訉W生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學習。判斷學生是否真的理解了一篇文章,可以從學生是否領(lǐng)會作者情感來判斷。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教師要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運用周邊能夠利用的資源與工具,讓情感教學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讓語文學習更有深度,更富活力。
【參考文獻】
[1]呂月青.關(guān)于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02).
[2]劉健.淺談小學語文情感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校外教育,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