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冰潔
摘 要:氣與韻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古箏演奏則是中國古典藝術的杰出部分,因此在古箏演奏當中格外重視氣與韻。本文以此為基礎,簡單分析和探討古箏演奏藝術當中的氣與韻。
關鍵詞:古箏;演奏藝術;氣與韻
0 引言
與西方氣勢恢宏、慷慨沉重的交響樂不同的是,我國傳統(tǒng)彈撥類民族樂器古箏在演奏時,則在樂曲內部表現(xiàn)出一股柔美之氣,在樂曲外部表現(xiàn)出一種醇厚的文化韻味。氣與韻均是虛幻縹緲,但是通過具體的古箏演奏藝術能夠將其具象化,使得欣賞者能夠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正是古箏演奏藝術的無窮奧妙所在。
1 古箏演奏藝術中氣與韻的概述
1.1 “氣”的內容
作家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媒介就是一個個質樸的文字,音樂家展現(xiàn)真實自我的媒介則是一個個跳躍的音符。而音樂家在將自身的思想感情注入真實的彈奏過程當中,就是我們所說的演奏,氣息則始終貫穿于音樂家的整體演奏環(huán)節(jié)當中。古箏演奏藝術當中的“氣”主要體現(xiàn)在抑揚頓挫、高低起伏的音調上,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要將自己的氣息與指法融為一體,高超的古箏演奏藝術家可以將自己的內在氣息通過精湛的琴藝演奏展示給廣大欣賞者,而古箏演奏時不自然就露出的精氣神就是我們所說的“氣”。[1]
1.2 “韻”的概述
我國傳統(tǒng)藝術區(qū)別于其他藝術最主要的特點和表征,就是擁有“韻”的概念,只有審美能力較高的人才能體會和感悟到其中的內在“韻味”。韻最早被提及是在傳統(tǒng)的詩詞歌賦當中,屬于一種極富抽象感的概念。韻原指一種和諧又充滿節(jié)奏感的聲音,后來指詩詞格律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人在做詩詞歌賦的時候為了追求篇文朗朗上口,會注重押韻。在如今古箏演奏藝術中的“韻”則專門指的是古箏樂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古箏演奏家為了表現(xiàn)出古箏樂曲的內在韻味,往往會搭配古箏彈奏的各種指法。比如掃弦、挑剔、勾抹、重勾劈托、歷音等表現(xiàn)手法,將單獨普通的音符彈奏出顫音、鳴音的效果,從而震撼人心,使得古箏樂曲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情感表現(xiàn)力。
1.3 氣與韻的含義
我國傳統(tǒng)彈撥類民族樂器中古箏是集大成者,完美的古箏演奏藝術當中必然能展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審美學中的氣與韻,隨著古箏演奏技術的不斷精進和完善,氣與韻的結合統(tǒng)一成為檢驗古箏演奏者演奏實力的標準之一。古箏中每一根琴弦所發(fā)出的聲音都是獨立的,流暢順滑的樂曲演奏必然需要氣與韻的鼎力相助,在古箏演奏的時樂曲內在表現(xiàn)出的氣與向欣賞者傳遞出的醇厚韻味,是完整的古箏演奏的必備要素。通過氣與韻的有機結合,使得整體古箏演奏表現(xiàn)得更加流暢、更加完整、更加震撼人心。
2 古箏演奏藝術中氣與韻的作用
2.1 氣在古箏演奏藝術當中的重要作用
古箏演奏藝術當中“氣”有著重要的作用。前文提到作家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媒介就是一個個質樸的文字,音樂家用來展現(xiàn)真實自我的媒介則是一個個跳躍的音符。而音樂家在將自身的思想感情注入真實的彈奏過程當中就是我們所說的演奏,氣息則始終貫穿于音樂家的整體演奏環(huán)節(jié)當中。就像歌唱家在唱歌的時候要依靠氣息來平衡音準和曲調,同樣古箏演奏家在演奏過程當中也需要運用“氣”來銜接音與音之間的關系和連接。在“氣”的影響和幫助下,古箏演奏者將自身的氣息全部注入的手指尖,在每一次的彈奏當中將一個個獨立的、跳躍的音符用流暢潤滑的曲線連接而成,形成完整悠揚的曲調,廣大欣賞者也能夠從古箏演奏者的彈奏中,體會和感悟演奏家為古箏曲目注入的新鮮活力和內在靈魂。
2.2 韻在古箏演奏藝術當中的重要作用
古箏演奏藝術中的“韻”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古時候的文學家在創(chuàng)作詩詞歌賦的時候,就非常中注重運用“韻”的概念,在篇文的末尾處通過押韻的方式將其牢牢印刻在欣賞者的腦海當中。同時欣賞者在品讀和玩味詩詞歌賦的同時,這些韻味就會縈繞在欣賞者的唇齒之間,留下一抹淡淡的香韻。同樣,在古箏演奏藝術當中,演奏者通過精湛巧妙的演奏手法,將古箏樂曲的韻味體現(xiàn)在琴音的處理上,運用“輕攏慢捻抹復挑”的手法,營造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的意境,將古箏樂曲中綿厚悠長的韻味巧妙地展現(xiàn)出來。尤其是在樂曲的結尾處,古箏演奏家往往還采用一個顫音進行收尾,娓娓道來的音符伴隨著琴弦的微微顫動,給人以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真可謂是快哉!妙哉!
3 古箏演奏藝術中氣與韻的應用
3.1 “氣”在古箏演奏藝術中的運用
流暢順滑的古箏演奏藝術當中一定需要綿長持久的“氣”,古箏演奏家在演奏的過程當中,首先要保持高度的專注和注意力,運用強大的意念將內在的“氣”集中,在開始彈奏的那一刻起將自身的情感全部迸發(fā)出來,每一個音符身上都帶有著一縷演奏者的氣息。這需要演奏者在演奏古箏的時候,將自身的呼吸和古箏樂曲的音調和旋律融為一體,在節(jié)奏激昂的時候,古箏演奏家需要屏住呼吸,用大臂力量帶動小臂將手盡量往上抬,然后在落指的一瞬間將激烈復雜的音符流暢完整地演奏出來。在樂曲中強音的間區(qū)內,演奏者要適當調整自己的氣息,慢慢放松呼吸,緩緩將內在的“氣”吁出,此時演奏家的手臂狀態(tài)不需要緊繃,這時候古箏演奏家的手臂力量需要得到適當?shù)姆潘?,然后將內在的“氣”全部集中在手腕處,運用手腕的抬落運轉控制整個古箏樂曲的節(jié)奏和旋律,將之前嘈嘈切切的節(jié)奏逐漸得到舒緩。在樂曲舒緩輕柔的部分,古箏演奏者要一邊演奏一邊慢慢將內在的“氣”逐漸吁完,在調整好自身的呼吸和節(jié)奏的同時,大臂始終保持不動,微微輕抬手肘和小臂,在落指的一刻將剩余的氣息長吁出去,此時的手指力道要盡可能的小,演奏的音符要始終保持連貫并且輕柔,好像一縷春風微微拂過人們的臉龐,古箏演奏家需要全身心處于放松狀態(tài)直至最后一個音符的完成。
3.2 “韻”在古箏演奏藝術中的運用
“韻”在古箏演奏藝術當中被視為內在靈魂,被看做整體古箏樂曲表達的鮮活力量,因此受到廣大古箏演奏家的高度重視。古箏演奏家在演奏前要對所演奏的曲目進行深入的分析,深刻體會古箏樂曲所表達的深層次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內涵,站在作曲者的角度來思考和看待這首古箏作品,并且需要古箏演奏者最大限度地調動起與之相符合的內在情緒,做到演奏者自身的韻味和古箏樂曲中的“韻”相結合,深入體會和把握古箏樂曲中每一處起承轉合所傳達出的真實“韻”味,增強古箏樂曲的情感厚度和藝術張力。在具體的演奏過程當中,古箏演奏家需要根據(jù)樂曲中不同的“韻”,運用不同的指法和技巧。比如在表現(xiàn)情緒急促而又激烈的部分,演奏家需要采用手指向外快速撥奏低音弦,也就是“掃弦”的方式來進行詮釋。在表現(xiàn)情緒哀婉悠揚的部分時,古箏演奏家需要運用右手或左手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連續(xù)撥弦方式,即用“歷音”的方式來進行詮釋。演奏家在演奏古箏曲目的時候要讓古箏彈奏的技法與樂曲的節(jié)奏、旋律相吻合,尤其是在演奏末尾的時候,最好采用揉弦和抹弦的方式彈奏出顫音的感覺,讓眾多欣賞者在裊裊余音當中感受到意猶未盡的、可念不可說的朦朧韻味。
4 結語
古箏演奏藝術當中氣與韻的運用能夠為古箏演奏增色不少,所以,廣大的古箏演奏者和古箏愛好者在進行演奏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氣與韻的結合,以氣帶韻,以韻襯氣,從而將古箏演奏表現(xiàn)得更加完整流暢,更加動人心弦。
參考文獻:
[1]陳靜.論古箏演奏藝術中的氣與韻[D].南京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