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琬晴(山西省臨汾市侯馬六中,山西 臨汾 043000)
激發(fā)語文學習“智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傅琬晴
(山西省臨汾市侯馬六中,山西 臨汾 043000)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不僅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且引導學生“智慧”的學習語文。讓學生在生活中廣泛汲取知識,學會積累;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學生走進創(chuàng)造想象的天空。
激發(fā)智慧;學習語文;創(chuàng)新意識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訓,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且要引導學生“智慧”的學習語文。我們語文教學,不單單是教學生知識,更多地是教他們怎樣去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于是,我就如何激發(fā)學生“智慧”的學習語文做了以下的嘗試:
語文源于生活,離開了生活,它就成了無本之源、無米之飲,生活的源泉、時代的信息與學生的思想也最容易溝通,所以除讓學生博覽群書外,老師要還學生一個完整的多彩的生活,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如爬山、訪問等,因為書本的儲蓄和生活體驗的積儲同等重要。
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這樣學生才有話可說??梢髮W生寫觀察日記,記錄豐富多彩、變化無窮的生活,為寫作積累充足的素材。為學生開出課外閱讀書目及適合他們的報章雜志,幫助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并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如在書中圈點批注,要求學生堅持寫讀書筆記,摘抄出精彩的內容,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經(jīng)過這樣的指導與訓練,學生慢慢將生活與寫作聯(lián)系了起來,畢竟作文不是空船,它承載著思想和情感,艙內必須有真貨和新貨。有了足夠的認知和感性材料的積累,加上一定的語言表達技巧和材料加工技巧,學生就有了讓作文之船自主自由遨游的可能,它將在想象之帆指引下駛向一片蔚藍無邊的世界。
想象是指在原有的記憶形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形象的一種心理活動。對文學而言,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美感,而想象的起點往往又是聯(lián)想(由一事物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故要求學生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對文章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乘上想象的翅膀體會文學的美。
在學《山居秋暝》時,學生對“空山新雨后”的理解始終有些困難,縱觀全詩來看,此山并不空,有樹、有月、石、有水、有人,但作者為什么要說它“空”呢?這時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王維此時已隱居的生活背景,物流管理畢業(yè)論文這兒的“空”就不是尋常意義上的物空,而是禪空,是詩人內心已達到一種虛空狀態(tài),全詩就籠罩在一個“空”的氛圍里。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去想象“明月松山照,清泉石上流”這聯(lián)千古名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美:那輕柔的月光,那黝黑的松林明暗交錯中恬淡的舒展,那淺淺的清泉,在青石上緩緩流淌的從容,無一不釋放出一種絕世的空靈美。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我們看不到一點作者的主觀情緒流露,一切在作者看來都是外在之景,或者說這本身就是純客觀的自然之景。這樣通過想象讓學生學會揣摩詩中之景以及詩歌表達的意境,把有我之景與無我之景結合起來,縮短詩的時空感。美在詩歌的誦讀中,自然而然傾瀉。
看來學生是可以想象的,能夠想象的。學生愛讀精美的詩詞,在學《如夢令》時,學生們更是口不擇言地描繪出青年李清照的服飾,表情動作,并設置了相關的各種映襯背景表現(xiàn)人物的心情。有學生說小時侯她就特癡愛“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每每讀到這幾句,眼前就閃現(xiàn)出一個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不食人間煙火的柔美女子,在那片綠肥紅瘦的掩映下流露出淡淡的醉人之美。想象絕不單是一個“美”字所能囊括的,通過想象,我們看到了五柳先生悠然的仙姿,嘆止的遺風;看到了太白神奇的酒量,浪漫的情懷;放翁之雄放凄涼;易安居士之飄逸凄苦;徐志摩之柔情沉重……想象,引領我們去穿越時空,重新去度量人類,再識生活之美。
學生作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的字眼“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我的思想飛向了天際,(宇宙、繁星等)”“我夢想著……”這些應該說都有想象。但這些想象有些落套。為了讓想象更有生命力,我?guī)ьI學生們一起嘗試筆耕的辛酸,一起交流經(jīng)驗,一起咀嚼語言,于是我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讓學生質疑、求證、修改、推斷、否定,在升華中自然醞釀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我曾拋給學生“樹”這個話題,讓學生從分析材料構成的因素入手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思索,展開想象,進行立意訓練。
于是,一篇篇富有個性色彩的文章問世了:“我不是一棵黃桷樹,因為我沒有她那堅強不屈、頑強拼搏的精神;我也不是一棵銀杏樹,因為我沒有她珍貴的果實,高大的外形。其實我只是一棵不知名的小樹,也許它叫賈柯樹吧”、“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驕傲,無名的小樹也有,它熱愛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它已經(jīng)活過、拼搏過,它已經(jīng)為這個世界獻出了它的一片綠,哪怕人生留下了一點點遺憾也已然是幸?!?、“一個清王朝覆滅了,一棵代表清王朝權利的樹倒下了。即使再大的權威,到最后也是一場夢?!蓖ㄟ^一系列激發(fā)學生想象作文的訓練,我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塊璞玉,經(jīng)過老師的打磨必能放射出智慧的光芒。
有了想象興趣的學生,膽子放開了,開始自由輕松地操作,這時教師的任務便是和學生一起摸索“新穎想象”之路。我常找來一些邏輯思維方面的材料,特別是讓學生訓練擴散思維,逆向思維。有一次秋季的午后,我指著太陽問學生:“這是什么?”開始學生覺得莫名其妙,不就是太陽嗎?我引導學生可展開想象,盡你所能地想象你認為世上最美的事物。有的學生說:是溫暖;有的說:是顏料;論文有的說:是心靈;有的說:是愛;有的說:是理解;有的說:是和平;更有一個說:它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人類走過黑暗、冰冷后的艷陽天。創(chuàng)造想象在不期遇中誕生了,美在這一瞬間凝固。如同太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蘇東坡的“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杜甫的“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贈花卿》)等一樣,無不傳達著驚人的想象,閃耀著人類的智慧之光。
讓我們用人生的智慧測量語文的體溫,用語文的智慧駕御生活的激情吧!因為語文的終極土壤是一樣的,它的名字就叫智慧。不管身處何方,只要我們深深扎根于這片土壤,長出的植物,必定是茁壯的!
傅琬晴(1972-),女,漢族,山西侯馬人,侯馬六中語文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