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永菲
〔摘要〕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是影響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問題,應當拓展路徑來應對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在對音樂療法進行介紹以及對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從集體性的音樂探討、音樂回憶、音樂共鳴、音樂想象探討了音樂療法在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中的實現方法,對于音樂療法在高校的實際運用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音樂療法緩解心理壓力
隨著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大學畢業(yè)生的人數逐年上升,由此形成的就業(yè)矛盾也就逐漸顯現出來,這對大學生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加之大學生還要面對諸如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的壓力,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如何應對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成為當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重要問題。音樂療法則是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的重要手段,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及適用性,應當在大學生管理工作中進行積極推廣,發(fā)揮其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的功能。
一、音樂療法簡介
音樂療法,自古有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好聽琴》中,“本性好絲桐,心機聞即空,一聲來耳里,萬事離心中;清暢堪銷疾,恬和好養(yǎng)蒙,尤宜聽‘三樂,安慰白頭翁”①等詩句也展現出了音樂對于心理問題的獨特效果。但是,音樂療法則是20世紀中期在美國才發(fā)展成為一門系統(tǒng)的現代科學,美國音樂治療協(xié)會也是當今世界上最權威的音樂治療學術機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到目前為止,音樂治療已成為具有很強臨床應用性的學科,主要應用于生理殘疾、精神病、語言障礙、學習障礙、正常成人心理療法、兒童心理療法、戒毒、戒酒、青少年犯罪等33個領域。②我國的音樂療法起步較晚,1979才傳入中國,但是近年來在我國發(fā)展迅速,到2004年就已有超過500家醫(yī)療單位開展了音樂治療,音樂治療在外科手術、精神病、神經損傷、生理殘疾、產科,兒童心理治療等領域都廣泛開展起來,音樂治療的功能和效果也得到了肯定。因此,應當積極拓展音樂治療在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方面的重要功能。
二、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壓力
大學生在面對社會發(fā)展中的不良因素、就業(yè)、學習、人際交往、戀愛狀況等方面問題時,由于自身社會經驗不足,心理較為敏感,容易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不良因素造成的壓力。大學生容易受到一些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比如權錢交易、行賄受賄、找工作過程中暗箱操作的不公平現象的影響,享樂主義的影響,扭曲的金錢觀及金錢至上的影響,尤其受當前金錢至上觀念的影響。這些都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對大學生原有的價值觀念產生沖擊。大學生在這些不良因素的影響下會形成價值觀的迷茫,到底是堅持從小接受的積極教育形成的價值觀還是盲從當前社會上的不良因素導致的扭曲價值觀,這就會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導致心理壓力的出現。
(二)就業(yè)壓力。當前就業(yè)難成為大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對于大部分大學生而言,上大學是其唯一的出路,但在即將畢業(yè)時面對著失業(yè)的風險。要是學校就業(yè)指導部門不能充分發(fā)揮其引導大學生就業(yè)心理及就業(yè)的作用,學生由于缺乏自己對職業(yè)的規(guī)劃能力,這樣就會由于就業(yè)導致心理上的焦慮,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
(三)學業(yè)壓力。對于大學生而言,主要任務還是學習,通過學習來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水平,為自己的學業(yè)發(fā)展或就業(yè)打好堅實的基礎。對于大學生而言,專業(yè)水平的高低是影響就業(yè)的重要因素,因此就需要課內課外的努力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再者,很多大學生忙于考取英語等級證書、各種職業(yè)等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教師資格證等等各種證件,這些都使大學生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
(四)校園生活壓力。大學生主要生活在校園中,在校園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壓力,例如戀愛問題、生活經濟問題、人際關系處理問題等,這些也會對大學生產生較大影響。尤其是戀愛問題,大學生由于對感情的處理能力及方式欠妥當,失戀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情緒,還有就是在面對畢業(yè)時,愛情如何抉擇成為重要問題,這些都會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壓力。
三、音樂療法在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中的實現方法
音樂治療主要是依靠各種音樂體驗來對需要幫助者施加影響,在音樂治療的實現方面,主要就是對各種音樂體驗的合理性運用,音樂體驗主要包括聽、獨唱、樂器演奏、合唱、創(chuàng)作等不同的方面,這些方面對于治療心理問題都具有獨特的功效。音樂療法主要分為接受式、再創(chuàng)造式、即興演奏式,③對于一般大學生而言,由于音樂專業(yè)基礎較差,大都不能進行再創(chuàng)造和即興演奏,因此在音樂療法上主要是運用接受式療法。
(一)集體性的音樂探討。集體性的音樂探討就是以小組為單位對某一樂曲進行探討。樂曲可以由小組中的成員選定,大家在一起細心聆聽音樂后,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對于樂曲的理解以及感受,交流自己所理解的樂曲所要表達的主旨思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小組成員進行引導,最后對小組探討的情況進行總結,但總結盡量不要有對與錯的評判,總結的目的是引導小組成員全面、客觀、深刻地對樂曲進行感受。對樂曲進行欣賞,探討不是主要的目的所在,主要的目的是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交流,讓小組成員真切地對樂曲的理解用語言表達出來,引導小組成員通過樂曲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讓小組成員在交流中對自己的思維及性格特征予以正確的認識,引導小組成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性認知,達到治療的目的。
(二)音樂回憶。音樂回憶主要是通過樂曲的欣賞,使聆聽者回憶起自己與樂曲所要表達的主體思想的相似性經歷,通過這些經歷的回想,引起聆聽者情感上的共鳴,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心理上的釋放。在小組中對樂曲進行聆聽后,參與者可以根據樂曲的引導,回憶起自己的往事,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傾訴,教師可以引導小組之間相互進行分析,相互安撫,相互鼓勵,相互支持,實現情感溝通的目的。例如,受同學之間人際關系困擾者,可以一起聆聽《朋友》這首歌曲,引導其發(fā)現朋友之間友誼的重要性,想到朋友之間的相互幫助,想到彼此之間的理解包容,認識到朋友對于自己的重要性,引導其積極地處理好人際關系。
(三)音樂共鳴。所謂音樂共鳴就是讓聆聽著來欣賞與自己的心理狀況相一致的樂曲,使其產生共鳴,達到心理治療的目的。音樂能夠對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及情緒產生很大的影響,通過音樂的選取,使其與聆聽者產生共鳴,當感覺進入共鳴狀態(tài)時,可以適時改變音樂,利用產生共鳴的狀態(tài)使其進入到與治療目的相符合的情感狀態(tài)中。例如對于有焦慮癥狀的人,可以先讓其欣賞一段與其焦慮心態(tài)相符合的樂曲,當其進入共鳴狀態(tài)后,就適時地換一曲情緒較為積極的音樂,然后再換成抒情的優(yōu)美音樂,使其隨著音樂情景的改變而改變自己的心理情景,達到治療的目的。
(四)音樂想象。音樂想象主要是通過音樂,使聆聽者進入一種自由放松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可以引導其產生與音樂相符合的想象,通過合理的引導,激發(fā)其適宜的情緒反應,引導其情緒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達到治療的目的。大學生在學習中及生活中會遇到各種挫折,比如考試失利、家庭變故、失戀等,這些事件如果處理不好,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心理。這就可以對大學生進行音樂想象療法,可以讓其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音樂進入放松狀態(tài),然后選擇一些相對抒情的音樂,通過語言的引導使其想象自己來到一個非常舒服、安全的地方,讓其想象到周圍的人都會全力幫助他,他處在一個非常安全的環(huán)境中,然后引導其具有繼續(xù)努力的信心,激發(fā)他認真面對,繼續(xù)努力的堅定信念。
(責任編輯楊建)
注釋:
譹張勇《音樂治療學》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p15.
譺史瓊.音樂療法及其在大學生心理輔導中的應用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譻高天.音樂治療學基礎理論[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p152.
參考文獻:
[1]張勇張鴻懿我國歷代音樂治療方法探析[J].中國音樂,2014(1).
[2]侯建成,劉昌.國外有關音樂活動的腦機制的研究概述—兼及“莫扎特效應”[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0(2).
[3]宋雪,張洪濤等.音樂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