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風
許多人錯把高欲望和高消費當成高品質(zhì)生活?!叭绻械臇|西都得用錢去換,那當你都用錢去換的時候,你用什么去換錢?”若用理想、原則、閑暇、自我、愛好、自由、家庭去換,你換回來的錢也買不到生活品質(zhì)和幸福。因此高消費不等于高品質(zhì),低成本不等于窮日子。
近來“低成本、中收入、高品質(zhì)”已成為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身份圈中蔓延開來,成為一種新的時尚。
物價往上做加速度,工資卻在原地踏步,購買力只好做自由落體運動。草根族生活最不易,為了不讓幸福被CPI(居民價格消費指數(shù))左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精打細算,通貨膨脹的壓力在加大。勞動力市場的不確定感和生存壓力的焦慮感繼續(xù)蔓延,全球都在勒緊褲腰帶。意大利主婦絞盡腦汁用微薄的工資將生活維持到月底。富裕的美國中產(chǎn)都在節(jié)儉,美國還出現(xiàn)了傳統(tǒng)字典上找不到的新名詞“staycation”,居家度假。
即使是崇尚優(yōu)雅、熱愛享受的法國人也都變得異常精打細算,“零歐元生存”對他們而言不只是一種時尚,甚至是一種戰(zhàn)斗姿態(tài)。
“拼命掙錢—奢侈消費”的怪圈只會讓人未老先衰。千金散盡、及時行樂,也未必換得來高質(zhì)量的生活。
用最少的錢,過最體面的生活
低成本生活,不是拒絕物質(zhì),而是理智成熟的生活方式。低成本不是降低生活質(zhì)量,低成本也并不意味著低品質(zhì)。低成本生活的本質(zhì),是用節(jié)儉拒絕浪費,用樸素拒絕奢侈。
低成本不是窮酸和灰頭土臉,低成本有它獨有的優(yōu)雅與時尚。攝影家約瑟夫·寇德卡十余年里,從來不接活,也不為錢攝影?!拔矣米畹鸵蟮姆绞缴?,我不需要太多東西:一年只需要一個好的睡袋,幾件衣服,一雙鞋,兩雙襪子和一雙手套。一件大衣和幾件汗衫我可以穿三年?!边@并不妨礙他拍出好作品來。
藝術家杜尚很早就認識到,一個人不必負擔很多東西,一個人不必有妻子、孩子、房子、汽車。他把自己的生活開支降到最低,用最簡單的方式生存:住處簡單到像一個船艙,出遠門都不帶行李,只把兩件襯衫穿身上,把牙刷放在口袋里。你能否認這位改變了西方現(xiàn)代藝術進程的藝術家過得不體面嗎?
低成本生活是一種不動聲色的智慧,比別人更明白該怎樣把錢用在該用的地方。擁有這種智慧,金錢就像乳溝,擠擠總會有的。在低成本生活中做精神貴族,日子照常有聲有色。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就說過,“花錢如做菜一樣,要恰到好處。鹽少了,菜就會淡而無味,鹽多了,苦咸難咽”。他在生活中遵循的就是低成本原則:穿著不講究名牌,更對打折商品感興趣,甚至不愿為停車多花幾美元……折扣店門前的奧迪車越來越多,富人也熱衷于去奧特萊斯淘過季、斷碼的品牌服飾,用低成本造就高品質(zhì)。無論富豪還是草根,低成本生活是最正確的選擇。
臺灣明星林志玲演電影拍廣告,但她住的還是父母30年前買下的舊公寓;歌神張學友總會將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帶走;美國歌壇大姐大芭芭拉·史翠姍拿從報紙上剪下的折價券去星巴克喝咖啡,為的是節(jié)省美元。她還和老公有過約定:婚后互贈禮物不超過25美元。
身懷吸金術的明星都懂得低成本生活,收入有限的人,還有什么理由物欲膨脹呢。淡出物欲怪圈吧,用最低的成本打造最優(yōu)質(zhì)最體面的生活。
用最少的錢,做最劃算的事
低成本是用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做最劃算的事。低成本生活是尋找最佳性價比的生活。盲目血拼只會讓人更空虛,月月光只會讓人更絕望,要穿名牌衣,要挎名牌包,要買名牌化妝品的月光公主更是傷不起。沖動是魔鬼,我們?yōu)槭裁匆o魔鬼買單?
低成本生活正在全球展開,演變成一種新的經(jīng)濟模式。在中國,拼客族、團購族、小樣族和百元族早已相當普遍。拼客族拼車、拼游、拼卡、拼飯、拼婚,沒有拼不到,只有想不到;團購族無團不爽,大到房子、汽車,小到牙膏、尿布;小樣族只買護膚品小樣或中樣,照樣滋潤一年半載;而那些百元過一周的省錢達人,也樂于在網(wǎng)上曬他們津津有味的生活。
居不易,行也難,高居不下的油價也讓人肝痛。法國興起“菜油族”,用菜油喂汽車;美國備受追捧的悍馬也因耗油過兇銷量驟跌;中國白領則被很局促但很省油的Smart俘虜。
人們對“慳錢妙計”的關注日益多于冗長的肥皂劇,除了到處搜集免費樣品和打折券,還充分利用生活中觸手可及的食物:黃瓜切成片在胳膊底下摩擦,除臭又環(huán)保;用香蕉皮取代鞋油;用面粉充當洗發(fā)香波;把橄欖油當卸妝油用。
法國電視電臺熱衷于介紹持家妙計、“慳錢菜譜”;寫著“1200條省錢指南”的《免費巴黎指南》出到第三版,賣出14000本;法國還有各種回收網(wǎng)站,教人開發(fā)垃圾的價值。
法國人不僅頻頻光顧低折扣的10歐元商店,法國國際電臺的主持人讓·皮埃爾甚至還說,自二次大戰(zhàn)結(jié)束后,他再沒見過這樣的情形:“穿著優(yōu)雅的老奶奶們在巴黎的菜市場里撿剩菜,打著領帶的紳士們在垃圾筐里翻尋好東西,小商販們則低聲抱怨人們把小錢看得太重?!?/p>
中國則有越來越多都市農(nóng)夫、農(nóng)婦,自己種菜,豐衣足食。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自己種菜就被不少國家視為改善經(jīng)濟狀況的途徑。巴西每年投入數(shù)百萬美元扶持城市貧民在小區(qū)開墾公共菜園,增加收入來源;英國王儲查爾斯呼吁本國居民自己動手種菜,以應對高企的油價;而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甚至把白宮的一片草坪開墾成菜園。
越來越多人懂得低成本生活其實就是簡單生活。升職、漲工資、追上CPI無望時,省下的就是掙來的。仔細打磨低成本生活,降低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的生活成本,活得更從容,也不會讓幸福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