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芳
摘 要:檔案管理要適應信息化潮流,加快融入信息化社會。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條件下,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制約因素和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檔案管理;信息化;網絡化
一、引言
科學規(guī)范的檔案管理,能夠為查證歷史提供第一手資料,能夠為領導決策提供重要依據。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新的方法理念和技術手段對檔案管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檔案管理與信息技術必將結合得越來越緊密。因此,大力推動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快檔案工作融入信息社會的步伐,是對檔案管理部門的新的必然要求。
二、檔案管理信息化的含義
(一)檔案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檔案管理信息化是在國家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統一規(guī)劃和組織下,在檔案管理活動中全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檔案信息資源進行處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務。其核心目標是發(fā)展檔案業(yè)務,提高檔案的現代化管理水平,挖掘檔案的社會價值,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養(yǎng),造福于后代[1]。
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一個過程:由于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新的技術手段引入到檔案管理工作當中來,在檔案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極大的提高了檔案管理的效率。由此催生了新的檔案管理理念和方法,以適應信息化條件下的檔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通過實踐研究信息化條件下的檔案管理的原則、理論與方法,能夠從宏觀上指導和把握檔案管理信息化發(fā)展的途徑和方向,能夠更加科學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促進檔案管理工作的發(fā)展,最終使檔案信息能更好地發(fā)揮價值作用,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求。
(二)檔案管理信息化的特點
1.信息的存取實現了數字化。數字技術的應用,是將以往存儲在紙質等傳統介質上信息變成數字信息存儲在計算機、網絡硬盤等新型存儲介質中,極大地提高了檔案信息存儲的容量,也方便管理。同時,數字化使得信息采集手段、存取形式更為多樣,除了傳統的文字、數據、圖像等形式,還可以實現多媒體音視頻、虛擬現實等多種展現形式。
2.網絡使服務更社會化。檔案管理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可以更方便的實現信息的查詢、共享、傳輸、管理等功能,服務的范圍更加廣泛。最終目標是最大限度延長檔案信息滿足社會各界的需求,更好地為檔案信息的社會化服務。
3.檔案資源趨向標準化。為了便于對檔案資源的存取傳輸和開發(fā)利用,需要對分散的檔案資源實行標準化。在標準化的基礎上,將檔案管理同數據倉庫、數據挖掘技術相結合,可以對檔案資源進行深度的開發(fā)和利用[2]。
三、檔案管理信息化過程中的制約因素
(一)重視程度不足,資金投入不到位。
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需要對軟硬件設施進行更新換代,升級改造,包括計算機網絡的建設,影印設備的升級,管理軟件的開發(fā),信息安全的防護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信息化設備更新換代快,管理維護復雜,后期仍需要大筆資金投入,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各單位財力投入不同,重視程度不同,因此資金成為了重要制約因素。
(二)體系不規(guī)范,標準不統一。
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離不開規(guī)范的體系和嚴格的標準?,F階段,檔案管理隨著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變得日趨復雜和多樣。舊的體系標準不能完全適應新的情況。許多部門往往只片面重視發(fā)展先進電子設備和購置高檔計算機系統,卻忽視檔案信息資源標準規(guī)范化建設,結果是有路無車,投入巨額資金建成的檔案信息系統無法轉化為經濟和科學發(fā)展的催化劑。
(三)專業(yè)素質要求高,缺乏專業(yè)人才。
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涉及到檔案管理,計算機網絡,數據分析等多個專業(yè)領域,對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綜合素質全面的人才越來越受到歡迎。而現實情況是,目前相當一部分檔案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知識缺乏足夠的掌握,專業(yè)知識面較狹窄,無法適應新形勢下檔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四)數據保護存風險,信息安全受挑戰(zhàn)。
在數據安全保護上,雖然有防火墻、密碼保護等防護措施,但是單純從技術角度上只能被動防護,而網絡及軟件本身可能存在漏洞,計算機病毒、黑客攻擊也層出不窮,不斷變換升級。另外,數據信息在存儲傳輸過程中存在被修改、丟失、泄露的風險,難以保證數據的原始可靠性和保密性。所以檔案管理信息化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面臨信息安全方面巨大的挑戰(zhàn)。
四、加強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檔案管理信息化,其核心是管理手段的現代化和保護技術的現代化,管理手段的現代化,主要是采用計算機及其配套設備,縮微機及其相關設備,保護技術的現代化,主要是檔案存儲環(huán)境控制檔案存儲載體更新改造的科學化。檔案工作人員要充分認識檔案管理信息化的內涵,提高檔案管理的效率,積極開展信息化過程中的各項工作,促使檔案信息化建設快速有效地開展,主要做好幾方面的工作。
(一)轉變認識、加強領導。
檔案事業(yè)改革創(chuàng)新,關鍵在于管檔案的人。加強檔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設,首先要深化檔案人員的認識。作為領導要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和信息化認識水平,以適應現代化、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要把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作為政務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構建起各級檔案信息平臺,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服務質量。
(二)完善設施,規(guī)范標準。
配置完備的信息化硬件設施,如計算機、網絡設備、影印設備等,研究開發(fā)系統軟件、專業(yè)應用軟件,組織檔案管理人員進行系統的業(yè)務培訓,使之熟練應用系統軟件,并從實踐角度對完善系統軟件提出寶貴建議。另一方面要規(guī)范軟硬件的標準,使其具備通用性。進行檔案管理時,檔案內容、編號、及分類、目錄的編制必須符合標準化要求,將各部門移交匯總的資料歸檔,從信息的源頭抓起建立統一的數據格式,避免重復勞動,提高工作效率,實施實體檔案和數字檔案的 “雙套制” 工作模式。防止檔案信息資源的重復開發(fā)利用,避免浪費,實現合理共享。
(三)提高檔案信息獲取能力,完善檔案信息數據庫。
信息時代,社會將更多地從信息服務的功能上去要求和評價檔案部門,檔案部門要擺脫“重藏輕用”的局面。檔案工作者必須具備較強的信息獲取能力,充分利用網絡的便利和優(yōu)勢,熟悉網上的檔案信息資源,引導利用者獲得更多的檔案信息。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存儲的傳統檔案進行數字化處理和存儲,建設好數字檔案館。利用計算機技術加快數據庫建設,提高檢索質量。有條件的單位可逐步建設全文數字化和多媒體檔案館,不斷提高檔案管理的效率和服務質量。
(四)加強信息安全防護,做好數據保護工作。
配置完備的網絡防護設施,及時更新安全防護設備和防護策略。在網絡中盡量運用數據加密技術以及身份認證技術,嚴格區(qū)分管理檔案信息訪問者身份授權,保護數據不被輕易泄露和更改。對于能夠上網查詢的檔案信息進行保密定級,對查詢者進行網上身份驗證,不同的身份提供不同級別的信息查詢權限,保證網上查詢檔案信息的安全性。
(五)培養(yǎng)和引進專業(yè)人才,提高檔案工作者素質。
提高人員素質,培養(yǎng)管理人才。積極更新、改善設備和管理手段是實現檔案管理現代化的先決條件,但現代化設備要求管理人員必須有較高的素質。要努力培養(yǎng)網絡服務需要的系統分析和設計人才、數據分析與開發(fā)人才、網絡設計與管理人才。檔案工作人員除了自學的方式外,還可以參加各類專業(yè)培訓班、繼續(xù)教育等,充分利用多方優(yōu)勢,用最短的時間系統地掌握最新的知識和技能,為以后優(yōu)質、高效地完成檔案工作奠定基礎。另外要加強理論研討,增進學術交流,提高編研水平。
[參考文獻]
[1]楊公之:《檔案信息化建設導論,中國檔案出版社.
[2]唐寶蓮,吳建華:《檔案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及三者的關系》,《科技檔案》, 2006(3).
[3]林小娟:《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2012(7).
(作者單位:青島市李滄區(qū)統計局,山東 青島 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