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核心,是對學生進行日常思想品德、素質(zhì)教育和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對于小學生來說,班主任的地位尤其重要,其不僅是班級的組織者與教育者,還是小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的領(lǐng)路人。為了發(fā)揮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作用,主要闡述了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工作。
關(guān)鍵詞:教育方式;班主任;偏激心理;滲透教育
眾所周知,做任何事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與策略,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教師更不能松懈。作為班主任,我覺得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找到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小學生,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而態(tài)度決定一切,良好的態(tài)度能使學生樂于與教師交流分享,因此,我覺得只有將方法與態(tài)度結(jié)合起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即方法+態(tài)度=效果。
一、正確引導,規(guī)范學生言行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他們的生活閱歷不足,對事情的看法也不全面,基本上是憑著自己的好惡來決定的,若是班主任不能及時地給予引導,極有可能造成學生的偏激心理,因此,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讓學生從小形成正確的道德觀與價值觀,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由于小學生好動、愛打鬧,學生之間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糾紛,雖然這些事情在我們看來不重要,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對這些事情看得很重,因此,教師要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對學生的小糾紛不能應付了事,而要進行換位思考,進行客觀、公正的處理,體會學生的心理活動,以便于在不傷害學生的前提下,完美地解決問題。并且教師要以此為契機對學生進行教育,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讓學生懂得相互尊重,從而能夠和睦相處。另外,為了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教師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對學生適時地進行滲透教育,讓學生明白要團結(jié)同學,互相幫助,這不僅是口號,也是良好的品質(zhì)。
二、以身作則,用品格影響學生
對于純潔得如一張白紙、好奇心強、缺乏社會生活經(jīng)驗的小學生來說,他們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種影響。榜樣對于他們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與感染力。班主任的言談舉止、穿著打扮,都應該起到表率的作用。班主任的舉止在無形中能夠影響孩子的言行,所以班主任要身體力行。如教師可以自覺地擺正教室里的課桌椅、撿起垃圾等,而不是指使學生去干這些。在班級大掃除時,班主任雖然是班級的領(lǐng)導者與策劃者,但是不代表他有權(quán)利隨意指揮學生。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班主任要與學生一起積極打掃,對于學生做不好的事情,如,擦玻璃等危險的事情,班主任還要主動幫助學生,這些小事學生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頭,從而有助于學生自覺樹立起尊敬師長、互幫互助、積極向上的品格,使小學生能夠積極樂觀地成長。
三、真心感人,真誠與學生溝通
小學生是敏感而善變的,但是以心換心這種交友方式永遠都適用。因此,班主任要用真心感動學生,真誠地與學生溝通,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班主任只有與學生成為朋友,才能夠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想法與情感,從而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教育。我曾經(jīng)教過一個學習成績好但是性格內(nèi)向的小女孩,她的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在課堂上她幾乎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有時候我要提問的時候,她就不自覺地把頭低下去,等找了別的學生回答,她才恢復正常的學習狀態(tài)。我很費解,于是找她聊了聊,給她講了我小時候上學的事,告訴她即使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答錯了,老師和學生也不會嘲笑她的。通過與學生的深入交談,她在之后的課堂學習中變得積極了,也慢慢敢于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了。經(jīng)過這次事件,我深刻認識到了班主任對學生的重要意義,也知道了只有用心與學生交流,真誠地與他們溝通,才能讓學生有真正的改變。
四、多與家長溝通,加強家校共育
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只是一個方面,家長對學生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因此,作為班主任,我覺得要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就要聯(lián)合起家庭與學校的共同力量,共同監(jiān)督孩子的成長。現(xiàn)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視,班主任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及時地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或是通過打電話的方式與學生家長溝通,讓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重視起來,而不是只關(guān)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在與家長溝通時,要保持良好的態(tài)度,采取合適的溝通方式,對于那些表現(xiàn)好的學生給予表揚,以鼓勵學生再接再厲;對于表現(xiàn)稍差的學生,班主任不能只是一味地貶低,而要客觀地評價這件事情,并主動承認自己的失職,使家長能夠意識到孩子的錯誤,感受到班主任對孩子的關(guān)心與愛護,從而與學校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擔,時時督促孩子的成長與進步。
總之,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作用不可忽視。為了促進學生品德與素質(zhì)的提升,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班主任要時刻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并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讓學生在潛意識中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指導學生的行為,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高素質(zhì)人才。
參考文獻:
[1]蔣園園.中小學教師領(lǐng)導者角色的有效性:實踐改善與資源分析[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2]李偉勝.“班主任制”的多種探索:深層因素與發(fā)展趨勢[J].中小學管理,2012(1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