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微信圈有一則名為《急救手冊人手一份100%珍藏》急救科普貼,有44個急救內(nèi)容,包括心臟驟停、燙傷、腦中風、蜂蟄傷、溺水等大家非常關心的急救內(nèi)容。其采用的微信呈現(xiàn)形式非常適合傳播,幾乎篇篇文章關注超過10萬,傳播范圍廣泛,我甚至看到不少醫(yī)生也分享到自己朋友圈。作為急診急救醫(yī)生,夜鷹一直關注公眾急救知識普及領域,自然會點開看看內(nèi)容。讀多篇后,發(fā)現(xiàn)這簡直就是從網(wǎng)絡上搜集匯總來的錯誤急救大全。
“心臟驟停急救”
心臟驟停的搶救必須爭分奪秒,千萬不要坐等救護車到來再送醫(yī)院救治。要當機立斷采取以下急救措施進行心肺復蘇。
一手托病人頸后向上托,另一手按住病人前額向后稍推,使下頜上翹,頭部后仰,有利于通氣。用拳頭底部多肉部分,在胸骨中段上方,離胸壁20~30厘米處,突然、迅速地捶擊一次。若無反應,當即做胸外心臟按壓。讓病人背墊一塊硬板,同時做口對口人工呼吸。觀察病人的瞳孔,若瞳孔縮小(是最靈敏、最有意義的生命征象),顏面、口唇轉紅潤,說明搶救有效。
針刺人中穴或手心的勞宮穴、足心涌泉穴,起到搶救作用。
迅速掏出咽部嘔吐物,以免堵塞呼吸道或倒流入肺,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頭敷冰袋降溫。
急送醫(yī)院救治。
夜鷹糾錯:
心臟驟停的判斷:對公眾來說,無反應且無呼吸(或僅有喘息)即為心臟驟停。即使是醫(yī)生也是從反應、呼吸、脈搏來判斷,而非去聽心跳。所有拿聽診器去判斷患者是否心臟驟停的醫(yī)生都是不專業(yè)的醫(yī)生。
心臟驟停最重要的搶救方式是心肺復蘇加除顫。胸前區(qū)叩擊在10年前就不再推薦使用。
至于針刺人中穴、勞宮穴、涌泉穴,全都不對。
心臟驟停發(fā)生,必須馬上撥打急救電話,即刻心肺復蘇,直到急救人員到達,盡量不要自己送醫(yī)院。
溺水急救
溺水的癥狀因溺水程度而不同。重度的溺水者1分鐘內(nèi)就會出現(xiàn)低血糖癥,面色青紫色,雙眼充血,瞳孔散大,困睡不醒。若搶救不及時,4~6分鐘內(nèi)即可死亡。必須爭分奪秒地進行現(xiàn)場急救,切不可急于送醫(yī)院而失去寶貴的搶救時機。立即清除口鼻內(nèi)的異物,保持呼吸道暢通。
迅速進行控水。方法是:把溺者放在斜坡地上,使其頭向低處俯臥,壓其背部,將水控出。如無斜坡,救護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將患者腹部橫置于屈膝的大腿上,頭部下垂,按壓其背部,將口、鼻、肺部及胃內(nèi)積水倒出。
對呼吸已停止的溺水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方法是:將溺水者仰臥位放置,搶救者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孔,一手掰開溺水者的嘴,深吸一口氣,迅速口對口吹氣,反復進行,直到恢復呼吸。人工呼吸頻率每分鐘16~20次。
如呼吸心跳均已停止,應立即做心肺復蘇搶救。方法是抬起溺水者的下巴,保證氣道暢通,將一只手的掌根放在另一只手上置于胸骨中段進行心臟按壓,垂直方向下壓,下壓要慢,放松時要快;成人保持至少100次/分的頻率,下壓深度為至少5厘米。
夜鷹糾錯:
溺水者一律不能控水,控水無益且有害。對呼吸心臟驟停者耽擱心肺復蘇實施。對昏迷者會造成返流甚至窒息風險。
“對呼吸停止者給予人工呼吸每分鐘16~20次………直到恢復呼吸”也是錯誤的。對于溺水呼吸停止者(作為公眾應視為心臟驟停),應該給予心肺復蘇,從人工呼吸開始,可以首先給予人工呼吸5次,然后開始胸外按壓,后續(xù)的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即30次按壓后2次人工呼吸,循環(huán)往復。
魚骨刺喉急救
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后壁,誘發(fā)嘔吐動作,以幫助排除咽部異物。
實行腹部擠壓(如病人懷孕或過肥胖,則實施胸部壓擠)。如患者無法站立,將其平放在堅固平面上,跨坐在病患腿上作腹部推擠五次,再檢查有無將異物咳出。
若發(fā)現(xiàn)異物,可用長鑷子或筷子夾住異物,輕輕地撥出即可。
夜鷹糾錯:
生活中,魚刺扎喉很常見,刺激嘔吐可能會讓魚骨刺的更加深入。魚刺細長尖銳會損傷局部軟組織,但是絕對不會堵塞氣道。所以根本不需要海姆立克急救法(腹部推擠)。
正確做法:魚骨刺喉,如果你能看到,可以嘗試用鑷子取出。如果取不出或者看不到,就到醫(yī)院耳鼻喉科就診(無論白天還是晚上)。就是是這么簡單。千萬別自己瞎折騰,比如喝醋、吞饅頭、喝鴨子的口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