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秀,謝東浩,楊雅,王紅玉,宋維敏,萬菁,彭春敏,胡強
上海市徐匯區(qū)大華醫(yī)院四西病區(qū),上海200237
基層醫(yī)院運用PDCA改進臨床教學管理效果分析
王玉秀,謝東浩,楊雅,王紅玉,宋維敏,萬菁,彭春敏,胡強
上海市徐匯區(qū)大華醫(yī)院四西病區(qū),上海200237
目的探討PDCA模式在改進臨床教學管理方面的意義。方法選取某二級醫(yī)院的臨床實習生,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例。試驗組采用PDCA循環(huán)模式對其進行管理,對照組采取一般管理模式,評估并比較兩組實習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實習生對教學滿意度調(diào)查、實習生考核成績等。結果試驗組實習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1)、試驗組實習生對帶教老師滿意度及其考核成績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1)。結論PDCA循環(huán)程序能有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便于規(guī)范臨床教學管理。
基層醫(yī)院;PDCA;臨床教學;效果分析
醫(yī)學生臨床實習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教育環(huán)節(jié),是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途徑,如何提高帶教質量,實現(xiàn)教學相長,培養(yǎng)社會所需的醫(yī)護人員是臨床帶教的最終目的。該院是一所二級綜合性醫(yī)院,也是多家醫(yī)學院校的教學基地,實習生在逐年增多,教研室已制定規(guī)范詳細的教學制度,但實習生進入臨床后很多科室對實習生的帶教呈“放養(yǎng)”狀態(tài),故如何落實教研室制度,規(guī)范臨床實習生教學管理是當前承待解決的問題。PDCA循環(huán)最早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為“戴明環(huán)”。PDCA的含義是:P(Plan)-計劃;D(Do)-執(zhí)行;C(Check)-檢查;A(Action)-行動,它是開展質量管理活動運轉的一種基本方式,一種科學的工作程序,反映了開展管理活動的一般規(guī)律性。因此,該院將PDCA管理模式運用到臨床實習生教學管理中,旨在規(guī)范臨床實習生的教學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臨床帶教老師素質和教學水平,進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實踐能力?,F(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來該院實習的醫(yī)學生40名,其中女性31名,男性9名,年齡為(23±2.56)歲。將其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試驗組按照PDCA循環(huán),該院實習生教學管理具體實施如下。
計劃:(1)分析現(xiàn)狀。針對4所外院教學情況進行調(diào)研,并總結了外院教學管理情況:教研室主任→負責總結、計劃教學情況并改進組織師資隊伍培訓,組織活動比如標準化患者;內(nèi)、外、婦、兒、醫(yī)技、護理教研室→負責教研室計劃的落實、督促、檢查考核落實情況并總結,負責每星期所有實習生集體授課的安排;各科科教秘書→根據(jù)學校教學大綱及科室的實際情況擬定科室計劃,負責科室??浦R(如專科小講課、教學查房、病例討論、集體授課)的帶教、出科考核及學生的排班。同時,針對該院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研,并總結如下:教研室→規(guī)范詳細教學制度;內(nèi)、外、婦、兒、醫(yī)技、中醫(yī)、護理教研室→在教學管理方面未做工作;各科科教秘書→大部分科室無計劃、帶教過程講解、無固定??浦R講座(如??菩≈v課、教學查房、病例討論及集體授課)對實習生無考核。對該院實習生進行調(diào)研反饋:部分科室無固定帶教老師,遇到問題老師會提問,老師對自己的實習狀況不做要求。(2)初步分析產(chǎn)生的原因:①教研室對科室教學制度要求未培訓;②教研室對科室教學無督查及考核;③無固定帶教老師責任不明確;④各科室對教學制度缺乏執(zhí)行力;⑤科主任不重視;⑥教研室成員未主動學習教研室制度不清楚自己的責任。(3)找出主要原因。針對以上分析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了調(diào)研,最后確定了主要原因。教研室對科室教學制度要求未培訓。(4)制定措施計劃根據(jù)找出的主要原因及該院實際情況制定計劃:①建立激勵機;②篩選師資隊伍,并進行培訓;③成立督查組定期進行教學質量督查及考核。
實施對策:建立激勵機制。激勵是指根據(jù)活動參與者的心理需要,科學地運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手段來激發(fā)參與者的動機。調(diào)動參與者的積極性,使之朝向一定目標行進的心理過程[1]。該院為建立激勵機制由科教科組織召開了關于實習生帶教工作座談會,各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及秘書各自針對該科室實習生的現(xiàn)狀進行了講解及分析,同時,回顧了各自接觸各大醫(yī)院的帶教情況及經(jīng)驗情況進行了交流,會后,針對參加人員提出的建議進行總結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大華醫(yī)院臨床帶教老師遴選和激勵細則》,通過院部批準,明確了該院臨床帶教老師激勵機制:①頒發(fā)院臨床帶教老師資格證書;②臨床帶教老師享有外出進修及參加學術會議的優(yōu)先機會,并年度內(nèi)增加1次外出學習的機會;③臨床帶教老師申報各級各類課題同等條件下優(yōu)先推薦;④臨床帶教費發(fā)放:享有每名學生在本科室?guī)Ы藤M的50%,另50%歸科室;⑤每學年可參加院內(nèi)外優(yōu)秀臨床帶教老師的評選;⑥優(yōu)秀臨床帶教老師在職務、職稱晉升時科教科予以優(yōu)先推薦。
篩選師資隊伍。臨床教師是學生接觸臨床實踐的啟蒙者,培訓、選拔實習生帶教老師是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2]。為進一步明確帶教責任,根據(jù)《大華醫(yī)院臨床帶教老師遴選和激勵細則》中,遴選原則:①科室負責人推薦(本人愿意)或自薦。②遴選過程應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客觀的原則,根據(jù)臨床科室具體情況,遴選臨床帶教老師。③每個科室原則上有1-2名臨床帶教老師。④科教科有一名人員負責臨床教學工作,建立完善教學組織管理及遴選體系,保證臨床帶教老師遴選工作的順利進行,進而保證臨床教學任務的組織實施及各層次臨床教學任務順利完成。遴選標準:①熱愛臨床教育事業(yè),學風正派,治學嚴謹,能為人師表,認真履行臨床帶教老師職責。②學歷及職稱要求,原則上應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中級及以上職稱。③帶教老師專業(yè)技術能力:臨床帶教老師需熟練掌握本專業(yè)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教學指導和組織能力,良好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④有臨床帶教經(jīng)歷者優(yōu)先考慮等。該院進行了師資隊伍的遴選,并針對遴選的臨床帶教老師進行了該院教學制度培訓,同時,請專家進行了“如何做好帶教老師”的講座培訓。
檢查工作。為保證教學規(guī)范化工作持續(xù)下去,成立了督查組定期對進行教學質量督查及考核。
分析檢查結果形成標準化,對未解決的問題或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huán)。
1.2.2 對照組按照實習生所在學校的實習大綱完成相關的帶教內(nèi)容,除了PDCA循環(huán)中的階段和步驟外,其他措施相同。
1.3 評價指標
1.3.1 客觀指標實習生考核成績:包括實習生出科時理論成績、操作考試成績;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1.3.2 主觀指標實習生對教學滿意度調(diào)查,實習結束后,通過匿名問卷的方式調(diào)查學生對學習方式、學習效果、相互溝通和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情況并進行統(tǒng)計比較,每個項目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3項?;颊邔嵙暽臐M意度調(diào)查:采用唐小麗等[3]編制的調(diào)查問卷,內(nèi)容包括醫(yī)療技術、服務態(tài)度、服務流程、健康教育及基礎護理情況5個方面。采用liket 5級評分法,按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分別賦值5~1分。得分越高,滿意度越高(非常滿意21~25分、滿意15~20分、一般11~14分、不滿意10分以下)。Cronbachα系數(shù)為0.89,內(nèi)容效度(CVI)為0.78。
1.4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描述性分析。
2.1 客觀評價
實驗組實習生出科操作技能及理論知識考核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實驗組實習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0.05),見表2。
表4 兩組實習生患者滿意度比較[分,(±s)]
表4 兩組實習生患者滿意度比較[分,(±s)]
組別醫(yī)療技術服務態(tài)度服務流程健康教育基礎護理總分實驗組(n = 4 0)對照組(n = 4 0)t值P值4 . 8 0 ± 0 . 4 1 3 . 9 5 ± 0 . 6 8 6 . 8 1 0 0 . 0 0 0 4 . 9 3 ± 0 . 2 6 4 . 6 0 ± 4 . 9 6 3 . 6 4 9 0 . 0 0 1 4 . 5 8 ± 0 . 5 0 4 . 3 8 ± 0 . 4 9 1 . 8 0 5 0 . 0 7 5 4 . 3 3 ± 0 . 4 7 3 . 7 7 ± 0 . 4 2 5 . 4 7 4 0 . 0 0 0 4 . 7 7 ± 0 . 4 2 4 . 0 5 ± 0 . 7 1 5 . 5 2 4 0 . 0 0 0 2 3 . 4 0 ± 0 . 8 1 2 0 . 7 5 ± 1 . 1 7 1 1 . 7 6 8 0 . 0 0 0
2.2 主觀評價
試驗組的實習生對學習效果、相互溝通、帶教老師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颊邔υ囼灲M實習生的醫(yī)療技術、服務態(tài)度、健康教育、基礎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颊邔山M實習生服務流程滿意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兩組實習生考核成績比較[分,(±s)]
表1 兩組實習生考核成績比較[分,(±s)]
組別理論考核成績操作考核成績試驗組對照組t值P值8 4 . 2 0 ± 3 . 2 4 7 9 . 3 0 ± 5 . 0 1 5 . 1 9 0 0 . 0 0 0 8 9 . 3 0 ± 3 . 1 1 8 3 . 3 2 ± 3 . 6 6 7 . 8 6 1 0 . 0 0 0
表2 兩組實習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表3 兩組實習生教學滿意度[n(%)]
3.1 PDCA循環(huán)是實施實習生規(guī)范化管理的指導框架
該研究中借鑒了PDCA循環(huán)的理論,使繁雜的醫(yī)學生實習教育工作在臨床實踐中變得有組織、有條理、有目的、有針對性。每一次PDCA循環(huán)都將起點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并且具有連續(xù)性的特點。因此,在臨床帶教老師培訓后4個月,對該院實習生再次進行了調(diào)研工作,學生反饋:目前新進入科室有固定帶教老師,在所在科室實習期間有專科知識講座(如??菩≈v課、教學查房、病例討論及集體授課),在帶教過程中老師針對每一細節(jié)都認真講解,出科嚴格考核。考核成績,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實習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PDCA循環(huán)是實施實習生規(guī)范化管理的指導框架。
3.2 PDCA模式充分調(diào)動了帶教老師的積極性
該研究通過PDCA模式進行原因分析,并制定一系列的帶教老師激勵措施,充分調(diào)動了帶教老師的帶教積極性。有效的激勵手段必須符合活動參與者的心理需要。激勵機制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運用激勵方式啟迪參與者的心智潛能的T作系統(tǒng)。科學的激勵機制能夠極大地調(diào)動活動參與者的積極性,從而使管理活動獲得良好的效益[4]。
針對定期督查及考核結果進行原因分析,通過努力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部分有待解決的問題。如實習生醫(yī)患溝通能力有待增強: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更需要得到人文關懷,實習生由于剛剛接觸臨床,易忽視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有些實習生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臨床經(jīng)驗欠缺,對患者及其家屬交代病情、治療等把握不當,會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以后該院將讓實習生模擬相關疾病,充當標準化患者進行溝通能力的訓練,在實踐中掌握醫(yī)患溝通技巧。另外,實習生法律風險意識有待加強,實習生往往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而忽略法律知識的學習,臨床實習過程中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該院將通過《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執(zhí)業(yè)醫(yī)師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增強實習生的安全意識、風險意識、法律意識,使其知法、懂法、守法。
PDCA循環(huán)作為一種先進的科學管理模式,對醫(yī)院臨床教學管理來說科學合理,行之有效。該院將繼續(xù)不斷改革和完善臨床實習生教學管理,培養(yǎng)高素質、高質量的醫(yī)學生。
[1]王緒君.管理學基礎[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221.
[2]譚堅玲,王思探,柯彩霞,等.護理臨床教學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2,1(2):35-37.
[3]唐小麗,何劍弘,寇紅艷.人文素質教育在中專護生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2,25(4):451-453.
[4]劉艷華,粱芳.論激勵機制與人本關懷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9,8(8):2217-2218.
Analysis of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PDCA by the Primary Hospital i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WANG Yu-xiu,XIE Dong-hao,YANG Ya,WANG Hong-yu,SONG Wei-min,WAN Jing,PENG Chun-min,HU Qiang
Fourth Western Ward,Dahua Hospital of Xuhui District,Shanghai,200237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gnificance of PDCA model i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teaching management.Methods The clinical trainees in some second-level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0 cases in each,the test group adopted PDCA circulation model for management,an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general management model,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s,satisfactory degree of trainees to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scores of traine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tes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and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to teachers and examination score in the tes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 PDCA circulation procedure can help us find out and solve problems in time and contributes to standardized clin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Primary hospital;PDCA;Clinical teaching;Analysis of effect
R7
A
1672-5654(2016)10(c)-0092-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30.092
2016-07-23)
王玉秀(1980.12-),女,安徽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臨床工作。
[通訊簡介]胡強(1968.2-),男,上海人,博士,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