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馬壩高級中學 許洪福
高中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探微
江蘇省馬壩高級中學許洪福
改變數學低效、乏味的課堂教學,改變課堂模式,開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探究式的課堂上動起來,是目前課堂改革的重點。本文主要探討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策略。
高中數學;探究教學;有效策略
數學因思維性、邏輯性強等特點,導致多數學生對之畏懼有加,成績難以提高,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又使數學課堂死氣沉沉。改變這種教學模式,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數學課堂勢在必行。
只有明確目標,才能設計有效的探究活動。否則,過程容易混亂,活動無序,帶有隨意性。
例如,高中數學必修一的第一章第一節(jié)“集合”的教學,教師只有整體把握教學目標,包括了解集合的概念,體會元素與集合的關系;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等。在此基礎上,設計探究活動,活動開展才能有效、有序。
把握了教學目標,在總體目標的引領下,精心設計探究活動,如設計什么活動,解決什么問題,再安排什么活動,如何開展等,活動方可有條不紊地展開。
教學方式的單一,固有的落后的教學理念,傳統(tǒng)的“灌輸”方法,使數學知識枯燥乏味,沒法吸引學生的興趣。而改變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精心設計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為習慣,則成為課堂教學的亮點。
1.設計自主學習,為探究活動埋下伏筆
探究活動的基礎是自主先學。對于“基本初等函數——反比例函數”的教學時,教師應給學生了解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_____;定義域_____;值域_____;單調性______;圖像______。對于這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讓學生先學,先掌握重點和難點,明確疑點,探究教學時,有指向性。
2.設計討論問題,發(fā)展思維能力
質疑是引發(fā)學生思維的主要途徑。對于“平面的概念”的教學,課之伊始,教師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生活中有許多物體通常呈平面形,你能列舉出一些實例嗎?問題的提出,把學生帶進“平面”的思考中,再引導學生觀察教室里的桌面、黑板面,從而構建“平面”的概念的意象。對于“平面的特點”的教學,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一條直線向兩端無限延伸得到的圖形是什么?黑板、桌面、田徑場地向四方延伸,得到的圖形又是什么圖形?直線有長短、粗細之分,平面是否有大小、厚薄之分呢?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和探討,平面的特點:無限延伸,沒有邊界,比教師“告之”,印象更深。
3.任務教學,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
小組合作是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而合作什么,怎么合作,教師設計的任務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因此,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任務,否則,探究也是“空穴來風”。
例如,學習“算法”時,對于“算法的概念”,教師可以通過世界名題《孫子算經》的“雞兔同籠”的問題:上有35頭,下有94足,問雞兔各多少?通過這個問題而引導學生列出方程組:設雞x只,兔y只,
然后,讓學生解這個方程組,在解這個方程組的之后,根據解這個方程組的方法,而提出探究任務:試著寫出一般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和步驟:
學生有明確的任務,也有解方程組的基礎,因此,對于一般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和步驟的探討,學生不會感到難度太大,會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問題的探討中。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沿襲,課堂沉悶,學生缺乏主動性,教學質量難以提升。而和諧、愉悅的氛圍的構建,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探究活動中,為探究教學推波助瀾。
對于高中數學教師而言,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氛圍,是快速激發(fā)學生探索欲望的主要途徑。如“算法的概念”的教學,教學前,教師先以“農夫帶狼、羊、蔬菜過河”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這個問題,高中生并不陌生,要使農夫將狼、羊、蔬菜都帶過河,要“七步”:農夫帶羊過河—農夫回來—帶狼過河—帶羊回來—帶蔬菜過河—農夫獨自回來—農夫帶羊過河。趣味性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也為算法的概念的學習埋下伏筆。
再如,學習“集合”時,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具體實例,引入兩個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引導學生借助于Venn圖,理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計算,并探究兩種基本運算的性質等,增強知識的直觀性和生動性,提升知識的可理解性,為探究學習的開展奠定基礎。
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那么,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思路也是探究教學的重要方面。
對于解決問題的思路的探究,教師的問題引導之重要性忽視不得。如對于“集合”的教學,教師提出一系列的問題情境后,給出幾組對象,問能否成為一個集合的情境:(1)所有的好人;(2)正三角形的全體;(3)方程x2-2=0的實數解等。對于這些問題的給出和思考,教師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探究,探究解題的根本思路:對于是否能構成一個集合,關鍵是看這組對象是不是確定的;再找到解決問題的規(guī)律和方法:關鍵是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無序性和互異性……學生對解題思路的探討,可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進一步提高技能。
高中數學教學中采用探究式教學,首先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和理論素養(yǎng),對不同課型的教學進行巧妙設計、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任務,促使學生參與其中,并保持愉快的心情,提高和激發(fā)探究意識,提高探究能力,不斷提升數學素養(yǎng),為學好數學、愛上數學打下基礎。
[1]呂建會,張世燦.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新課程中的實施研究[J].新課程(教研版),2011(6).
[2]朱庭基.試論高中數學的自主探究式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