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民
【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yī)內科治療急性中風患者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中風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急性中醫(yī)治療方法,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中醫(yī)內科治療手段,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療效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以及總有效率等方面的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yī)內科治療急性中風患者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療效,且療效顯著。
【關鍵詞】急性中風;中醫(yī)內科;療效
【中圖分類號】R25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7..02
中風,又被稱為腦卒中,是比較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病[1],常發(fā)于中老年人群體,中風患者通常表現口眼歪斜、語言障礙、突發(fā)性昏迷等臨床癥狀。為此,本文探討了中醫(yī)內科治療在治療急性中風患者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中風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風病急性期體征與癥狀,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62.14±2.58)歲;男55例,女35例;發(fā)病時間1~3天,平均發(fā)病時間(1.5±0.4)天。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如年齡、發(fā)病的時間以及性別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guī)急性中風治療方法,具體操作為:依據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采取合理的治療手段,如果患者出現腦出血或者顱內壓增高,此時應迅速降低患者顱內壓并使用20%的甘露醇125 mL[2];如果患者出現昏迷或者抽搐情況,可以給予患者注射糖皮質激素、安定或者冰塊降溫處理,必要時可以采取抗感染處理。
1.2.2 實驗組
在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醫(yī)內科治療的方法,具體操作為:①中藥治療。使用重要三七愈風膠囊治療急性中風患者,膠囊配合溫水服用,3次/d,3粒/次;②針灸治療。使用醒腦開竅針刺治療,留針30 min,每天進行一次針刺治療,這能夠達到醒神開腦、疏通經絡、滋補肝腎的目的。針刺具體操作為:定位針刺主穴為人中、內關、三陰交,輔穴為尺澤、極泉、風池、委中,配穴為完骨、翳風,如患者出現語言不暢的情況,則加刺廉泉、玉液金津。頭部針刺是一種比較實用的針刺方法,主要是使用針灸來刺激患者的大腦皮層,使患者達到醒神開竅,頭部針刺需要有經驗的中醫(yī)師進行操作,且手法要熟練,下針要準確,務必一次到位。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
1.3 療效判定標準
(1)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療效,將療效分為四級。如下:痊愈:患者的中風癥狀基本痊愈,且對個人生活不產生任何影響;顯效:患者中風癥狀得到顯著改善,能完成簡單的穿衣、洗漱等動作;有效:患者中風癥狀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改善;無效:患者中風癥狀未有任何變化或癥狀加重,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2)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療效比較
觀察組痊愈20例,顯效12例,有效11例,總有效率為95.56%;對照組痊愈10例,顯效11例,有效10例,總有效率為68.89%。對比后可以看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臨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發(fā)現1例患者大便次數增多的問題,1例輕微昏迷,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44%。對照組出現3例輕度惡心,3例昏迷與2例皮疹,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78%,對比后可以看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對照組更優(yōu),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急性中風病的誘發(fā)因素還與出血性與缺血性腦血管有關,患者如果長年痰濕、氣滯或者血瘀,就很容易引起中風癥狀,因此中風病主要集中在老年群體。雖然西醫(yī)中有快速穩(wěn)定中風病癥的辦法,但是患者的病情復發(fā)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大,并不適合患者的康復。而中醫(yī)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對急性中風的研究已有較大的成就,在本實驗中,觀察組使用三七愈風膠囊輔助針灸治療,主要是該中藥組成中的生大黃、制首烏、三七、制南星、蘇木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清熱的功能,這對治療急性中風癥狀有重要幫助。另外,現代醫(yī)學還證實了三七愈風膠囊具有降低血脂、降低血漿粘度以及提高紅細胞剛性指數等作用,在此基礎上加用針灸治療的方式,能夠刺激中藥藥力擴散。但是,由于各地的醫(yī)療保險中規(guī)定急性期患者必須接收靜脈輸液治療,而單獨使用中藥治療不予報銷,為了降低患者治療費用,在使用中醫(yī)內科治療時,也可以適當的給予一定的輸液治療。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使用中醫(yī)內科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以及總有效率等方面的數據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過程中觀察組雖然有2例患者出現不良癥狀,但是由于癥狀較輕,并不影響整體治療療效,這充分表明中醫(yī)內科在治療急性中風患者上有積極的療效,且安全性較高,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談榮華.中風患者的中醫(yī)康復體會[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05):57-58.
[2] 滿 軍.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中風急性期臨床分析[J].四川中醫(yī),2015,33(11):57-59.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