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燕
【摘要】目的:對病發(fā)肺炎的早產兒展開致病因素探究。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入本院后出生并患有肺炎的早產兒72例為評估對象,將其分成實驗組,探討入選病例的各種致病因素,并抽選同期出生的健康早產兒54例為對比組,綜合評析兩組早產兒有關因素的比對差異性。結果:經多元評估得出,實驗組72例肺炎早產兒在體溫低、胎膜早破、深部排痰、視黃醇結合蛋白等方面與對比組54例健康早產兒存在較大的差異性(P<0.05);其余評估項目則并沒有突出差異(P>0.05)。結論:早產兒內臟器官及系統(tǒng)機能、身體營養(yǎng)水平等均處在相對不成熟、不完善狀態(tài),易患肺部感染炎癥,盡可能規(guī)避原發(fā)性致病因素是減少肺炎早產兒人數(shù)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肺炎;早產兒;致病因素;研究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4-0178-02
據(jù)權威醫(yī)學診斷資料指出,肺炎早產兒的患病時間大致分成宮內感染肺炎、分娩中感染肺炎、脫離母體后感染肺炎、呼吸機關聯(lián)性感染肺炎等[1]。為探究不同類型肺炎早產兒的誘病相關因素,本文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入本院后出生并患有肺炎的早產兒72例為評估對象,將其分成實驗組,探討入選病例的各種致病因素,并抽選同期出生的健康早產兒54例為對比組,借助多元分析法評估兩組早產兒有關因素的比對差異性,現(xiàn)將此次調研情況闡述如下:
1.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入本院后出生并患有肺炎的早產兒72例為評估對象,將其納入實驗組,這些病例都于生后5天以內被鑒定患有肺炎,含有42例男性、30例女性,胎齡在27-36周間,平均(32±2.43)周;抽選同期出生的健康早產兒54例為對比組,有31例男性、23例女性,胎齡在28-37周間,平均(32±2.59)周。
1.2方法
兩組早產兒在母體腹中期間已接受實時指標探測,探查項目涉及:孕母胎膜是否過早破裂、妊娠后期有無高血壓或感染現(xiàn)象、羊水有無被污染、胎盤前置、多胎情況及分娩方式等。待胎兒產出后,詳盡記錄早產兒的胎齡、體質量、性別、體溫值、腸道內營養(yǎng)狀況及全血常規(guī)指標等多方面的具體數(shù)據(jù)。對證實患有肺炎的早產兒施行有關對癥化治療,例如,深部輔助排痰、機械性通氣、鼻飼及置管、腸道外供給營養(yǎng)。同時,檢測同期健康早產兒的相應指標,并和肺炎早產兒做比對觀察,多元化評估有關致病因素。
1.3統(tǒng)計學研究方法
運用SPSS21.0版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所有相關的調查數(shù)據(jù)予以整合處理,當中,( ±s)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運用 2檢驗組間計數(shù)資料的對比,計量資料比較通過t檢驗,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時表示為P<0.05。
2.結果
實驗組病例臨床特征、誘病因素和對比組相應數(shù)據(jù)如表1及續(xù)表所示,從表中對比情況得知,實驗組72例肺炎早產兒在體溫低、胎膜早破、深部排痰、視黃醇結合蛋白等方面與對比組54例健康早產兒存在較大的差異性(P<0.05)。而其余評估項目則并沒有突出差異(P>0.05)。
3.討論
此次研究結果如表1及續(xù)表所示,從表中知,實驗組72例肺炎早產兒在體溫低、胎膜早破、深部排痰、視黃醇結合蛋白等方面與對比組54例健康早產兒存在較大的差異性(P<0.05)。而其余評估項目則并沒有突出差異(P>0.05)。有關臨床試驗調研發(fā)現(xiàn),胎膜過早破損屬早產兒患上肺炎的關鍵性因素。因為胎膜破裂后會使陰道及外陰等處滋生病原菌,且往上移動,致使羊膜腔體中形成感染問題。胎兒在母體內時,體格、免疫機能、營養(yǎng)狀況等都沒有達到成熟、完備階段,一旦吸收受污染的羊水后,其肺部將存有較大的感染性風險[2]。出生時體溫偏低,會對早產兒生命體征構成一定負性影響,新生幼兒體溫值的正常范圍在36-37 ℃間,如果體溫值不超35 ℃,那早產兒肺臟易遭到損壞,并會出現(xiàn)肺水腫、肺充血等的誘發(fā)因素[3]。
從防護肺部受感染的醫(yī)療角度講,對新生兒置管鼻飼屬保護性醫(yī)療手段,因為早產兒在消化系統(tǒng)組織、腸胃道等的耐受刺激能力還較弱,且易誘發(fā)誤吸現(xiàn)象,因此,構建腸道外的營養(yǎng)供給通道,能規(guī)避肺感染有關因素。視黃醇結合蛋白作為血液檢測中指證體內營養(yǎng)狀況的關鍵指標,其可盡早反饋機體的營養(yǎng)不良信息,若指標值正?;蛘咻^高,則代表早產兒自身營養(yǎng)水平較好;若標值偏低,則代表早產兒自身營養(yǎng)水平偏弱,并伴隨相應的感染風險性。
綜合以上所述,早產兒內臟器官及系統(tǒng)機能、身體營養(yǎng)水平等均處于相對不成熟、不完善的狀態(tài),容易患上肺部感染炎癥,為警惕其感染肺炎,要盡可能規(guī)避原發(fā)性致病因素,以減少肺炎早產兒人數(shù)。
參考文獻:
[1]張莉,鄭肖瑾,張耀,等.晚期早產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機械通氣治療期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5,23(12):27-30.
[2]蔡志勇,劉進娣,卞洪亮,等.不同時間應用“氣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拔管使用持續(xù)呼吸道正壓通氣”技術在呼吸窘迫綜合征高危早產兒中的療效[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6,(2):101-104.
[3]馬喜華.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高危因素表對早產兒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5):647-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