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N.E.S 曹錦
試駕寶馬i8:外能橫刀立馬 內可坐而烹鮮
撰文/N.E.S 曹錦
這已是第二次試駕寶馬i8了。
和了解一個人一樣,在第一次遇見這輛混合動力雙門跑車時,注意力一定會集中在外表上。即便其外表極具概念車特質,以致讓人恍然有種穿越感,但一旦知道其內在是由1.5L的三缸發(fā)動機和電動機組成,一種“華而不實”的印象未免會先入為主。不過,在由感性認識轉為理性認識之后,其內在的爆發(fā)力,以及細膩而超前的科技含量,便不會再掩蓋于炫酷的外表之下。
在寶馬i8“質子紅”特別版發(fā)布前夕,我們還只能試駕白色和灰色調的i8,但這也并不影響其收獲回頭率。雖然寶馬在2013年就已推出了i品牌,但如今開著i8上街,仍可收獲眾人的矚目甚至圍觀。只是,前來拍照的“不明真相”的群眾,未必能知道隱藏在蝴蝶門、懸浮式后翼子板以及動人腰線背后的細節(jié)。
寶馬i8之所以能同時裝有高電壓鋰電池、電動機以及三缸發(fā)動機,卻又保持著1485kg的整備質量,這得得益于其一體式復合碳纖維車身。寶馬為i系列創(chuàng)造了更高效率的碳纖維材質生產(chǎn)工藝,將生產(chǎn)效率提高了60倍,有效降低了碳纖維本昂貴的造價和車型成本。
i8的蓄電池單元被安裝在了車身中部較低的位置,這不僅令i8的重心得以降至寶馬全系產(chǎn)品中最低的位置,且前后軸重量布局幾乎達到了完美的50:50。同時,i8驚艷的流線型設計也將風阻系數(shù)降至了0.26Cd。這一切心思縝密的設計,不僅最終造就了i8的驚艷外觀,也使其在駕駛和操控感受上表現(xiàn)出色。
在第一次聽到i8的價格為198.8萬元時,我自然也會想到更為經(jīng)典的保時捷911乃至奧迪S8。在動輒6缸、8缸發(fā)動機的跑車界,寶馬i8由1.5T發(fā)動機和電動機組成的混合動力系統(tǒng),未免顯得“過于溫柔”。不過,只有通過實際體驗,才能明白i8為何值得讓車迷“路人轉粉”。
4.4 秒的0-100km加速時間,不算出眾也不遜色。不過,以混動系統(tǒng)驅動的i8,與傳統(tǒng)跑車的可比性并不高,再看如今面市的混動超跑,諸如邁凱輪P1和LaFerrari等,價位都是千萬級別,更沒法相提并論。何況,等真正踩下i8的油門踏板,這樣的數(shù)據(jù)基本也就拋于腦后了。
i8帶來的感官體驗無疑是酣暢淋漓的。全力加速時車的反應比人更快,提速感猶如彈射一般,讓人難以相信“賬面”上362馬力的綜合功率,以及570牛頓·米的綜合扭矩。在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已可瞄見HUD投映的時速超了100km。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音響模擬的聲浪,有些過于“演技派”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駕駛了近200公里后,i8的百公里油耗僅為8.0L上下。由此,這款車可以說是極好地詮釋了“Vision Dynamics Efficient”這三大特性。
寶馬i8的核心價值不在于拉風撩妹,而在于自身蘊涵的一種使命感和科技趨勢。此后,i品牌的技術成果還將陸續(xù)運用到寶馬的所有車型上。在寶馬曾經(jīng)推出的極具代表性的概念車中,如果說VISION NEXT 100代表了寶馬100年后的理念,那么i8則代表寶馬即將拓展的、設計、性能與節(jié)能兼具的iPerformance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