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朋友圈里熱衷馬拉松的人忽然多了起來,時尚、高端、瘦身、鍛煉意志力.....馬拉松的益處好像說也說不完,然而,真相果然是這樣嗎?一位曾經在11次馬拉松中完賽的朋友跟我說,其實每次“跑馬”之后身體都極度疲憊,關節(jié)、韌帶往往受傷,而最令他費解的是,如此“拼命”地鍛煉身體,最近反而覺得乏力,甚至說話多了都會“磕巴”,上氣不接下氣的。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因為你不知道,馬拉松不同于一般的健走、慢跑,它是和賽車、滑雪、搏擊等一樣的高危運動,在你享受向人類極限挑戰(zhàn)的快感時,同時也要承受突破自身極限所帶來的危險。
我們知道,馬拉松是為了紀念一位叫菲迪皮茨的士兵,他為了讓故鄉(xiāng)人民盡早知道勝利的消息,跑完42.193公里的路程后,永遠地倒下了。而歷年的馬拉松賽事,也常常有類似的悲劇發(fā)生。日本的一項統(tǒng)計顯示,從1989-2012年,23年間“跑馬”共有154人死亡。而今年3月廣東清遠的馬拉松更是“驚心動魄”——近2萬人參賽,接受救治總人數(shù)竟達12208人次,其中送院救治17人,危重癥5人,3人入住ICU。
實際上,“跑馬”和世界上的其他事情一樣,都是“過猶不及”的,不說這漫長的42公里,就是目前號稱“老幼皆宜”的健走,走多了也是“傷筋動骨”的——50多歲的阿姨,每天2萬步,不久就膝蓋積液;60多歲的大爺,每天暴走15公里,半個月,大腿骨頭走斷了......
這種鍛煉法,到底是想強壯身體還是摧殘身體呢?
不過,馬拉松也不是絕對不能跑,如果你平時訓練有素,如果你心臟非常健康,身體各方面機能都非常好,那完全可以一試。不過,如果在賽中出現(xiàn)胸悶、心前區(qū)疼痛、頭昏、乏力等癥狀,切記不可堅持,應及時求助醫(yī)生。這個時刻,你的堅持不是在挑戰(zhàn)毅力,而是在戕害生命!
說來說去,無非想向大家說明這樣一個道理,馬拉松其實不是我們普通人“玩”的,它只屬于少數(shù)專業(yè)人士,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時尚、高端、快感,毀了我們一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