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許華
【內容摘要】心理學的實踐證明,學生因其智力發(fā)展的水平、所處的環(huán)境、學習基礎等因素的影響,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在物理探究過程中同樣也存在著差異,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尤其在物理探究教學中更是如此。在進行探究過程前要合理劃分探究小組,教學目標合理分層,探究過程有“合”有“分”,探究效果分層評價,最終達到分層進步,共同提高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物理 探究課 分層
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探究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個別差異,由課代表或老師簡單劃分探究小組進行探究活動,往往效果不佳,沒有完全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實行探究過程的分層教學可以有效的互補學生之間的差異,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達到共同發(fā)展。因此,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初中物理探究課的分層教學研究初探》的課題實驗。
一、物理教學中的分層探究
心理學的實踐證明,學生因其智力發(fā)展的水平、所處的環(huán)境、學習基礎等因素的影響,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在物理探究過程中同樣也存在著差異,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物理探究教學中實施分層是符合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也是提高探究課的一種有效方法。探究過程的分層主要體現(xiàn)在探究小組劃分分層,教學目標分層,教學方法過程分層,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教學評介等方面分層,這樣,使各個層次學生都能收獲知識,收獲技能。
二、探究小組動態(tài)劃分
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在探究教學前合理分組就顯得尢為重要。根據(jù)分層教學的基本要求,把學生按A(優(yōu)秀生):B(中等生):C(學困生)人數(shù)比1:2:1進行分組,每組4人,其中A層次學生擔任組長。探究小組的成員和層次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在每次探究課結束后,根據(jù)每組的實驗效果和個人的具體表現(xiàn),對組內的個別學生的層次進行調整,如C層可以上升為B層,B層上升為A層,反之,對表現(xiàn)較差的可以適當降層,但要保持三個層次人數(shù)的平衡。
三、教學目標的合理分層
教學目標的分層是分層探究過程的關鍵,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對B等和C等學生合理調整目標,分類分步實施,最終達到課標的要求。下面就以八年級物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為例談談分層探究的教學過程。
1.在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要求方面分層:B層目標為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基本要求,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能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找到鏡中像的位置,常識性了解生活中的球面鏡。C層目標低于基本層,是課標規(guī)定的最低要求,能描述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道成的像是虛像,知道物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左右相反。A層目標高于B層,在B層目標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學生逐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規(guī)律。
2.在過程和方法目標要求方面分層:一般而言,C層學生就具有初步的問題意識,在提出猜想中能想到像與物等大就可以,允許有錯誤的猜想,但老師要正確的引導。B層次學生至少能猜想出平面鏡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左右相反三個問題,能熟練操作實驗器材,知道各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記錄數(shù)據(jù),并對數(shù)據(jù)分析歸納得出正確的結論。A層學生能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成像的探究,根據(jù)探究的目標設計出不同的探究過程,并對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有時糾正,最后,能較準確的歸納出結論,組織同組人分析、討論、評估得出的結論。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要求方面分層:能夠激發(fā)C層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探究過程中感受物理的對稱美,并體驗到戰(zhàn)勝困難、解決問題時的喜悅。培養(yǎng)B層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使他們養(yǎng)成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學習過程,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A層學生能引領其它成員進行不同的探究活動,在此過程中享受科學探究的樂趣,有把自己的實驗結果與他人分享的愿望,培養(yǎng)他們尊重自然規(guī)律、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tài)度。
四、探究過程的“合”與“分”
在分層探究過程中我們采用了“集中猜想、分組探究、個別指導、共同歸納”的教學過程,課堂上認真把握好“分”與“合”的時機和節(jié)奏,“合”的過程主要是集中導學,對平面鏡進行適當?shù)闹R鋪墊和探究方法的指導,各組探究完成后匯總結論,合起來共同歸納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
五、教學評價分層
在探究過程結束后,我們對各組學生進行分類評價,對C層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能提出問題(只要基本正確)準確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最后能用自己的話表達正確結論,我們就鼓勵他,表揚他。對B層學生,只要他在探究活動中積極主動,大膽操作,能基本形成正確結論,我們就贊賞他,激勵他,對A層學生,當他們方法靈活,歸納科學,我們就欣賞他,鞭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