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震方
摘要: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帶拉近了師生心理的距離,使學生學習動機由單純的認知需要上升為情感需要,使教師工作動機由職業(yè)需要上升為職責需要。
關鍵詞:師生和諧 優(yōu)化關系 心境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9-0122-01
當今,世界之爭日趨激烈,而這樣的競爭完全取決于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又是教學的競爭,教學的成敗,一項重要因素在于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師生親密合作,可以縮短師生心理的距離,形成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使教學活動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獲得成功,獲得世界競爭的勝利。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質(zhì)量的保證,是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是培養(yǎng)新型競爭人才的本源。
如何和諧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心境呢?
一、以人為本,多一點尊重和信任
教師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它不同于工人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也不同于農(nóng)民種養(yǎng)的農(nóng)副作物。學生年齡雖小,但也是有感情、有靈性、有著同成人一樣的情感世界,他們懂得快樂與痛苦、羞愧與恐懼,有自尊心和榮譽感。他們渴望老師的尊重和信任。不過,今天,仍有少數(shù)教師以為自己在學校中應是“絕對權威”,要求學生無條件的尊重,甚至無保留地服從,更嚴重的是濫用體罰和變相體罰,有關消息常見于報端。殊不知,尊重是雙向的。學生的尊師是對教師愛生的回應,這種尊重,往往是根據(jù)個人的主觀判斷和情緒體驗來決定的,更富有情感色彩。有人曾對學生就“你是否因為喜歡英語教師而喜歡學習英語”這一問題作了一次簡單的問卷調(diào)查,給予“肯定回答的約占90%”。親其師信其道,究其原因,英語教師平時一慣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所以愛心是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尊重和信任使學生更多地表現(xiàn)出主動參與的激情,優(yōu)化教學心情。
二、發(fā)揚民主,多一點責任和耐心
在學校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師生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完成各自的任務。教育家羅杰斯認為,教師的態(tài)度可以決定教學的成敗。教師要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積極營造一種具有真誠和理解為特征的課堂心理氛圍,重視學生參與意識,滿足他們參與要求,使學生自由表達,自由參與。曾有教師上課一幕:臺上教師腳定講臺,眼觀屋頂,不時口沫飛濺,手舞足蹈;臺下學生鴉雀無聲,目瞪口呆,講課精彩?細看學生呈昏昏欲睡狀。這樣的教學何以談及效果。再看北京某小學語文課的教學新模式:相聲、小品、話劇,主持人、導演、劇務一起上,師生協(xié)作互動,亦師亦友,教學效果好極了!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著學生主體作用。在實施民主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應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急躁,多一點責任、少一點敷衍,真正變“一言堂”為“群言堂”、變“講經(jīng)說學”為師生“心靈碰撞”。經(jīng)驗證明,成功的師生關系并非僅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之精彩,更重要的是學生配合的調(diào)動,參與熱情的激勵,可見教學的民主是和諧師生關系的活力所在。
三、尊重個性,多一點表揚和欣賞
一名成功的教師總是帶著欣賞的眼光和積極的心態(tài)投身于教學活動,教師真誠的期待不僅能誘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響著學生智力和個性的發(fā)展。學生是社會中的個體,是個體就有個性,教師不顧學生個性,一味蠻橫要求學生按自己設計的相同的模式發(fā)展,甚至將“模式”之外的稱之為“異類”,就會一棒子打死。殊不知這種“生產(chǎn)流水線”上很難培養(yǎng)出獨創(chuàng)性人才,不能滿足未來社會的需要,更和諧不了師生關系。換角度言之,學生的個性亦可是“遲開的花朵”,而師生關系中沒有真誠的欣賞,那部分學生有可能會失去自信心,他們的教學天空將會是一個冰冷的世界。殊不知“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學生代表一個家庭,一屆學生代表著一代人,沒有任何理由不去尊重他們,欣賞他們。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曾說:“人性中最深切的稟質(zhì)乃是被人賞識的渴望”;馬克·吐溫亦說過:“靠一句美好的贊語,我能高興兩個月”。偉人尚能如此對待賞識,無疑學生被老師欣賞絕對是一種幸福,是一種被點燃的信心。適度地表揚和欣賞,讓學生品嘗到一點成功的喜悅,在被欣賞的高峰體驗中奮發(fā)、崛起,表揚和欣賞是師生關系和諧過程的催化劑。
總之,和諧師生關系,嚴和愛同在,民主和平等并舉,邊賞識邊鞭策,創(chuàng)造最佳教學心境,盡情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使教學不斷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易連云.班主任工作[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2]張萬祥.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