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立梅
(寶應縣中醫(yī)醫(yī)院中風康復科,江蘇 揚州 225800)
綜合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早期康復訓練中的應用觀察
季立梅
(寶應縣中醫(yī)醫(yī)院中風康復科,江蘇 揚州 225800)
目的 對綜合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早期康復訓練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本科室收入的120例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在治療后接受常規(guī)康復訓練,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兩組均進行為期3個月的護理,對比兩組療效,并采用采用日常生活活動(ADL)量表中Barthel 指數(shù)和Fugl-Meyer(FMA)簡式量表分別平均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體運動能力。結果 實驗組患者總體有效率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78.33%(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能力評分和肢體運動能力評分均顯著提高(P<0.05),而治療后實驗組的上述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腦出血患者在早期康復訓練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體運動能力,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綜合護理干預;腦出血;早期;康復訓練;應用
腦出血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致死率、致殘率極高[1]。目前隨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顯著降低腦出血患者的病死率,但其致殘率依然居高不下,神經(jīng)功能的缺失仍是該病致殘的重要原因,是該病治療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難題,引發(fā)的肢體運動能力缺失極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腦出血患者術后的護理工作顯得十分重要。本科室自對腦出血患者在早期康復訓練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以來取得了良好的療效,以下為本研究的回顧分析。
1.1一般資料:本研究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入120例腦出血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48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62±6.3)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顱內(nèi)CT或MRI確診為腦出血,且均為經(jīng)治療后的存活患者,病程3 h~10 d,平均病程(40.2±32.4)d。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體麻木,口角歪斜,口齒不清等臨床表現(xiàn)。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臨床表現(xiàn)、病程等因素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相關評分比較
1.2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康復訓練。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干預:由于腦出血患者出現(xiàn)偏癱、口吃不清等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概率極高,因此患者及其家屬極易產(chǎn)生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預后以及生活,因此需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心理輔導,加深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以及治療方法的認知,針對患者和家屬出現(xiàn)的恐懼、焦慮等心理及時進行疏導。多于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具體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多講解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減輕患者對疾病的恐懼。患者人員多于患者家屬溝通,取得家屬的配合,減少來自患者家庭的不良情緒的干擾。②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和訓練:鼓勵和指導患者盡早開始肢體功能康復訓練。首先,需指導患者進行肢體擺放,使肢體處于功能位置和被動體位,再進行被動活動。每日對患者患肢進行按摩,1日3次,每次30 min。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由其家屬陪同進行不行訓練,全程由護理人員嚴格監(jiān)控,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運動。應用電腦康復儀對患者進行肌肉、神經(jīng)、四肢等電生理刺激,同時也可配合中醫(yī)針灸。③并發(fā)癥的護理干預:腦出血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概率高,需對患者進行嚴格監(jiān)控。保持患者呼吸通暢,每日觀察患者導尿管情況,和尿液的量、性狀。同時需預防下肢靜脈血管的形成。對于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患者,要對患者血壓進行嚴格監(jiān)控。
1.3觀察指標和療效判定:采用日常生活活動(ADL)量表中Barthel指數(shù)[2]和Fugl-Meyer(FMA)簡式量表[3]分別平均患者的護理前后的生活能力和肢體運動能力。
療效判定[4]: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惡化。治愈: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減小91%~100%,無病殘;顯效:評分減少46%~90%,病殘1~3度;有效:評分減少18%~45%;無效:平均減少18%;惡化:評分增加>18%??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病例數(shù)。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進行χ2檢驗,當P值<0.05時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治愈19例,顯效32例,有效6例,總體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患者治愈9例,顯效21例,有效17例,總有效率78.33%,實驗組患者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能力評分和肢體運動能力評分均顯著提高(P<0.05),而治療后實驗組的上述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腦出血是由非外傷性腦實質內(nèi)血管破裂引起的出現(xiàn),臨床上表現(xiàn)為一次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癥狀,占腦卒中的約30%,該病發(fā)病急、病情險、患者預后差,急性期的病死率高達30%,而腦出血存活患者發(fā)生病殘的概率超過60%[5]。發(fā)生對于發(fā)生神經(jīng)功能障礙的患者,護理工作顯得十分重要,通過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能有效回復患者的機體功能,重構患者大腦皮層的完整性,顯著降低患者的致殘率,提高患者預后,有研究表明,在腦出血患者生命體征相對平穩(wěn)后2 d內(nèi)對患者進行康復護理,能使30%以上的患者減少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程度[6]。本研究中,我們對患者在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的3 d內(nèi)盡早進行康復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心理疏導,鼓勵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掌握正確的鍛煉方式。
本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31.67%和95.00%,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能力評分和肢體運動能力評分均顯著提高,而治療后實驗組的生活能力評分和肢體運動能力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相較于常規(guī)康復訓練,加上綜合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運動能力,提高患者預后。
對腦出血患者在早期康復訓練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體運動能力,療效顯著,在神經(jīng)內(nèi)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1]張春玲,唐文慧,鞠福娟,等.早期護理干預對腦出血偏癱患者康復重要性的探討[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12,33(4):65-66.
[2]Chen L,F(xiàn)eng L,She QQ.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balance function and ADL ability of stroke patients[J].Nurs Pract Res,2012,15(23):782-785.
[3]Wang ZF,Liu L,Ouyang ZL.Observation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muscle spasm patient with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J].Nurs Pract Res,2011,13(27):985-987.
[4]吳英報,李斌.早期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并發(fā)癥的預防作用及康復效果[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16(24):94-95.
[5]申存珍,白玉琴,張素.綜合性護理干預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20):119-121.
[6]朱娜,代瑞花,周淑麗,等.護理干預聯(lián)合綜合康復訓練在62例急性腦出血患者術后恢復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4,23(1):187-188.
R473.74
B
1671-8194(2016)27-0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