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 珂文秋潔
(1 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藥學檢驗系,四川 雅安 625000;2 雅安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四川 雅安 625000)
某市21例兒童細菌性腹瀉的病原微生物檢驗結果分析
蘆 珂1文秋潔2
(1 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藥學檢驗系,四川 雅安 625000;2 雅安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四川 雅安 625000)
目的 分析兒童細菌性腹瀉的病原微生物檢驗結果,總結并分析致病原因和藥敏結果。方法 對雅安市人民醫(yī)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間確診為細菌性腹瀉的21例患兒糞便標本進行病原微生物檢驗和藥敏檢測,并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①糞便原菌檢出率為57.1%,其中腸炎沙門菌占有最大比例;②藥敏結果:腸炎沙門菌對丁胺卡拉霉素、厄他培南、慶大霉素敏感,對環(huán)丙沙星、妥布霉素中敏,對頭孢曲松、頭孢他啶、頭孢吡肟、頭孢喹啉等耐藥。結論 21例兒童細菌性腹瀉中,糞便檢出病原菌陽性率57.1%,腸炎沙門菌是主要病原菌,其對頭孢類抗生素具有較強的耐藥性。
病原微生物;細菌性腹瀉;腸炎沙門菌
兒童細菌性腹瀉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屬于一組消化道綜合征,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為大便次數(shù)增多、大便性狀改變[1]。若患兒未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會導致患兒營養(yǎng)不良,從而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若病情嚴重,甚至還會導致死亡[2]。本文回顧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間雅安市人民醫(yī)院確診為細菌性腹瀉的21例患兒糞便標本進行病原微生物檢驗,了解該病的主要原因及藥敏反應,現(xiàn)將研究情況做如下分析。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間在雅安市某醫(yī)院收治的145例腹瀉患兒中確診為兒童細菌性腹瀉的21例患兒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齡2個月~7歲。病程最長達6 d,最短為10 h?;純浩鸩〖保R床表現(xiàn)主要為發(fā)熱、惡心、嘔吐、腹痛、水樣瀉,偶有黏液或膿性腹瀉癥狀。
1.2診斷標準:根據(jù)《中國腹瀉病診斷及治療方案》中制定的相關標準來診斷。①患兒屬于急性發(fā)病,存在腹瀉合并膿血、發(fā)熱、黏液便等臨床癥狀;②糞便中鏡檢結果顯示白細胞數(shù)<10個;③糞便培養(yǎng)菌存在細菌生長。符合上述兩項或兩項以上,可診斷為細菌性腹瀉。
1.3方法:將糞便標本做直接涂片染色鏡檢,選取麥康凱培養(yǎng)基,在37 ℃培養(yǎng)18~24 h,挑取無色菌落,稀釋,加入生化反應板和藥敏板,37 ℃培養(yǎng)18~24 h,采用VITEK 2 Compact型全自動細菌分析儀來鑒定細菌種類和進行藥敏分析。
1.4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采用SPSS18.0軟件對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處理,采用χ2檢驗來計算資料組間的比較,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為差異。
2.1本組21例糞便標本的病原菌分布情況:在本組21例糞便標本中,共檢出12株病原菌,檢出率為57.1%,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腸炎沙門菌(4株,33.3%)、奇異變形菌(2株,16.7%)、志賀氏菌群(2株,16.7%)、鼠傷寒沙門菌(1株,8.3%)、屎腸球菌(1株,8.3%)、糞腸球菌(1株,8.3%)、陰溝腸桿菌復合菌(1株,8.3%),腸炎沙門菌的比例顯著高于其他病原菌(P<0.05)。
2.2病原菌的藥敏試驗結果分析:檢出的病原菌腸炎沙門菌、奇異變形菌、志賀氏菌群藥敏分析結果見表1。
21例兒童細菌性腹瀉糞便標本中,糞便檢出病原菌陽性率57.1%,其中腸炎沙門菌占有最大比例。從本文表1結果來看,腸炎沙門菌對頭孢曲松、頭孢他啶、頭孢吡肟、頭孢喹啉均具有較高的耐藥性,對丁胺卡拉霉素、厄他培南、慶大霉素敏感。鑒于此,對于兒童細菌性腹瀉,在臨床檢測中,可將腸炎沙門菌作為常規(guī)檢查之一,一方面可以避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另一方面,還能有效選擇有效的抗生素和避免抗生素濫用。
表1 病原菌的藥敏試驗結果分析
為了預防腸炎沙門菌引起的兒童細菌性腹瀉,家長和兒童都應該注意:不喝池塘、溪水、湖水、被污染的海水等未經(jīng)處理的水和不喝未經(jīng)巴氏法消毒的生牛奶;不吃生肉或未經(jīng)加熱煮熟的肉,特別是可能被污染的肉及肉制品品;便后,換尿布后,接觸寵物、家畜、家禽和其他動物后,應仔細洗凈雙手,如果在準備食物或就餐前就更應該注意雙手的清洗和消毒;應將生家禽肉、牛肉、豬肉均視為可能受污染的食物,將新鮮肉放在干凈密封的塑料袋內(nèi)儲存,以免滲出血水污染別的食物;接觸生肉后,未洗手前勿舔手指,或接觸其他食物,或抽煙;每接觸一種食物后,務必將砧板仔細洗凈,以免污染其他食物;在使用微波爐煮肉食時,至少要使肉食內(nèi)外達到74 ℃。
對于年齡小或病性重的患兒,治療時應采用靜脈給予效果好、不良反應少的抗生素,盡量聯(lián)合用藥。用藥時間應視病情而定,總療程不應短于2周。也可在體溫恢復正常3 d后,抗生素減量再用1周的療法。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初期治療時抗生素用量不宜過大,特別是殺菌的抗生素,在短時間內(nèi)大量殺死細菌反而可能導致病情惡化,其原因是沙門氏菌可產(chǎn)生內(nèi)毒素,內(nèi)毒素存在于菌體細胞壁內(nèi),當細菌被殺死發(fā)生解體時就能釋放出內(nèi)毒素,可使血中的內(nèi)毒素增加,毒血癥加重。
[1]韓晶.兒童細菌性腹瀉的210例病原微生物檢驗結果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15(7):225.
[2]劉曉卿.兒童細菌性腹瀉的病原微生物檢驗[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14):154-155.
R725.7
B
1671-8194(2016)27-01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