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玲
(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英屬馬薩諸塞政教關系初探
劉麗玲
(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早期的馬薩諸塞政教關系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其也是“海灣殖民地清教徒招致最普遍誤解”的重要問題,圍繞這個問題國內外很多學者的研究出現很大的爭議,存在很多分期。雖然各個研究學者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其理解和分析都有合理的地方,但是其中仍然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基于以上問題的研究需要納入到新英格蘭的歷史研究當中,而且在整個早期的美國歷史進程的研究當中地位顯著,意義重大,因此值得學者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英屬馬薩諸塞;政教關系;殖民地
前言:英屬馬薩諸塞殖民地的最初創(chuàng)建者是一群完全承受不了英國當地本土宗教迫害的清教徒,這群人的信仰十分堅定,信仰純潔,生活中十分質樸勤勞,很多清教徒追求信仰的自由,開始按照上帝選擇民眾的信心來不斷的克服困難,經過大洋的距離限制,來到一片對于他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地方,開始嘗試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建立屬于自己的城市,實現上帝的真理。但在其實現夢想的過程當中,卻還是采取了同樣類型的宗教專制的 政策,將清教公里會當做是主要的官方教會,開始對其他教會進行迫害。文章主要分析了英屬馬薩諸塞政教關系,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發(fā)生之后,美國地區(qū)社會的孤立主義思想潮流開始出現,到了十幾年代的時候出現了注重美國地特性的思潮,人們開始從不同的層面對歐洲傳統(tǒng)對美國的影響進行抑制,其中美國地區(qū)的清教師其中的主要幫派。這一個幫派的史學家將馬薩諸塞殖民地當局針對自由民主的選舉限制看作是教會對于國家事務管理的有效形式,根據以上內容提出了早期的馬薩諸塞殖民地的清教統(tǒng)治并不是傳統(tǒng)的非神權政治的狀況,并不是像米勒說的一樣,“世俗政府擁有無可爭辯的至高權力。
在基督下面的教會首腦屬于世俗長官”,教會能夠服從世俗政府的具體指引,牧師雖然已經獲得了特許狀的具體規(guī)定,可以在大議會產生具體分歧的時候,會做出實際的“仲裁和決斷”,但是具體的忠告和建議是不具備強制力的狀況,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不能完全被地方長官接受,導致該項事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包含以下幾點問題:第一,公理制的“契約神學”理論。在該理論下特定的公理會可以實施自制的方式,各個公理會具有獨立和平等的特征。第二,特許狀中的相關規(guī)定,綜上所述,馬薩諸塞殖民地建立的基礎條件是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簽署的特許狀,其中特許狀的規(guī)定中顯示馬薩諸塞海灣公司享有美洲北緯某個緯度的殖民特權,且有權利在不違反英國國王法律的條件下做好具體的布局和管理,在該區(qū)域中建立的定居地,且能夠為該項設立在定居地和居民的政府和官職上面。第三,母國的經歷,清教徒針對英國國教會的具體迫害依然很清晰,想象都很后怕,因此害怕的情緒導致牧師具備了左右政府決策的權利,除此之外,英國的政府試圖通過在新英格蘭的殖民地建立“主教制”的方式,導致世俗政府的領導者對于教會更加的反感。第四,牧師自身的具體需求和認同,根據馬薩諸塞特許狀的具體規(guī)定可知:總督及其助理具有在殖民地實施牧師雇傭的基礎權利。很多牧師由于生活的牽絆,不得不屈尊于世俗政府官員的引導,且牧師主觀層面上認識世俗政府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利,在具備權利的至高無上之外,世俗政府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心意來將其具體的職責解釋成教會和世俗政體之間的保護者角色,同時還對教會的諸多事務進行嚴格的監(jiān)控,避免教會涉足到世俗政務的處理中。
就馬薩諸塞殖民地的具體檔案管理來看,世俗政府致力于自身優(yōu)勢地位的維護,世俗政府在不斷干涉教會事物的過程中,能夠將牧師的作用嚴格限制在具體的事件調解、仲裁中,不允許牧師承擔相應立法或者其他十分重要的世俗職位。清教徒主張教會和國家的權利都是上帝賦予的,因此兩者 都需要崇拜上帝,推行上帝律法,但是盡管二者的職責相同,規(guī)定了兩個機構的特點和作用,但是國家對于其管理內的人和世俗的管理具有強制性的權利,教會負責教徒的精神幸福,其具備宗教中非強制性的權利。由于清教徒在母國承受了很多痛苦,因此其注重信念,教會不可以干涉國家的事務處理。因此當牧師侵犯官員管理的時候,官員的反對情緒強烈。
創(chuàng)建新英格蘭殖民地的清教徒十分堅信公理制的教會政體模式,其遷徙的主要使命是在新的土地上不斷確立并就推行該種政體形式,由此完成改革,確保英格蘭教會歷史任務的完成,即為了自己的母國和歐洲大陸地區(qū)的宗教改革提供模板。在清教徒到達北美大陸之后,其變首先確立了公理制的高尚地位,在支持的時候針對違反的聲音進行遏制。由此教會獲得了很大的影響力,世俗領導者充分認識到了該項內容,因此不斷努力的在限制教會干涉世俗事務。殖民地建立的初期,世俗的領導者發(fā)現很多地方官員開始實施自己的職權,但是很容易遭到人們的反對,但是經過地方官員和牧師的聯(lián)合針對問題的解決使用《圣經》中的很多例子來解釋,導致教會的很多成員根本不具備反對的能力,在該環(huán)境下不斷鞏固了世俗統(tǒng)治者的實際權力。同時教會也開始喜歡和世俗政府的合作和協(xié)調,利用聯(lián)合的形式維護宗教的地位。約翰達文波特曾經指出,教會和國家之間不是對立的關系,兩者不是互相破壞而是 相互配合的關系,根據上帝的意思來看,為了福利的獲取來贏得相互幫助。殖民地在建立的初始階段面對英國政府的具體干涉,其內部自由的人民十分強烈要求分權,面對多方面威脅來臨的時候,世俗政府可能會被強迫利用教會和牧師來提升社會的穩(wěn)定性,除此之外,殖民地的內部會隨著移民的不斷增加導致內部出現離心的狀況,促使世俗政府更加依靠于牧師的忠告和調解。
結語:根據以上分析來看,在馬薩諸塞殖民地建立的最初,國家和教會之間實施合作的最初始目的是為了維護殖民地人們的生活穩(wěn)定,確保政府通知的牢固性,雖然教會和國家之間的聯(lián)系緊密,但是根據馬薩諸塞殖民地的具體記錄和清教徒領導者的論述中可知,政教分離的情況在不斷被暗示,兩個機構的權利范圍是明確規(guī)定的。
[1]馮玉軍,劉祎. 西班牙、新加坡、德國政教關系述評[J]. 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12,04:49-62.
[2]任婷婷. 從政教關系看佛教的中國化與日本化——以禪宗與日蓮宗為例[J]. 世界民族,2015,06:86-96.
[3]田慶鋒,宋朝忠. 清代中央政府對蒙古地區(qū)政教關系的法律調整探析[J]. 西部法學評論,2014,03:32-39.
[4]韓星. 儒家中國道、教、政視野下的政教關系問題[J]. 學術界,2014,06:164-175+310.
K06
A
1671-864X(2016)10-00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