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朝敏
在同樣的陽光下,一樹葉子沒有一片相同;不同形色的葉子,抖開一樹蔥蘢?!霸娤伞崩畎渍驗橛袀€性,他的詩才會被后人奉為千古絕唱;著名畫家“凡·高”正因為有個性,他的畫作至今仍享譽世界;“樂圣”貝多芬正因為有個性,他的音樂才會讓人陶醉其中。他們活出了自己的個性!個性是一種獨立的品格,它不趨同,不媚俗。它擁有挑戰(zhàn)的血性,叛逆的氣質,奇異的風采;它擁有獨特的思想,敏銳的視角,超凡的見識,無論得失,無論寵辱,它都波瀾不驚,一如既往。教師的崇高在于以人格培養(yǎng)人格,以靈魂鑄造靈魂。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極度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培養(yǎng)。,
一、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個性培養(yǎng)
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但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又決定了它是一個豐富感情、鍛煉意志、激發(fā)興趣、樹立信念的過程。大千世界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樣性,人才亦如此,社會需要各種人才,所以語文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語文教學課堂上要留出大部分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自設疑自解惑,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由挖掘課文主旨,捕捉課文提供的信息,理清作者的為文思路,教師只是在學生無力解惑時稍加點撥即可,這樣,不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魯迅說過,一部《紅樓夢》,“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不同的閱讀主體,閱讀感受自然不一樣。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我先讓學生通讀全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內(nèi)容,師生共同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不讓學生盲目服從自己。對寶玉和王熙鳳的人物分析,讓學生抓住關鍵語句來分析說明。特別是王熙鳳的言行舉止,可以讓學生站在不同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有理,都會給予肯定,這樣使他們在自悟中嘗試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逐步形成學習個性??傊?,沒有個性的教育不是創(chuàng)新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二、教師個性魅力的培養(yǎng)
語文教學中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固然重要,教師的個性魅力培養(yǎng)也不容小覷。語文教師要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學生,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彰顯。在實際教學中語文老師要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語文教師要像詩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師把感情作為催化劑,活化語文課堂的始終,引導學生對人生際遇的審視,從而提高思辨能力;引導學生對情感的觀察,從而感悟生命的多彩與無奈;引導學生對生活的體會,從而認識生活的苦甜。以《赤壁賦》為例,教師應該從情感的角度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筆法百篇》中說:“篇中所言,不過隨時行樂,惟‘美人二字,則公真意所在?!绷谐鲞@個觀點,讓學生去體會。通過引導,讓學生體會到這首詩歌寫出了蘇軾忠君報國之殷切,更寫出了“忠不見用”后的哀怨。司馬遷說:“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蘇軾的境遇和屈平相似,他的心態(tài)也和屈平相似。所以,這篇《赤壁賦》就是蘇軾的《離騷》,是他借以發(fā)泄內(nèi)心的牢騷。
其次,語文教師也應是“雜家”,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教師積累的學識修養(yǎng),與教學工作、育人成果緊密相連。書卷飄香的時代,我們在鼓勵孩子多讀書、讀好書的同時,也要起模范帶頭作用。古今中外的知識都應該學習,我們應該走出小語文的局限,向大語文邁進,教師通過旁征博引、觸類旁通,讓學生開闊視野,走出小我的世界,培養(yǎng)好學上進的品格。
再次,語文教師應是有品味的“思想者”,一個有文化品位的教師,能使教育達到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挖掘學生的潛能,弘揚學生的個性的目標。教師有思想,有個性,才有可能桃李滿天下。有思想,會使得我們興趣廣泛,內(nèi)心鮮活,積極地捕捉各種有意味的信息,會使我們的人際交流變得更有品位,使我們的生活,特別是精神生活變得更豐富,使我們從瑣屑、無聊的單調、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擺脫出來,能夠從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和更精微的視角看待問題。這樣在與學生的日常交往中我們會潛移默化地給予學生精神的滋養(yǎng)。
語文教育中的“個性培養(yǎng)”是實現(xiàn)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方法。當畢達哥加斯選擇陽光而拋棄愷撒時,當莊周選擇“掉尾于田間”而拋棄宮闕時,當張狂的阮籍長嘯于山間、瀟灑的嵇康輕撫《廣陵散》、淡泊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時,兩個重逾千斤的方塊字浮出水面:個性。沒有個性,怎么會有王羲之的《蘭亭序》?沒有個性,怎么會有八大山人的“神符”?沒有個性,怎么會有“揚州八怪”“吳中四士”?尤其在這個尊重人、注重人性的年代,我們更應該讓個性張揚。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苯逃哪康氖桥囵B(yǎng)人,發(fā)展人。而教育所培養(yǎng)的人,不應該是機械的、呆板的,而是充滿活力的、有個性的。
參考文獻:
楊伶俐.素質培養(yǎng)過程中學生個性發(fā)展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1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