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考生
沈三怪不是明星、大腕,他是生活在世紀之交的普通農(nóng)民,用他的話來說,是一個終生捧老牛屁股的泥腿子。兩年前,他無疾而終,享年八十有六。沈三怪走了,卻在村里留下許多值得人們深思的笑話。
據(jù)說上個世紀有一段時間中國農(nóng)民的日子特別不好過,村里養(yǎng)雞沒有人家舍得自己吃的,不是留著生蛋,就是留著賣錢??缮蛉帜悄牮B(yǎng)了幾只雞,首先宰了一只自家吃,然后才把其余賣了,供兒子交書雜費。村里人都說他不會過日子,他笑笑:“節(jié)省也是窮,不節(jié)省也是窮,不如先打打牙祭。”燒雞沒有油,他就讓老婆在雞湯里放了兩把黃豆,說是黃豆里有油,油是黃豆榨的。雞煮熟了,黃豆也爛了,一家人吃得有滋有味。于是,黃豆燒雞成為笑話,在村里村外相傳了幾十年,甚至有人編出故事調(diào)侃沈三怪。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村里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知道飯店里常有黃豆燉雞、黃豆燒甲魚、黃豆燒豬蹄等名菜,奢侈的還特地破費去品嘗一番,感覺味道真不錯。他們把這些名菜告訴村里的留守老人,老人們感嘆,三怪要是早些在鎮(zhèn)上開個黃豆燒雞菜館,早發(fā)大財了。
村里人雖然文化不高,和沈三怪差不多同輩的人頂多也就讀個小學(xué)二、三年級,但是他們對子女起名卻都很重視。沈三怪給大兒子起名為沈其高,村里人翹起大拇指。學(xué)著電影里的腔調(diào)說:“高,實在是高,高家莊的高!”可是,當二兒子出世的時候,他給二小子起名沈其洼,這下全村人都笑開了,多少名字不好起,偏偏要起一個沈其洼,洼有什么好,洼地容易受災(zāi)。沈三隆笑笑,洼地可以養(yǎng)魚,可以長藕。
眾人都說“沈其洼”名字起得不好,獨有一個高中生夸起得好,說是兄弟二人,一高一低,一顯一隱,體現(xiàn)多元互補的價值理念,他還舉習(xí)近平、習(xí)遠平兄弟的例子來作佐證。沈三怪聽了高興起來,說是自己無意中跟上了老一代革命家的“理念”。
沈三怪還有許多這樣的故事。他確實有些怪,做事思維方法常常與眾不同,有時近乎不近常理,但是拉開時空距離來看,又往往是合道的。其實,人需要像沈三J隆那樣,不能囿于成見和定勢,當別人精明過人的時候我不妨糊涂一點兒,當別人只看眼前的時候我不妨把目光投向遠方,當別人已說的時候我不必再說,當別人無話可說處我倒要多說幾句。
[點評]這是閱卷組評定的考場標桿佳作。本文以選材獨特、構(gòu)思巧妙、語言平實而被評為一類卷。具體特點如下:1.小中見大,選材獨特。文章共用了兩件小事,一是沒有油燒雞就在雞湯里放黃豆,遭人嘲笑,二是用“洼”給兒子取名,別人不解。兩件平常的生活小事,蘊藏著不趨同別人的深刻意涵,寫來別有情趣;2.運用對比,刻畫人物。文章既有眾人和沈三怪的橫向?qū)Ρ?,又有眾人對沈三怪前后態(tài)度的對比,在這些對比中,沈三怪的性格特征越發(fā)鮮明突出;3.卒章顯志,點題自然。文章末段的排比句既高度概括了沈三怪的性格特征,又巧妙地扣合文題,升華了文章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