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企業(yè)所原所長 陳小洪
國企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企業(yè)所原所長陳小洪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企業(yè)研究所原所長陳小洪在2016國企管理年會上做主題報告。
他說,國企改革發(fā)展是系統(tǒng)工程,要抓關鍵點,抓重點,否則無法推進、突破。改革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企業(yè)制度改革;第二是國資監(jiān)管體制改革;第三是市場化競爭改革。
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國企改革的表述更具可實施性,不僅給出了目標、時間表,也確定了路線圖和重點內容。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的信號已非常明確,如何在多項改革疊加發(fā)力中獲得充足的內生動力,以改革促發(fā)展。
國企改革發(fā)展就是要抓關鍵點、抓重點。國企改革是系統(tǒng)工程,但又必須抓住關鍵和重點,否則你沒法推進,沒法突破。
一要進一步做好改革,包括三方面,首先是企業(yè)制度改革,比如人員的內部市場化解決問題,比如產權自主解決問題,主要是投資者、債權人、經營者之間的關系以及不同投資者之間的關系,解決治理層面的決策體制架構問題,國企大多數是這樣。所以國企的現在代企業(yè)制度涉及很多方面的改革,產能改革也是必需的,因為它是頂層決策設計。其次,國資的監(jiān)管體制要改革,突出問題是企業(yè)的經營權責不夠,比如勞動融資問題,它是在我們這個體制下形成的勞動融資體制。所以,現代企業(yè)是一種契約,國資體制本身的一些問題要改,這不僅僅是國資委的事,光靠國資委難以解決這個問題。再次,要加強市場競爭的改革,因為國企有一部分處于寡頭壟斷的領域。它是一個系統(tǒng),我們不要指望通過一個事情解決所有問題,把我們所能做的全部做完,不要依賴,不要等待。我們的管理要深化要改進,現在國資委很重視,我覺得從戰(zhàn)略上要進一步明確,怎么做好自己的主業(yè),砍掉不必要的東西,怎么跟新經濟結合。
二要進一步改革管理體制。這種多層級的,內部利益關系復雜的管理層級,需要進一步改革。本來一個公司內部的利益關系就很復雜,現在內部層層分級就更復雜了,所以應該是整體的、分類的、有利于流動的。比如,現在國外大公司是扁平化,不是說中間沒有管理層級,但它的信息是全面貫通的。大型企業(yè)從職能管理到流程管理,內部管理太復雜就沒法搞。
三是管理思路授權不夠,監(jiān)督不到位。國外強調的是靠內部信息,事后檢查為主。我們是什么都要批,什么都要審,沒有內部授權,不管國家、社會還是市場的關系,要解決這個問題。從戰(zhàn)略到管理架構,到管理的理念方式流程,都需要改。另外,我覺得創(chuàng)新也要更重視,推進技術創(chuàng)新、產品創(chuàng)新、商品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我認為在改革、管理、創(chuàng)新問題上,我們國企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應該去做。
一定要解決好國企的經濟問題。近期在理論學習中,討論到市場經濟下大企業(yè)的經濟問題,這正好是我們國企遇到的問題。
經營者和主要員工不是資產所有者,現在大公司這些特點是明顯的,當然頂層高管可能還有一些激勵股權,底下的股權激勵一直不是很大,當然若有很好的獎勵也一樣。總的來說這不是控制權,當然和股東控制權、控制股東的控制權不是一回事。
在這種情況下,委托人和代理人就非常重要。有兩個方法,一是代理人變成股東,我2000年在美國作過調查,兩權合一對大公司是不現實的。二是講團隊激勵和合作,公司往往是個大型團隊,如果市場沒有壓力,所有被激勵的對象都會迎合委托人。我就跟著指標走,至于好壞我不管,因為它沒有真正的市場動力和壓力在里面。此外,動態(tài)合同激勵也很重要,就是說未來的合同跟你現在的合同是有關系的,你現在的表現影響未來,這種合同更能發(fā)揮激勵作用。
對這方面理解,現在國內是很片面的,我們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就是企業(yè)制度比較關心的問題,后來用的一個基本辦法就是要解決代理人的經濟問題。頂層的代理人特別強調動力來進行監(jiān)督管理,有利于解決整個團隊的激勵問題。
評價一個企業(yè)效益好不好,有幾個概念,一個就是經濟學上講的,個人利益跟社會利益、企業(yè)利益是一致的,這是最佳的一種模式。還有一個模式,叫財政預算模式,它跟收入掛鉤,跟效益掛鉤,現在證明這兩種是不可能一致的。怎么解決?就是授權給最主要的代理人,讓他敢于在必要的情況下打破所謂預算平衡,給予貢獻者獎勵,一定要給代理人激勵。
其實,代理人的激勵和內部各層的激勵都很重要。代理人是和股東簽合同,底下的人是跟公司簽合同,激勵不是只有股權激勵,還有高層的激勵,實際就是最高層級的代理人激勵,如果我們國企最高級的代理人沒有激勵,只有底下的人有激勵,這不是一個最好的激勵模式。高層激勵可以有兩種,比如名譽激勵,比如干部晉升激勵,這兩種都是激勵,不過,大多數可能是選擇市場化激勵。
編輯/王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