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萍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119-01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如果越能意識到語文學習的迫切性、必要性,對語文學習就會越感興趣,就會越積極地投入學習。學生學語文的興趣主要依靠老師去培養(yǎng)。在教學中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礎?,F在的初中生,充滿活力,涉獵面較廣,思想活躍,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對母語的感覺各有不同。因此,對初中生語文興趣的激發(fā)是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方法。
1.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
教師要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學生信服你,認為你是他在求學經歷中遇到的最好的語文老師,值得欽敬,值得崇拜。這樣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團結在你的周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提高,學生的能就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掘,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教學質量也就會得以提高。教師是學生的良師,又是學生的益友,融洽的師生關系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的互動。語文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活的身體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積極配合你的教學,在活躍的教學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定的目的,收到預期效果。
2.優(yōu)化教學方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程標準》確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標,它倡導教學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每個學生都成長起來。以往的教學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實施以教師為中心的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地位都得不到體現。而只有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才能促進學生的素質發(fā)展,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興趣,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收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有的老師為了趕進度,往往把讓學生自己動手的環(huán)節(jié)都包辦了。例如,教師把生字的讀音和生詞的意思寫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抄下來就可以。如果總是教師包辦,那學生真的無事可做了。而作為教師應該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可以讓學生自己借助工具書解決,或者和同學一起交流討論來解決,而不是一切由教師包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留適當的時間讓學生去處理這些問題,如果學生能夠自己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對這個問題也就加深了認識,而且容易形成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是適當的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促進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對學習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3.加強學法指導是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學生又是活的主體。教師的教法應建立在學法的基礎上,強調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和實踐,教師主要起組織、激勵、點撥、引導的作用,用葉圣陶先生的話來說,就是幫著學生學習。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圈點批注法(預習筆記)、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語言賞析法。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目標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遷移性練習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4.巧妙設計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這就告訴我們,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面前一旦出現了問題,他們的認知心理和情性心理便活躍起來。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善于引發(fā)學生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愿望。恰當地運用提問的藝術,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意識,誘發(fā)興味。在閱讀課開始,教師通過生動的語言,圖畫或多媒體課件,再現與課文有關的情境,使學生再現表象或形成新表象,產生各種不同的情感體驗(如審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產生強烈的愿望去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初步感悟課文的思想感情。前蘇聯(lián)教育家贊科夫說: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fā)兒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應當是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后果。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適當開展一些合理的學習競賽活動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布魯納就在他的發(fā)現學習理論中強調,學習的最好動機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是獎勵、競爭之類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學中,針對學生,可適當創(chuàng)設競爭情境,引入競爭教學模式,以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結合教材內容,充分利用課前兩分鐘,引導學生搞一些小競賽,如朗讀、朗誦、演講、講故事、猜謎語、背記格言警句、書法、聽寫字詞、背誦古詩文、默寫課文成語、寫作文片段、介紹名勝古跡等等,同桌之間比,小組之間比,男女生之間比,班級之間比,把競爭帶入語文課堂,利用學生自尊心、自我表現欲、榮譽感強,好勝不服輸的心理年齡特點,
在教師的引導調動下便可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一種適合學生的競爭氣氛,有效防止學生疲勞和產生厭煩情緒,積極的參與到競爭學習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
5.在表揚鼓勵中保持學習樂趣
榮譽感可以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任何學生都有自尊心和榮譽感,每當自己在學習上取得點滴成績時,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在平時,盡可能細心留意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找準機會,給予表揚,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對他的了解和重視。許多學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在課堂上不敢開口。所以,教師在提出問題時要用注視著他們,以一種期待的眼神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言,要注意不失時機給予表揚、鼓勵。哪怕是一句表揚的話或是一個小小的鼓勵的眼神,都能更好地給了學生的信心,能夠激發(fā)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對后進生更應該如此,我從來不會對后進生從不大聲呵斥,而是在課后具體深入地分析他們之所以不夠好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循循善誘,在加強輔導的同時,根據學生的發(fā)展情況進行有彈性的鼓勵。哪怕他們只有一點點的進步,我也會給予表揚。表揚是教師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的具體體現,也是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潛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師不要吝惜自己對學生的表揚及鼓勵。
總之,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帶著快樂的心情去學習,帶著信心學語文,才能真正達到實施素質教育,真正提高初中生語文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