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君華
高中學生在閱讀數學資料、完成數學問題時,都需要閱讀數學文本.學生具備的數學文本閱讀能力與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密切的關系.如果高中生的閱讀能力較高,他們便能迅速理解題意,找到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條件.
一、提高學生宏觀抽象的閱讀能力
高中數學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高度抽象的閱讀能力,這是由于數學問題的本質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緣故.有些數學教師可能會問,用怎樣的標準來衡量學生是否具有高度抽象的閱讀能力呢?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高度抽象的閱讀能力呢?現用數學習題來說明.習題1:現有直線a與b以及平面α、β,要構建怎樣的條件才能得到α∥β的命題?如果學生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這道題,就不是從高度抽象的角度來理解這道數學題.所謂的高度抽象是指:第一,學生是否弄清楚了這段數學文本的核心?即這段數學文本的問題涉及哪個數學知識點?從這一個角度來看,這道數學題是涉及直線與面是否平行的數學問題;第二,學生需要了解這道題的條件與答案之間存在的內在關系,即這道題給出了哪些條件,要求得到哪個數學答案?從這一個角度來看,這道數學題是一個開放型的習題,它僅僅只給出了兩條直線和兩個平面,要求應用這些條件組合成α∥β的答案.這是一個答案固定、條件缺失的開放題;第三,學生需要了解這道題可以從哪些角度來閱讀.這道題閱讀的角度比較單一,它就是一個平面幾何的問題.高中學生只有從數學文本描述的數學知識點、數學問題涉及的條件和答案、數學知識點解決的角度這三個方面來理解數學問題,才能了解這段數學文本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數學問題.
二、提高學生邏輯分析的閱讀能力
談到數學閱讀能力中的邏輯分析問題,可能有些教師會說,當學生學會了閱讀條件和答案之間的邏輯關系,不就等于能從邏輯分析的角度閱讀數學文本了?實際上,數學文本中的邏輯關系不止于文本內容的邏輯.現用數學習題2來說明.習題2:現有一條河MN,河岸的一旁有一棟高層建筑物,它的底為B、高度為A,現在河岸的另一側有人站在P點,手拿測角器,測角器能測出角度的變化,還有一把測量長度僅為2m的皮尺,請給出測量建筑物高度AB的測量方案
圖1.學生如果僅僅從文本內容的角度閱讀這段文本,就很難理解這段文本的意思.學生只有把這段文本的意思繪成幾何圖形,才能理解這段文本要表達的真正意思.這段文本的理解方式可以繪制成如圖1.在閱讀數學文本時,學生要擁有文本描述、圖表、幾何圖形、坐標圖形相互聯系的思想,根據需要把數學文本轉換為與之相關的描述形式,應用另一種視角來理解數學文本.這種閱讀數學文本的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理解數學文本的效率.
三、提高學生思維發(fā)散的閱讀能力
學生學會了應用抽象的角度和應用邏輯聯系的方法閱讀文本以后,是否意味著完全讀懂了數學文本的內容呢?并非如此.實際上,很多數學文本中包含著隱藏內容,學生只有用發(fā)散思維挖掘這些隱藏的內容,才能真正地理解數學文本的意思.現在依然以習題2為例.雖然學生應用圖1的方式構建出文本描述的內容.然而,假如換一個角度想,假如P點所在的位置是一個不便于測量的位置,如何才能應用習題中所說的工具進行測量呢?如果學生能夠考慮到P點選址的復雜性,便可以應用其他的方法完成測量工具,其構建的幾何圖形可以如圖2.假如P點并非是在平地上,而是在一個可以攀登的高度上,如何開展測量活動呢?假如學生能夠從這一點來理解習題2,便能根據測量的需要建構另一種測量方案,其幾何圖形可以描述如圖3.在閱讀數學文本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地用發(fā)散思維來理解數學文本,思考數學文本中隱藏的其他文本信息.
總之,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需要閱讀大量的數學文本,學生的閱讀能力決定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