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霞
母嬰床旁護理模式運用于產科護理中的效果觀察
●劉鳳霞
目的:將母嬰床旁護理用于產科的日常護理中,觀察其對孕婦對相關嬰兒護理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影響。方法:選擇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產科進行生產的產婦作為受試對象,隨機選取136例,按照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將護理對孕婦掌握嬰兒護理相關知識能力的影響及孕婦對護理的滿意度進行對比。結果:兩種護理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產婦對于嬰兒護理操作的掌握能力,且母嬰床旁護理的效果更為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母嬰床旁護理能夠提高產婦滿意度,差異顯著(P<0.05)。結論:母嬰床旁護理能夠提高產婦對于嬰兒的護理能力,提高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優(yōu)勢明顯,具有臨床應用的價值。
母嬰床旁護理;產科;護理效果
隨著醫(yī)療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進步與成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醫(yī)院及護理的要求水平也隨之提高。在產科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產婦及家屬的需求[1]。為了滿足產婦對于嬰兒護理能力的需求,母嬰床旁護理[2]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了將母嬰床旁護理對孕婦掌握嬰兒護理相關知識的能力的影響進行探討,本次研究中,筆者共設置了兩組研究對象,對兩組孕婦分別給予了不同的干預措施,最后對兩組孕婦在干預后的相關指標進行了統(tǒng)計對比,以下是詳細報道:
1.1 臨床資料
將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產科收治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選取136例進行本次研究,收集孕婦一般資料:孕婦年齡分布在23~32歲之間,平均(26.8±3.2)歲;孕周在28~42周,平均(37.3±0.7)周;陰道分娩92例,剖宮產44例。按照護理方式將所有孕婦分為每組68例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孕婦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實驗方法
對照組:所有孕婦采用常規(guī)的產期護理模式,即護理人員在相關場所對新生兒集中進行疫苗接種、臍帶消毒、沐浴等。向產婦及家屬交代相關注意事項、知識培訓等。
實驗組:所有孕婦采用母嬰床旁護理[3],①醫(yī)護人員均為接受過母嬰床旁護理的專業(yè)培訓,以保證護理專業(yè)性和有效性。②對于新生兒的疫苗接種等操作均在產婦床旁進行,產婦可觀察到全部操作過程,可現(xiàn)場學習相關的操作并及時提出自己的建議。③將新生兒安置在產婦床旁,方便對產婦和嬰兒同時進行護理,也有利于產婦對嬰兒進行照顧。④護理人員實行責任制,即每位產婦和新生兒均由相對應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包括為嬰兒進行臀部護理、換尿布等常規(guī)護理,還應指導產婦采取正確喂養(yǎng)方式。在對嬰兒進行護理時向產婦講解注意事項,并逐漸使產婦掌握嬰兒的護理操作。⑤通過多種方式向孕婦普及嬰兒護理相關的知識,介紹嬰兒常見的相關疾病。緩解產婦緊張、焦慮的狀態(tài)。
1.3 檢測指標
將產婦采用不同護理后對于嬰兒護理操作的掌握情況進行對比,包括臀部護理、臍部護理、沐浴護理及撫觸護理四項。同時將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進行調查。
1.4 統(tǒng)計分析
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其差異采用卡方和T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產婦對于嬰兒護理操作的掌握情況
詳情見表1,采用兩種護理方式后,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產婦對于嬰兒護理操作的掌握能力,且母嬰床旁護理的效果更為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產婦對于嬰兒護理操作的掌握情況(n,%)
2.2 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
詳情見表2,患者采用兩種方式進行護理后,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母嬰床旁護理能夠提高產婦滿意度,差異顯著(P<0.05)。
表2 比較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n,%)
在產科,常規(guī)護理模式只注重對產婦及嬰兒的一般護理[4],且相關操作均有護理人員在相關場所完成,產婦不能參與到嬰兒初始的護理過程中,不能及時的進行角色的轉換,且不利于產婦掌握正確的嬰兒護理方式[5],導致產婦開始獨自對嬰兒進行護理時,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不能從中得到為人父母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母嬰床旁護理[6],則解決了這一問題。母嬰床旁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對嬰兒的一系列護理操作均在產婦床旁進行,產婦可全程參與,并及時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合理建議。在護理過程中,邊操作邊提醒產婦相關注意事項,加強產婦的理解[7-8]。并逐漸使產婦參與到嬰兒的護理過程中,加快產婦對于角色的接受和轉換。為了進一步探討母嬰床旁護理的臨床價值,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該研究中,分別對兩組產婦采取了常規(guī)護理及母嬰床旁護理兩種方式,對兩組孕婦在干預后的相關指標進行了統(tǒng)計對比,顯示:采用兩種護理方式后,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產婦對于嬰兒護理操作的掌握能力,且母嬰床旁護理的效果更為顯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母嬰床旁護理能夠提高患者滿意度,差異顯著(P<0.05)。提示母嬰床旁護理能夠更有效的指導產婦對嬰兒的護理過程,增強產婦對護理知識的掌握能力。同時還能促進母乳喂養(yǎng),促進產婦和嬰兒之間的交流和接觸,提高了對產婦和嬰兒的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母嬰床旁護理,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對產婦及嬰兒進行護理,提高了產婦對嬰兒護理的能力,更能取得產婦的滿意和認可,建議臨床推廣。
(作者單位:長治市中醫(yī)院 婦產科)
[1]莫彩燕.母嬰床旁護理新模式在產科病房的應用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8):57-58.
[2]張士瓊,李德姣.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溫馨病房應用中的效果與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340-341.
[3]張健.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的應用效果[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6,24(10):59-60.
[4]李紅,王姍,錢潔艷等.新生兒床旁護理在母嬰同室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21):48-50.
[5 ]IzumiS,Muano T,Mori A,et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stiffness,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lipid metabolism after menopause.Life Sci,2015, 78 ( 15) 1696-1701.
[6]劉艷秋.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6):57-58.
[7]She lbourne KD,Brueckmann RR. Rush-pinfi Xation of supracondy larand intercondylar fractures of the femur JBone Joint SurgAM,2010, 64(2):161–169.
[8]操楠.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5):39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