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蕊
作文教學要有利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推動語文教學的整體改革,有利于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教師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要按照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的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好自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突破傳統(tǒng)作文教學模式的束縛,反復實踐,不斷改進,使學生樂寫、善寫。我在作文教學中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寫作的能力,做了如下嘗試。
一、打破陳規(guī),激發(fā)寫作興趣
通常,每次學習完一個單元的語文課,教師就會按要求給學生布置作文。常見的做法是:先指導學生審題,然后列一個簡單的寫作提綱,接著就讓學生打草稿,再修改,最后統(tǒng)一書寫到作文本上供教師批閱。如此周而復始,漸漸地,學生厭倦了,批閱的教師也疲憊了……
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本學期的第一節(jié)作文課是這樣上的:當我躊躇滿志地走進教室,看見一張張稚嫩的笑臉、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心中不由一動,工整地在黑板上寫下“我是少年初長成”。學生隨即異口同聲地念道:“我是少年初長成?!蔽艺f:“新學期開始了,大家都升入了五年級,成為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了,老師首先在這里祝賀你們。你們可是英俊瀟灑的大男孩和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蔽疫呎f邊在同學們中間踱步,拍拍這個的肩膀,看看那個的臉龐,一種無聲的力量讓他們的臉上多了幾分自信。我接著說:“你們每個人對自己了解有多少呢?”說著,我在黑板上板書了一個大大的“我”字,“說說你的特點吧!”短短的幾句話,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輕松、愉悅的寫作環(huán)境,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接下來,一篇篇充滿童真、童趣的作文相繼完成了。
二、貼近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教師要想辦法架設起學生生活與寫作的橋梁,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寫作素材,如生活中的熱點話題、逸聞趣事,做到有內(nèi)容可寫。比如,過年后,我們班開展了一個“家鄉(xiāng)美食大比拼”活動,同學們每人帶一份特色美食到學校與同學分享,看誰推薦的美食最好。我從食物的色、香、味三方面引導學生表述,孩子們被饞得直流口水,個個躍躍欲試,都想來“推銷”自己的美食。這樣,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了一篇口頭作文。
三、減少束縛,讓學生敢于表達
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教師是學生作文的“發(fā)令員”和“裁判員”,學生總是被動寫作,學生作文好壞全由教師說了算。語文課程標準關于作文教學指出:“應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為此,我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自主和自信,消除畏難情緒,讓他們勇于展現(xiàn)自我。
在寫作實踐中,我還致力于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肯定學生的每一點兒進步,以此點燃學生勇于進取的寫作激情。
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易于表達
一堂作文指導課,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非常重要的。在作文教學中,我常采用欣賞音樂、演話劇小品、編故事、猜謎語等方法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生活和認知能力組織材料,然后由學生組成小組把各類故事改編成話劇表演出來,學生對此很有興趣。他們經(jīng)過討論,都能根據(jù)劇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再把故事用文字描述出來,這就容易做到有內(nèi)容、有個性、有文采。通過情境教學,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學生都能夠興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練習之中。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