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鋒
【中圖分類號】G62.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1
時光總是在不經意間溜走,一轉眼,六年時間,兩千多日子已經過去,我和班上學生即將迎來“小升初”的畢業(yè)考試。作為一名畢業(yè)班語文教師,在感嘆時間飛逝的同時,思考如何復習才是大事。下面,我從知識,技能,思想等幾方面談談我們班的復習策略。
一、思想上:給學生樹立目標
我們現(xiàn)在正在“備戰(zhàn)”階段,樹立一個目標可以促進大家的學習發(fā)展,也有利于激發(fā)大家的潛能,使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學習如果沒有目標,就如航海時沒有燈塔,很容易迷失了方向。所以,樹立一個合理的目標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班這學期在教室布置時,做了一個放飛理想的心形貼在教室的后面,是用小心形的便利貼拼湊而成的,每個小心形上都寫上了學生自己的目標,有長期目標,比如長大了當醫(yī)生,當教師等。還有短期目標,比如想考上香山中學等,小心形又構成了大心形,前面畫了一只白鴿,代表理想和希望。我們班的教師宣言也換成了:希望讓人變得不平凡,做一個給學生帶來希望的老師。而學生宣言隨之也變成了:貴在堅持,難再堅持,成在堅持。所以,目標對學生很重要。
二、技能上:掌握學習方法。在復習過程中,有好的學習方法也很重要
這學期一開始我就給學生叫醒說:我們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期,在這期,我們至少要養(yǎng)成兩個習慣:一是默寫的習慣,二是歸納的習慣。從上學期起我們班就沒有聽寫了,而是默寫,比如古詩詞,要求背誦的段落,重要的詞語等。什么是歸納的習慣呢?比如,我們在學習第一單元第一課《文言文兩則》時,就要把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全部歸納出來,在學習《桃花心木》的作者林清玄時,因為他是臺灣的當代作家,所以我們就要把小學階段所學過的臺灣當代作家的文章全部歸納出來。
當然,我們班以前還有一些習慣,比如翻閱資料書的習慣,放聲讀書的習慣,記筆記的習慣,轉入生自我介紹的習慣等,也要堅持下來。
三、組織上:后期的紀律要嚴明
都說六年級是最不好管的年級,而鐵的紀律又是勝利的保證。所以,要給學生明確什么刻不容緩的該做,而什么千千萬萬不能做。獎和罰都要鮮明,而且應該在短時間內兌現(xiàn)。比如,上學期,我曾經說過的話讓班長記下來,小紙條就成了學生手中的證據(jù),上面明明白白寫著:“陳老師的承諾”。結果后來我無法耍賴,全部兌現(xiàn)了,包括轉走的學生。
四、學習上:語文科后期計劃:2個月之內把新課上完,后面復習
其實2個月都太遲了,但是就我本人來說,還是有點難度的,因為我上得比較慢。比如上學期我是全年級最慢的,因為我一邊上課文,一邊復習基礎知識,還一邊把那本小學生必背80篇全部默寫完了,順便還寫了兩篇關于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的論文,一篇叫《詩歌語言的技巧和賞析》另一篇叫《題西林壁的復習策略》。
后面2個月時間如何復習呢?我覺得專題復習和分冊復習同時進行比較好。專題復習很簡單,就是按照字、詞、句、段、篇、閱讀、作文、口語交際分門別類地復習。
分冊復習要麻煩點,按教材的順序分組復習,教材的編排注意了內容的整合和訓練的循序漸進,所以在復習時還要遵循這個編排特點先從教材整體入手,對課文的序列進行有序的復習。具體體現(xiàn)在:
1、導讀的復習:通過每一組導讀的復習,讓孩子們明確以前學文的各種方法,并以每組內的具體課例為依托,檢驗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從而內化為孩子們自身所具備的一種知識與技能。以導讀為契機,梳理每組內的課例,總結文章的主體內容,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
2、課例的復習:通讀全文,再次鞏固生字的識與記。主要落實學生對于字音與字形的強化識記與經驗識記的有機結合,夯實生字教學效果。在這一部分的生字復習時,主要做到對生字整合性的復習:音、形、義有機結合,做到學以致用,融匯貫通。梳理課文內容,把握文章主旨。以課前預習和課后練習為主體,從課文的基本內容到寫法都進行進一步的梳理,主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作者寫作技藝的基礎上使自己的主觀認識和主體思想受到感染和教育。在對課文內容的訓練時,我們還可以以教材為憑借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方面的訓練,如:你學了這篇課文從中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fā)和教育?或者是:在這一篇課文中,最讓你感動的是哪個地方?讓你感動的原因是什么?
另外就是對于古詩的復習,我們除了讓學生做到古詩的會背會寫之外,還要做到對古詩意境的體會,對于作者思想內涵的把握,以及對于相關知識的拓展與延伸,或者是對于同類題材的古詩文的搜集與整理。
總復習期間還要注意查漏補缺,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不同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快些復習,大量復習;中等的學生可以穩(wěn)打穩(wěn)扎地復習,適量復習;基礎差點的學生可以以知識點為依據(jù),一個點一個點的過關,不求多,但求精,爭取多得一分算一分。
作為一名畢業(yè)班的老師,復習的工作確實很繁瑣,而且很容易弄巧成拙。所以我們不但需要時間和汗水,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些好的復習策略。以上幾點只是我個人的愚見,最重要的是靠實踐才能出真知。我想:只要肩上有一份對學生的責任感,我們就能帶領學生走出一條陽光大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