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邵瑛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研究生的批量培養(yǎng),師生關系呈現(xiàn)多元化,并趨向機械化、冷漠化和利益化。從當今研究生師生關系現(xiàn)狀出發(fā),結合金庸小說中的師父愛生、識生、助生,徒弟尊師、信師和愛師,反思當今研究生階段教育師生關系,提出師生關系應該自然化、生活化,增進情感內容。
關鍵詞:金庸小說;師徒倫理;研究生;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6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92-02
一、金庸小說中的師徒倫理:師父愛生、識生、助生,徒弟尊師、信師和愛師
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師徒之間的禮義一直是被提高位置、不斷強調的,“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皫熣?,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老師是人生航路上的一盞指路燈,凡有所為,不可或缺。同時又處處無不體現(xiàn)出師徒之間的心心相惜,孔子和其72門徒的故事一直就是師徒之間關系的范本,一部《論語》,師徒間智慧碰撞,上至治國理政,下至個人修行,盡道機樞,更體現(xiàn)了老師與弟子的融洽無間。盡管時代的變遷改變甚至是顛覆了傳統(tǒng)的三綱五常,但傳統(tǒng)的師徒之禮在人們的心中依然占據(jù)著極重的分量,在成長的青年身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
金庸筆下的傳統(tǒng)師徒倫理中,師父對徒弟悉心教導,傾其所學,任勞任怨,甚至不惜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徒弟則謙謹好學,謹遵師父的教誨,努力研習武功,光耀門派。例如《碧血劍》中,脾氣古怪孤僻的神劍仙猿穆人清招收“反賊”之子袁承志為徒,將其畢生所學都傳授于他,這一舉動表現(xiàn)了這位武林高人的崇高人格和寬廣氣度;同時,作為徒弟的袁承志則奮進好學,對師父體諒備至,崇敬有加。再如《射雕英雄傳》中,江南六怪不畏艱難找尋郭靖母子,并收郭靖為徒,傾盡全力教授他武功,郭靖之后在江湖上的風云叱咤離不開江南六怪的教導及自身的勤奮。又如《天龍八部》中蕭遠山和其師父“南朝高人”之間的師徒關系。在金庸的小說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徒弟都是尊敬師父,信任和愛師父的。在《天龍八部》中有這么一幕,黃蓉偷眼望去,只見他一臉虔誠愛慕的神色,登時心中冰涼:“他愛他眾位師父,遠勝于愛我。我要去找爹爹,我要去找爹爹”。
無論是穆人清袁承志師徒、江南六怪郭靖師徒還是“南朝高人”蕭遠山師徒,他們都沒有半點陰謀邪念,師父愛護徒弟,盡心盡力的教授徒弟武功,徒弟也努力成為一個匡扶正義、為國為民、尊愛師傅之人。這些都體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師徒倫理的完美傳承,也表達了金庸及年輕一代對這種可貴的師徒之情的理想向往和美好憧憬。
二、金庸小說中的師徒倫理給我國研究生師生關系的啟示
(一)我國研究生師生關系的現(xiàn)狀及原因。
1.師生學術交流現(xiàn)狀和情感交流現(xiàn)狀。
當前教育界最為提倡的師生關系就是導學關系,即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完成課程學習、參與課題研究、撰寫學位論文,并在此過程中學會做學問、學會做人的一種教學關系[3]。據(jù)統(tǒng)計,42.26%的研究生認為導師對其指導有所欠缺。許多導師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申請課題、拉項目、籌集經費和行政工作以及社會交往等方面,僅僅能夠抽出時間來承擔學校規(guī)定的最低教學任務,很少有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部分師生關系異化成了雇傭關系,尤其是理工科學生,導師簡單地以“做課題、發(fā)工資”這一經濟關系代替了原本應該對研究生進行的學術指導。在這種關系體系中,導師同研究生之間缺乏真誠的指導和合作,純粹將研究生當成科研勞動力甚至是實現(xiàn)自己某種目標或者商業(yè)利潤的工具,學生很難獲取較強的學術能力或科研能力。此外,研究生在與導師交談時,總是畢恭畢敬,不停地輸入老師提供的信息,缺乏真正的思考和自己的真實想法,這種單向的學術交流導致導師很難了解學生的真實能力和狀態(tài),學術交流也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是老師對學生的另一種教育方式,也是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一種表現(xiàn)。研究生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往往被忽視,而這種交流的缺乏導致導師無法發(fā)揮其品格和精神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進而直接影響師生間在學術領域的溝通交流和共同進步。中國自古以來就宣揚教師的絕對權威,因此在大部分研究生心中導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這一方面樹立了老師的威信,一方面導致研究生與導師之間生成天然的距離感。至今,學生在與導師交流時,不能放開思想,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導師則忙于論文的寫作、課題的研究,長此下來,導師不了解學生、學生覺得導師遙不可及,師生間距離越來越遠、關系趨于冷漠。
2.導致研究生師生關系現(xiàn)狀的原因。
首先,教育體制對研究生師生關系的影響。我國為了實現(xiàn)高等教育從精英水平發(fā)展到大眾水平,采取全面擴招政策。根據(jù)2008年中國科技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課題組對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的結果顯示:我國近1%的導師指導的在讀研究生在20人以上,有的甚至高達30人;15.7%的研究生導師指導的在讀研究生在10人以上。與美國和香港相比,按每個導師同時指導研究生6人為上限,在我國的研究生導師中,超過這一上限水平者占了近三成。研究生的批量化,使得導師指導研究生過多,首先導致導師很難做到對每個研究生因材施教、精心指導;其次,導師很難保證對學生一視同仁,這種失衡將直接引起學生內心的不滿,從而激化師生間的矛盾。現(xiàn)行的教學考評體系,使教師承受了教學、科研和職稱等各方面的壓力,在這些壓力之下,教師傾向于將收效快的工作置于優(yōu)先位,如科研和職稱。
其次,導師對研究生師生關系的影響。中國自古以來就宣揚教師的絕對權威,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存在使得在大部分研究生心中導師都神圣不可逾越。尊敬導師自然是必須的,但過度強調導師的權威,就容易導致師生間生成無形的距離屏障。
最后,研究生自身對師生關系的影響。經濟的發(fā)展改變了學生的生活、學習方式。就拿互聯(lián)網來說,學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查找到自己想要了解和所需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學生懶惰的幫兇,也減少了師生面對面的交流機會。一方面,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導致了就業(yè)壓力的加大,許多研究生在學習階段就開始憂慮工作,甚至把更多的時間花于學習之外,更別說與導師的交流了。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作為學生,自己應該主動去學習,主動向導師請教。
(二)從金庸小說的師徒倫理談和諧研究生師生關系的建立。
1.學校:完善學習環(huán)境。
首先,學校應該控制學生人數(shù)。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我們發(fā)現(xiàn)每位師父所帶徒弟人數(shù)是屈指可數(shù)的,江南六怪只有郭靖一位徒弟;穆人清只有黃真、歸辛樹、袁承志三位徒弟;小龍女的師父只有小龍女和李莫愁兩位徒弟;張三豐只有宋遠橋、俞蓮舟、張翠山等七位親傳弟子等等。我國自高等教育大眾化以來,師生比例就慢慢失衡。盡管良好的自學習慣和高效率的自學能力是研究生所應有的,但長期的自學而得不到指導就如同盲人摸象,不僅影響研究生教育培養(yǎng)的質量和效率,也必然導致師生關系淡漠化。如果導師有條件和機會對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發(fā)展?jié)摿磉M行個性化指導,增多對研究生的單獨指導或交流,不僅能較好拉近師生距離,也能最大化的提高學生學術水平。
其次,學校應該轉變教師管理模式和加強學生的管理工作。在金庸小說中,師父功勞的關鍵評判標準就是徒弟的成就?,F(xiàn)今的管理模式使導師們陷入量化體制之中,“憑論文升職”、“憑課時領工資”等,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去教學,而教師的根本職責是教書育人,科研、課題、學術會議等都是為教學作補充的,絕不可主客顛倒,學校有權有義務將導師們從中解放出來。在武林人物中,師父對弟子具有絕對的倫理統(tǒng)攝權,無論善惡,如果叛出師門,都會遭到原來師門的驅逐甚至是被清理門戶。這種根深蒂固的師徒倫理,在當今看來是有失人性化的,但這實是師徒倫理建設的一種方式。當今不乏研究生傷害導師的事實存在,這種倫理的適度存在,也是對學生的一種管理。
2.導師:增多對學生的指導與交流。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武功的傳授與學習就是師父的主要任務,師父一門心思教授武功、研究武功,教學方式是言傳身教,教學內容幾乎都是師父全權決定的。在當今,教師的表現(xiàn)很大程度上是跟著學校走的,因此導師對師生關系的影響很大部分取決于學校相關制度是否完善。導師作為師生關系的一個主體,有必要也有義務給予學生更多指導和交流。盡管研究生已能較好自學,但剛涉入學術之門的他們更多的是迷茫,都希望導師能給自己一些前瞻性的指導,讓其能在求學路上擁有更開闊的視野和知識量,不至于不知所措?,F(xiàn)在有些導師上課時把課堂全部放開給學生,學生自己講課自己評價,這對初入學術之門的學生而言,除了完成任務,收效卻甚微。所以導師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引導。
在金庸的筆下,大多數(shù)的主人公都是孤兒出身,師父不僅擔當著傳道授惑這一角色,還承擔著父母的角色?!渡涞裼⑿蹅鳌分薪狭衷诖竽写袅耸畮啄?,悉心教導郭靖,表面上看是為了一個需要十幾年光陰來驗證的曠世奇賭,更深層次上卻是師父們的高尚品格和對郭靖的愛護疼愛之情。盡管江南六怪的教育方式談不上因材施教,但他們的付出為郭靖成為“俠之大者”打下堅實基礎。作為教師,付出的絕不只是知識,還有情感,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教書育人過程中最直接、最深厚和最長久的力量。
3.學生:有效落實學習任務,主動、積極與導師交流溝通。
回想金庸筆下的那些英雄,雖然性格色彩各異,但都有良好品格。在《神雕俠侶》中,郭靖助守襄陽,抵抗蒙古的入侵,為國為民;《神雕俠侶》中魯有腳,武功不高,卻領導丐幫抗擊蒙古,也因此被稱為“魯老俠”。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不用憂國憂民,更應認真學習。
學生的性格是影響師生關系的關鍵因素。有些學生由于受到來自家庭或者社會中負面因素的影響,在校學習期間沒有踏實學習,得過且過,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嚴重影響到師生關系的建立。小說中,師父常常帶領徒弟參加武林大會,這就如同當今參加學術會議,許多研究生反應說“道行太淺”聽不懂,雖然意識到這點,學習狀態(tài)也不見改善。事實上,無論高等高等是精英化還是大眾化,學生的將來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自身。在如今師生比例嚴重失衡的情況下,學生應該增強自主意識,主動與導師坦誠地交流、溝通,落實學習任務,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師生關系的深層化、持久化。學生作為師生關系的主體,應踐行“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
參考文獻:
[1]張玉.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師徒倫理敘事[D].南寧:廣西師范大學,2011:6-30.
[2]趙倩.我國高校師生關系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