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院斌 郭俊兒 武忠華 任志鳳 段惠萍 孫 霞
(山西醫(yī)科大學汾陽學院,山西 汾陽 032200)
?
中老年人群干眼患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
劉院斌郭俊兒1武忠華1任志鳳1段惠萍1孫霞
(山西醫(yī)科大學汾陽學院,山西汾陽032200)
干眼;糖尿病
中老年人是干眼的高發(fā)人群〔1〕。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人群中干眼的患病率及相關的危險因素。
1對象及方法
1.1調(diào)查對象2011年11月至2013年8月山西省汾陽醫(yī)院進行健康體檢的中老年人群,年齡42~86歲,平均(65.4±7.0)歲,共2 137人,其中男1 058人,女1 079人。
1.2干眼相關檢查方法調(diào)查者均為山西省汾陽醫(yī)院院眼科醫(yī)務人員,干眼相關檢查包括調(diào)查表、角膜熒光素染色(FL)、淚膜破裂時間(BUT)及基礎淚液分泌試驗(SIT)檢測。①調(diào)查表在參考眼表疾病指數(shù)問卷(OSDI)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問卷調(diào)查表,主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等基本信息,干眼癥狀:眼干澀、異物感、燒灼感、眼紅痛、眼部分泌物、眼癢、視物模糊等。其他: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壓、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否有吸煙史、飲酒史;是否長期點眼藥水;是否有眼部手術史等;由門診體檢中心專人進行年齡、身高、體重、血壓的測量并計算出體質(zhì)指數(shù)(BMI)。②SIT:在鹽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做表面麻醉作用下,將淚液檢測濾紙條一端處折彎5 mm,置于下瞼內(nèi)側1/3結膜囊內(nèi),輕輕閉眼,5 min后測量濾紙被淚水滲濕的長度。③BUT:通過裂隙燈鈷藍色濾光片觀察,在下穹窿部結膜放置熒光素濾紙條片刻,囑眨眼數(shù)次后平視前方,不得眨眼,記錄從睜眼開始至角膜上出現(xiàn)第1個黑斑的時間即為該眼的BUT。④FL:在鈷藍光下觀察角膜的染色情況,參考OXFORD分級法〔2〕,將角膜分為4個象限,每個象限依據(jù)染色程度分為無、輕、中及重度,分別計為0~3分, 共0~12分。
1.3干眼癥診斷標準〔3〕①有眼干澀、異物感、燒灼感等干眼主觀癥狀。②BUT≤10 s表示淚膜不穩(wěn)定。③SIT≤10 mm/5 min為陽性。④FL評分≥1分為陽性。主觀癥狀陽性加②、③、④3項檢查中任何2項陽性即可確診為干眼。
1.4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Logistic回歸分析。
2.1干眼的患病率干眼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升高(P<0.05),每個年齡段男女患病率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女性總的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P<0.05)。見表1。
表1 不同年齡組及性別的患病率〔n(%)〕
2.2干眼的主要癥狀癥狀中最常見的為眼干澀612例(90.13%)、眼癢568例(83.65%)、眼異物感503例(74.08%)、眼燒灼感465例(68.4%)、視物模糊465例(68.48%),其他癥狀有分泌物236例(34.75%)、眼紅231例(34.02%)、眼痛154例(22.68%)等。
2.3干眼相關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干眼為因變量(有=1,無=0),干眼的相關危險因素分別(有=1,無=0),體質(zhì)指數(shù)按實際所測數(shù)值為變量,經(jīng)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可見糖尿病(P=0.03)、眼部手術(P=0.04)與干眼發(fā)生具有相關性,體質(zhì)指數(shù)(P=0.41)、高血壓(P=0.12)、風濕性關節(jié)炎(P=0.14)、吸煙(P=0.35)、飲酒(P=0.38)沒有明顯相關性。
目前國內(nèi)對干眼流行病學調(diào)查差異較大。張怡等〔4〕在上海市花木社區(qū)中老年人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干眼癥患病率13.7%;胡麗興等〔5〕在內(nèi)蒙地區(qū)40歲以上人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干眼患病率31.93%;儲兆東等〔6〕在無錫市對50歲以上人群干眼流行病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干眼患病率21.5%。調(diào)查人群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年齡的不同,可能導致干眼的患病率不同。本研究調(diào)查對象都是對自己健康狀況比較重視,經(jīng)濟、醫(yī)療條件較高的人群;年齡比較偏大。本調(diào)查結果與McCarty等〔7〕和Moss等〔8〕調(diào)查相同,可能與老年女性性激素減少有一定關系。在干眼的危險因素方面,Seifart等〔9〕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與干眼密切相關,糖尿病患者干眼患病為70%。本研究人群長期服用各種藥物,考慮藥物對干眼有一定的影響。
1趙堪興,楊培增.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92.
2Bron AJ,Evans VE,Smith JA.Grading of corneal and conjunctival staining in the context of other dry eye tests〔J〕.Cornea,2003;22(7):640-50.
3劉祖國.干眼的診斷〔J〕.中華眼科雜志,2002;38(5):318-20.
4張怡,葛玲,黃惠麗,等.上海市花木社區(qū)中老年人群干眼的患病率調(diào)查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0;11(3):127-9.
5胡麗興,張玉秋,聶清,等.內(nèi)蒙地區(qū)40歲以上人群干眼病患病狀況的調(diào)查研究〔J〕.臨床眼科雜志,2009;17(5):460-2.
6儲兆東,姚勇,傅東紅,等.無錫市河垺街道50歲及以上人群干眼癥流行病學調(diào)查〔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1;29(1):82-5.
7McCarty CA,Bansal AK,Livingston PM,etal.The epidemiology of dry eye in Melbourne,Australia〔J〕.Ophthalmology,1998;105:1114-9.
8Moss SE,Klein R,Klein BE.Incidence of dry eye in an older population〔J〕.Arch Ophthalmol,2004;122:369-73.
9Seifart U,Strempel I.The dry eye and diabetes mellitus〔J〕.Ophthahnologe,1994;91(2):235-9.
〔2015-06-11修回〕
(編輯苑云杰/杜娟)
劉院斌(1979-),男,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眼表急角結膜疾病的研究。
R777.34
A
1005-9202(2016)17-4352-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7.110
1山西省汾陽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