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
著名學者高德勝在其《生活德育論》中說,“日常生活和具有日常品性的生活在道德教育方面有其獨特的作用……學校教育的很多活動可以采取兒童所喜歡的方式來進行,借助兒童天性樂意為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來影響兒童,使其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和影響?!比绾伍_啟“兒童天性樂意為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這扇門?我們帶著這個問題走進如皋,走進如皋教育。
一、文化是源泉
《周易》有云,“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二字即出于此,可謂博大精深,文化的內涵道不盡也說不完,它對我們的影響可謂無處不在。
1.精神文化涵養(yǎng)人
課間玩平衡木是如皋市外國語學校附屬幼兒園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之一,孩子們在一邊玩,老師們在一邊靜靜地看,從來不會鼓勵他們去走那些比較高的平衡木,老師們常說,平衡木有高有低,孩子們會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平衡木。
如皋師范附屬小學的朱校長有一次無意中和學生說起她很喜歡花,“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第二天朱校長上課時意外發(fā)現講臺上插了幾只清香的桂花,她在激動的同時卻陷入了沉思:這是一次難得的教育機會。她首先將學生們夸獎了一番,表揚了他們愛戴師長的可敬精神,然后話鋒一轉,說道,老師真的很謝謝你們,可是如果人人都折一枝花,那么樹上的花就會越來越少,我們自己聞到了花香,可是來往的路人卻聞不到了,我們到底該不該折花呢?朱校長的一句反問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花是不能隨意折的。
在如皋,這種春風細雨般的教育理念早已內化為每一個老師內在的追求,安定小學里頭從來沒有“多余”的東西,學校里有幾棵枯了的紫薇,學生說,真丑!它已經沒有綠化的作用了??墒墙iL對學生說,你們可以給這些枯樹來個造型,修剪修剪,說不定它們會大變樣呢。果然,這些枯樹一經修剪就成了最美的藝術品。
抓住每一次教育的契機,循循善誘,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做人的真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說的就是這樣吧。
2.物質文化熏陶人
著名心理學家李子勛在其《早教的秘密》中說:“兒童的知覺需要足夠的刺激,只有自然的聲、光、色、味、形、體才能滿足兒童知覺發(fā)展的需要。”
從戶外的綠化,到室內的色彩,對每一處環(huán)境的布置,如皋市外國語學校附屬幼兒園都會從孩子是否喜歡來考慮。彎彎曲曲的鵝卵石小路,拱形的小木橋,綠油油的草坪……都是孩子們摸爬打滾的好地方。他們還將自然環(huán)境引入室內,開辟了室內天然花園。同時,用各種自然的材料來裝飾,原先用堅硬混凝土澆筑的柱子在老師們的精心布置下,成了茂密的樹林,枝繁葉茂,四季如春,四周墻壁也彩繪成了叢林。
戴莊幼兒園充分利用自身所處地域的鄉(xiāng)土文化和自然村落形態(tài),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原色教育”的理念,所謂“原色”,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戴莊幼兒園的老師們帶著孩子融入大自然,體驗農村鄉(xiāng)野生活,讓孩子的天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許孩子一個彌漫泥土與綠草清香的原色童年。學校有占地2 000多平方米的草坪,草坪周圍栽種著各種樹木,草地上的小草春夏綠,秋冬黃,一歲一枯榮;院墻上爬著的曲曲彎彎的藤蔓,有扁豆、有絲瓜,無聲地向孩子們吹著小喇叭。幼兒園除了大門前一條公路外,其余三面都是農田環(huán)繞,冬種麥苗夏插秧,春天黃黃的油菜花,秋天金黃的稻谷,一年四季風光不同,向孩子詮釋著大自然的美好。他們還會帶著孩子到附近的草莓基地、葡萄園、梨園去親身采摘草莓、葡萄、香梨,享受大自然的慷慨饋贈。
如皋的校園或古樸莊重,或現代感十足,但學校的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致力于將校園環(huán)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樣不遺余力地打造校園環(huán)境,可見他們的用心良苦。
二、課程做陣地
20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懷特海認為,每所學校應該有自己的課程,因為課程是學校特色的主要載體。因此,課程的實施是十分必要的。
1.獨一無二的校本課程
如皋師范附屬小學里頭有個很特別的地方——文廟大成殿,是專門紀念孔子的地方,它已有千年的歷史了。清晨,伴著燦爛的朝陽,和著清脆的鳥鳴,早早來到學校的學生們拿起掃帚,將文廟大成殿前的廣場打掃好,仔細擦洗殿前的橫欄,然后整齊地列隊在大成殿前,雙手捧著古代經典,開始晨誦,迎接陸陸續(xù)續(xù)到校的同學。下午放學時,大殿內鐘鼓齊鳴,在動聽的樂聲中學生們互相說再見——這就是如皋師范附屬小學的“晨誦暮鼓”課程。南宋理學家朱熹倡導對小學的弟子應“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讓學生學會灑水掃地和待人接物,這也是“晨誦暮鼓”課程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安定小學的“安定”二字出自北宋著名的大教育家胡安定,安定小學的歷史亦可以追溯到安定先生在如皋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安定書院。他們最開始開發(fā)了單本《安定先生》的校本教材,后來覺得內容不夠豐富,于是群策群力,用圖畫充實了內容,最終將《安定先生》豐富到6本才算滿意?!栋捕ㄏ壬凡粌H是學生上課的材料,更是他們愛不釋手的故事書,學生們還把書帶回家和爸爸媽媽分享,甚至給還不識字的弟弟妹妹講安定先生的故事,一家人共讀一本書。安定先生是安定學子茶余飯后最好的談資,誰要是不知道安定先生的故事那是要被同學取笑的。
美國前登月工程研究院工程師沈洪濤、中國流線力學科學家鄭學齡,都曾就讀于白蒲小學。得力于他們的支持,在鐘情于科技教育的教師團隊努力下,白蒲小學整合多方資源,開發(fā)了“白蒲小學科技教育校本課程”??萍冀虒W的內容大多都會聯系生活,比如,讓學生了解自來水是如何凈化的,黃酒是如何進行發(fā)酵的……教師們利用一切機會啟發(fā)學生,告訴他們科技的靈感來源于生活,科技應該服務于生活。
2.其樂融融的家長課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苯枇议L,把家長整編成教育的力量,不僅可以調動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積極性,促進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上課的興趣。
安定小學專門打造了“彩虹橋項目”,邀請熱心教育、關心教育、有所專長的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參與到學校教育教學中來,在校內與校外之間構架起一座七彩的溝通橋梁,形成教育合力。如皋的“如派盆景”全國聞名,于是他們在校園內建起了一個小型的盆景園,邀請在盆景領域很有造詣的家長到校,為孩子們講解盆景知識,學習盆景制作,這大大激發(fā)了孩子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家長走進課堂客串一把老師是很常見的事情,如皋師范附屬小學開辟了家長素養(yǎng)課堂,邀請家長走進課堂給學生上課。有的家長對插花很有研究,就邀請他到學校教授插畫課程;有的家長攝影技術一流,就會帶著學生走出課堂,教給他們基本的攝影技巧……在白蒲小學,有些老人在大課間甚至會自發(fā)的來到學校,教學生們跳操或跳舞,老人與學生一起律動,這是最動人的場面。
一位參與學校授課的家長說:“學校能邀請我來,說明學校很信任我,我就是在忙也要來?!庇辛思议L的支持,學校教育何愁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呢?
3.匠心獨運的特色課程
在孩子的心里種下一顆愛心是十分重要的,走進如皋西城幼兒園,如果您看見雞和鴨滿地跑可千萬別奇怪,這可是他們“生蛋課程”的寶貝,甚至這些動物的走姿、飲食、作息都是教師們上課的素材。
“大道至簡,道法自然”,自然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外國語學校附屬幼兒園就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開發(fā)了“自然”課程。搬遷新園后,幼兒園的建筑像一座迷宮,很多家長、孩子都找不到自己的教室,我們便設計了“我是XX班的寶寶”,告訴孩子如何找到自己的班級,同時推廣開來,“如果在社會中迷路了該怎么辦呢?”課程的設計依據學生的需要,課程的落腳點最終又回歸到學生的生活,總之,只要學生需要的,都成為它們的課程內容。
這樣的特色課程還有很多,安定小學學校操場的最北側有一排珍貴的“空地”,他們充分利用起來,建成了“安定苗”勞動實踐基地,依托實踐基地他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比如,語文學科的“觀察日記”,數學學科的“測量、統計、計算”,美術學科的“素描”,以及“美麗的瞬間”攝影等,“安定苗”勞動實踐基地,這些實踐活動增長了孩子們的知識,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勞動觀念。
三、實踐出真知
安妮·莎莉文為了讓年幼的海倫·凱勒知道“水”是什么,就牽著她的手來到河邊,讓她親自感受“水”的形態(tài),海倫·凱勒自此就知道了“水”為何物。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和實踐,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多年的實踐使林梓小學的師生們清晰地認識到作為教育靈魂的德育只有根植于學生的生活世界,才會具有蓬勃的生命力。為了實現對個體生命的關懷,努力讓每一個學生在校園這片樂土中彰顯個體的生命價值,成長為最好的自己,學校建設了留守兒童生活體驗館。廚藝室里,老師會講授烹飪的基本流程和技巧;糕餅屋里,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發(fā)揮想象力制作了各種各樣的點心,不僅好看而且好吃……這些功能室為孩子提供了生活體驗的場所,在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同時,幫助他們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思想。
生活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慢慢培養(yǎng)。如皋市實驗初中以宿舍為抓手,提倡“三化、五條線”,即美化、整潔化、軍事化,被子一條線、毛巾一條線、鞋子一條線、洗漱用品一條線、水瓶一條線。學生們還將這些生活技能帶到家里,自覺整理自己甚至是家人的房間,據朱校長說,很多學生直到上了大學依舊堅持著初中時在校養(yǎng)成的習慣。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長江青少年素質教育實踐基地開辟了種植園讓學生們自己耕種。餓了,就到知味園自己做飯,“知味”二字有兩層含義:一層是知飯菜之味,一層是知生活之味。學生們自己燒火、洗菜、切菜、炒菜、吃完后自己打掃衛(wèi)生。在知味園里,學生們嚼著自己做的飯菜,或咸或淡,或生或熟,個中滋味唯有自己才能體會。
教育需要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入手,這些瑣碎的事情不可謂不小,可是對學生的一生來說不可謂不大。
2.社會是絕佳的舞臺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遍L空讓雄鷹自在飛翔,溪水讓魚兒盡情遨游,有沒有一方天地讓學生自由生長?我想,長江青少年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就是那一方自由的天地。
在這里,參天的水杉護衛(wèi)他們生態(tài)遠足,遠足的過程中順道欣賞“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妙風景。如果吃完“遠足”這道“小菜”還不過癮,前方還有體能拓展園、沙藝活動園、國防教育園、農耕體驗園、生態(tài)植物園、愛護珍稀動物教育園、長壽文化園等十多個室外拓展園這些“大菜”隨時候著。在這里,他們不再是溫室里的花朵,而是生命原野上挺拔的樹苗,盡情生長。
重陽節(jié)前夕,如皋師范附屬小學指導學生選購一些富有意義的商品,去街頭推銷,宣傳孝親敬長的美德,再用推銷所得給自家的或社區(qū)的老人買一個小禮物,送上一份驚喜、一份溫暖,孝親敬長的傳統美德就這樣在他們的心中萌芽。護士節(jié),學生們走進如皋人民醫(yī)院產房,體驗護士工作的辛苦……這些社會實踐,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更加深了他們對生活的感悟。
社會實踐從來不是隨口說說,如皋教育人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不斷踐行生活德育的理念。清明節(jié)安定小學帶領學生們憑吊革命烈士、祭掃胡瑗墓;到敬老院為老人送去溫暖;外國語學校附屬幼兒園帶領孩子參觀綠園盆景種植園,參加中國盆景藝術節(jié)開幕式,將孩子帶到廣闊的社會中,觀察、體驗,獲取新的信息……
多年來,如皋教育人在生活德育這片土地上默默耕作,探索出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如皋,生活德育絕不是簡單的說說而已,從環(huán)境的布置、課程的開發(fā),到活動的開展都是真實可感的。讓德育回歸生活,如皋教育人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