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牧瀟野
心有自然溢筆端
文牧瀟野
《籬笆旁》 黃德平/作
《農家情》 黃德平/作
雖只是初夏,但艷陽已如烈火,將熾熱的光遍灑一地,讓人竟不知到何處去可以消除這心頭的炎熱煩躁。
百無聊賴之際,躲在小屋的一角,我打開了《春花秋實》——這是一本工筆畫集,扉頁上,寫著畫家的名字:黃德平。
黃德平?何許人也?
管他呢,我只看畫。
細細的,一頁一頁將畫集翻開來看——權且是消磨時光罷了。
對于工筆畫,說實話,我了解并不多——但也并不是一無所知。記得前些日子,我就到美術館看過一次工筆畫展,那次展覽作品眾多,題材廣泛。望著栩栩如生、一筆一畫勾勒出來的作品,我當時就感慨道:“現如今,還能夠靜下心來,花如此巨大耐心來畫工筆畫的人,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p>
是的,工筆畫,是最費時間的畫,也是最能考驗畫家藝術決心的畫。
不知《春華秋實》的作者黃德平,是不是也是一位有決心的畫家?
我慢慢翻著畫集,只翻了幾頁,便覺一股平實的鄉(xiāng)野風情撲面而來。
或是濃密的葡萄架下,幾只小雞在安靜地覓食;或是一方雅致的古窗前,疏影橫斜,一只小雀俏立枝頭;抑或是蓮花盛開的池塘中,一只小蜻蜓倏忽停留……
不知為什么,我的心,竟然忽覺得,被帶回了遙遠的故鄉(xiāng)。
那因炎熱而煩躁的心,竟也慢慢地沉靜了下來。
再仔細看,畫集中,有搖曳的青竹、戲水的錦鯉,有繁茂的花朵,還有寧靜的草屋……一筆一畫,無不清清楚楚,于生動之外,又散發(fā)著一種雅趣,還有讓人沉醉的田園情懷。
對,田園情懷。現如今,擁有田園情懷的人已經不多了。
在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中,田園情懷,或者說田園文化,曾造就了數不清的文學大師。譬如陶淵明,譬如謝靈運。他們不惜用濃墨重彩,來關懷身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為后人留下無數絕妙詩篇的同時,亦為后人打造了一個可以安放心靈的精神家園。但是,隨著物欲與權欲的蔓延,無數后人卻無法抵御誘惑,紛紛逃離田園,走向城市。
田園將蕪穢不歸?還有誰,記得那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田園呢?
看著黃德平的畫集,我覺得,黃德平記得。他不僅記得,他還用他的畫筆、他的詩意、他的田園情懷,為我們打造了一個曾經熟悉、現卻陌生的精神家園。
《等待》 黃德平/作
田園生活是平凡的,但田園生活的美好,需是在覺悟之后,才能體味到的精神之美好。一個現代畫家,能夠靜下心來,一直秉持著中國田園工筆畫的創(chuàng)作,除了執(zhí)著,我想,畫家本身心靈的“自然”,是支持他能夠“畫”下來的重要原因。毋庸置疑,黃德平是個心有“自然”的人,否則,他斷不可能創(chuàng)作如此多的田園工筆畫。換句話說,黃德平把大自然的真與美,融進了自己的心里,用畫筆為自己營造了一方心靈的凈土。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黃德平的工筆畫,畫的是鄉(xiāng)村,畫的是田園,畫的是自然,但似乎又不全是鄉(xiāng)村,不全是田園,不全是自然,好比一曲悠揚的田園牧歌,在熟悉的旋律背后,卻讓人無限遐思。
這就是藝術的魅力,來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魅力。
我不由得想了解黃德平其人了。
原來,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美術系的黃德平,早就是一位著名的現代工筆畫大師了。就工筆技法而言,他上追邊鸞、黃筌、周舫、李公麟,又西學水彩、水粉等姐妹藝術,糅合中西筆墨之精神,終于獨樹一幟。
但再好的技法,亦需有“精氣神”,才能讓畫“活”起來。黃德平自幼生長在上海郊縣,兒時的鄉(xiāng)村生活,讓他對土地有著深深的眷戀,亦形成了濃郁的鄉(xiāng)村情結,所以面對硯池,抒發(fā)自己的田園情懷,表達自己對土地深沉的愛,為自己營造一塊可以安放“心靈”的家園,就成了黃德平執(zhí)著的追求。
這種執(zhí)著的追求,來源于原有的“自然”,另一方面,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藝術的“自然”。或者說,在原來的現實的“精神世界”上,黃德平通過自己的執(zhí)著,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藝術的“精神世界”,正是心有自然溢筆端啊。
所以,黃德平的工筆畫,除了技法的純熟外,更吸引人的,還是他畫中透露出來的“精氣神”。所以乍看黃德平的畫,是工筆畫,但如果細看,又好像不是。是與不是之間,正是黃德平的“精氣神”所在。
黃德平確實是一個有決心的畫家。
所以,他能夠成為上海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成為劉海粟美術館文化友人協(xié)會秘書長、劉海粟美術館美術師,成為上海聞道書畫院藝術顧問,作品多次獲全國大獎,并參加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國交流畫展,這些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當然,能夠和這樣的畫家,通過畫來對話,實在是一件快樂的事。
正如劉海粟美術館館長張堅所言:“面對著土地,德平有著淳樸的鄉(xiāng)村情結,面對著硯池,他也有著和所有文人一樣的執(zhí)著。也正是對土地和書畫同樣深沉的愛,讓他逐漸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現代工筆畫家?!?/p>
在這個初夏的午后,我一遍又一遍地看著黃德平的工筆畫,畫中那些青竹、小貓、小雞、蓮花,似乎一個個都走出了畫面,就站在自己身邊,和自己對話,講些久遠的故事,訴說些逝去的時光。
掩卷深思,每個人都曾有過自己深深依戀的家園,但是,在行走的過程中,許多人卻忘記了來時的路,忘記了最初的出發(fā)點,忘記了自己曾有的家園。所以,許許多多的人,走得越來越累,越來越迷茫。或許,在高樓大廈之間,在步履匆匆之間,我們應該停下腳步,仔細想一想:我們的家園在何方,我們又該如何安頓自己迷茫的靈魂?
這個初夏的炎熱午后,因了黃德平,變得清涼起來。
黃德平
1956年2月生于上海,畢業(yè)于上海師范大學美術系,上海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劉海粟美術館美術師,劉海粟美術館文化友人協(xié)會秘書長,新加坡新神州藝術院高級榮譽顧問,上海聞道書畫院藝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