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德海
【摘要】體育教學開展合作學習,既是體育運動本身的要求,也是體育教學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需要。體育合作學習包括兩人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全員合作學習,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小團體之間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整體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體育教學 合作學習
新課程理念特別強調要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育教學中,既有學生個人發(fā)展與競爭,更有團隊合作發(fā)展的要求。如許多體育運動項目需要多人和諧配合才能取得好成績,如接力運動、各種球類運動等等?!昂献鲗W習”既是體育教學的需要,更是學生適應未來發(fā)展的要求。如何在體育教學中高效開展合作學習,是每個體育教師需要潛心研究的課題。下面結合自己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和綜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落實新課程理念,認識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和合作方式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習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焙献鲗W習是相對“個體學習”而言,指的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可以是兩人之間的合作,也可以是多人之間的合作。使用“合作學習”教學方式,是對集體教學的一種補充,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增進社會技能、社會情感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在新的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顯得尤為重要。在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一般分為三種類型:1、兩人之間的互助合作學習。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兩個好朋友搭配是這種典型形式的合作學習,這種合作學習形式易于組織,且教學效果比較理想。好朋友關系無論從時間還是從空間上講,都是同學關系中最密切的,也是最容易交流的。比如,健美操、太極拳的復習課,讓學生自由配對,互相學習、糾錯,最后兩人共同進行學習成果展示,教學效果非常好。2、小組合作學習。目前,中小學體育教師用得最多的最熟悉的就是小組合作學習,它可以直接有效地解決教師面臨大班級授課制的問題,同時,也符合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要求。合作學習小組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分組模式。第一種是穩(wěn)定分組,即分組后保持較長時間,按照學生的健康、性別、體能狀況、體育成績等因素,劃分為較為穩(wěn)定的小組,可作為一個學期或學年的學習單位。這種分組的特點是體能基本相同,愛好和技能可能不同,但便于對同一組采用相同的計劃,又便于對不同小組的區(qū)別對待。持續(xù)的時間比較短,一般只在一個教學單元教學中采用,一旦單元教學結束,小組也隨之解散。這種合作小組可以按技能水平分組,其特點是技能相同而愛好不同。例如在游泳教學單元中,把會游者和初學者分為兩個小組,教師用不同的要求對他們上課,能使會游者水平提得更高用時卻短,用更多的教學時間來教初學者,使初學者的能力提高更快。按愛好相同分組,其特點愛好相同技能卻不近相同。例如在球類教學單元中,同時出現(xiàn)籃球、足球和排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球類項目,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他們的運動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技能和體質都會有教大幅度的提高。第二種是靈活分組,靈活分組與階段分組相似,效果相同,不同的是持續(xù)時間更短,僅在一節(jié)課中出現(xiàn),隨之即被解散,如按技能水平分組,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競爭性。例如跳高教學中,在四個跳高區(qū)域設四個不同高度:70厘米、80厘米、90厘米、110厘米,由低到高。教師提出要求凡能跳過70厘米高度的,才能去跳下一個高度,以此類推,連續(xù)三次跳不過去的,回去跳低一級別的高度。這種臨時性的分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敢于拼搏的精神,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在使用這種分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學會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還可以隨機分組,這種小組也是在一節(jié)課中出現(xiàn),一般采取隨機報數(shù)或自由組合,通過報數(shù)隨機分組可以達到各組間實力基本相同局面,便于開展組間的教學比賽或競爭游戲;而自由組合可以使愛好相同、關系要好的同學分在一組,他們之間的配合更默契。例如球類的教學比賽、跳長繩活動等。3、全員合作教學。它是指教師與全班同學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合作關系中開展教學活動,它以教學班全體成員為合作對象,強調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師師合作,形成了課堂全體成員參與并合作的教學過程。一般在教材難度較大的新授課的教學中采用。
二、實施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
首先,注重體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合作。由于教學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因此,我們首先應指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掌握思維方法,選擇學習方法,促使教師的“教”轉化為學生的“學”。教師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主體能動性、實施主體創(chuàng)新性活動的關鍵。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感知問題,自主嘗試,通過大膽假設、檢驗;通過討論、師生交流來解決問題。這樣既考慮學生主體價值的發(fā)揮,又考慮教師主導與主體價值的展現(xiàn),師生之間相互促進,激活思維,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的武術學習活動中,傳統(tǒng)教學只要完成一定的武術教學內容,讓學生認識武術,并掌握一定的成套組合,而合作學習的教學既要完成一定的信息量(教學內容),又要注意啟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整個學習過程。給學生開列錯誤動作的運動處方,半成品的創(chuàng)編、表演、動作設計等新穎多變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積極思維,豐富想象,又能大膽實踐等,各展所長,教師在學生有爭議時積極引導,引導解決疑難問題,而不是在學生不懂時和盤托出,這樣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信息量,又突出了教師的作用。其次,引導學生之間的小團體合作。小團體合作教學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有機會在無壓力、輕松的氣氛中,對伙伴的動作進行評價,表達自己的觀點,對伙伴交流自己練習的感受,形成一個立體的練習網絡。這種教學情景,對于體質較差的學生來說,可以感受到伙伴的幫助,分享小團體成功的喜悅,認識到只要積極主動,大膽嘗試就會成功,從而找到了自身價值,增強了信心。對于學習成績優(yōu)異者,這種學習策略給他們創(chuàng)造了更廣闊的舞臺,發(fā)揮其特長,充分表現(xiàn)其認識的能力,同時也幫助他從中找到樂趣,對他們完美人格的塑造極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