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
【摘要】物理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guī)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物理知識理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具體專業(yè)深造的順利進行。課堂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積極配合,怎樣才能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這成為我們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
【關鍵字】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效果
物理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guī)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guī)律,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
作為專業(yè)技工教育方面的物理教師,我深刻體會到物理知識理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具體專業(yè)深造的順利進行。比如,在汽車檢測與維修方面物理中的力學基礎有助于機械性能方面的深入理解,電學基礎好些可以為汽車電路研究方面打下良好基礎,熱學基礎好能夠增加內燃機學習的樂趣等等這些。所以,物理學習效果好與壞在具體的實際應用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
物理的學習給人的感覺通常是不容易的,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運用什么方式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呢?下面我總結一下我在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興趣是良師益友
興趣是開啟知識殿堂的一把鑰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要以自身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來影響學生,同時也要重視情感方面的感染和激勵,要以教師的個人魅力去影響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的能動個體。教師不單要注重學生的認知,尊重學生的情感,還要尊重學生的經驗和尊重學生的選擇。
在物理教學實踐中,我們做到精心組織物理教學活動,不斷以先進的教學方法和豐富的技術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致力于鋪設能讓學生在積極探索物理規(guī)律中進行卓有成效的交流、辯論互動,并從中獲取知識、技能和方法,能很好地讓學生體會個人價值的活動平臺。
二、課堂設計精巧
課堂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相關方式與內容得以實施的關鍵與根本。課堂上學生習慣怎樣學習,適應怎樣學習,教師就應當怎樣去傳授。從這一角度上來說,物理課堂教學設計應當以“學生為主體”特性為前提。利用好奇心,激發(fā)學習興趣。好奇心是興趣愛好的原動力。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抓住學生好奇心這種心理特征,變好奇心為興趣,進而轉化為求知欲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講中外科學家的故事,介紹自然界中各種奇異的現象,做些有趣的科學實驗教師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觀察物理現象,物理實驗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明確而具體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善于觀察并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對于以后的學習將起到事半功倍的積極作用。
三、物理思維的轉變
物理學的研究,無論是概念的建立還是規(guī)律的發(fā)現、概括,都需要思維的加工,與一般的思維過程相比較,在共性之中,物理學科的思維又有其個性。對這種個性的準確了解和把握,有助于加強物理教學中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建立模型概念。對于那些紛繁復雜事物的研究,首先就需要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種經過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模型,所說的“建?!?。而抽象概括和簡化的過程,也正是人腦對事物的思維加工過程。模型就是一種概括的反映,就是概念,亦即是一種思維的形式。把握好物理模型的思維,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困難所在之一。
發(fā)散性思維的開發(fā)。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方面出發(fā),用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同一個結果。還有一些問題則不同,并不只有一個結果存在,需要作全面的分析。而解決這類問題所需要的思維過程,須是開放性的。
求異、發(fā)散是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的體現,要求個體具有能從常規(guī)、呆板或帶有偏見的思維方式中解脫出來,把思維從曾經歷過的路上轉移開來,以探求新的解決辦法,又能從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去思考問題,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且,在思考中能靈活地進行分析和綜合的轉換,全面地把握問題,細心地權衡哪些思維是有利的,哪些思維是正確的。
類比思維的利用。例如電路中電壓和電流的理解比較抽象,可以類比于有具體表象的高度和水流。把復雜的對象輕松過渡到容易理解的方面,以便能夠應用已有的知識去處理。這種類比方法本身,就是一種思維。
四、課后作業(yè)的反饋
通常學生對課后作業(yè)的重視程度往往不夠,甚至是老師也容易犯這樣的錯誤。獨立完成作業(yè)的好壞是檢驗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檢測的標準。
一般情況下,物理作業(yè)缺乏系統、有效的教學理論指導。學生往往會忽視它的存在價值。所以,教師更應該把它重視起來。在正常的教學之后,教師合理地安排適當內容的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后之余對知識溫故知新,在完成作業(yè)時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直到解決問題。這個過程是復雜的,多樣的,可以是獨立進行,可以是大家一起完成。不管哪種情況,對學生都是有益的。
另外,教師對作業(yè)完成情況的總結又是關鍵。教師重視起來,學生自然也會重視一些。教師在總結作業(yè)反饋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計算物理問題的能力,避免學生由于不理解物理概念及知識,而將公式亂搬亂套、胡亂對付作業(yè)的情況。通過幫助學生總結規(guī)律,引導學生在課后及時進行自我總結,消化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整理出自己獨立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與規(guī)律,增加物理教學的完整性。
總之,在物理教學的路上教師可以鉆研的方面很多。我們不要過多地倚重課本上的物理知識,忽視對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yǎng)。更應該有創(chuàng)新精神,包括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都可作為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參考標準。
參考文獻:
[1]錢學森《關于思維科學》上海人們出版社 1986.7
[2]周華偉 《關于物理教學設計的點滴體會》[J].物理教學,2010(31)
[3]大衛(wèi)·哈里德、羅伯特·瑞斯尼克、杰爾·沃克 譯者李永聯 《物理學基礎》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 2005-8-1
[4]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利·英費爾德 譯者周肇威 《物理學的進化》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