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舒??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吹竭@樣一種現(xiàn)象,有的同學喜歡看歷史書籍,在平時的說話和作文練習中也常常引用歷史典故,但在歷史課上卻無精打采,考試成績也不甚理想。問其原因,同學回答:“歷史書籍故事生動、豐滿。而老師照本講授歷史課,就像抽掉了血肉,只剩骨架的骷髏,實在調(diào)不起興趣?!比绾胃倪M歷史教學,使枯燥的教學生動有趣,并使學生想學、愛學、學的進。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以人文精神為導向
以人文精神為導向,就是要在歷史教育中更多的關注健全學生人格,幫助學生進行對人的價值、人的生存意義的思考,進而幫助他們理解和把握自身的命運。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先人在為民族團結(jié)統(tǒng)一、國家獨立富強和社會繁榮進步的斗爭中,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業(yè)績。我們可以看到無數(shù)富有個性的歷史杰出人物,如封建帝王中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唐太宗的勵精圖治、乾隆帝的風流儒雅;輔國大臣中商鞅的銳意變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魏征的忠貞勸諫;愛國將領中衛(wèi)青的勇猛、祖逖的豪放、岳飛的精忠、史可法的氣節(jié);歷代詩人中屈原的詠嘆、李白的浪漫、陸游的憂思,等等。
穿越古今,他們的聲音仿佛仍在長空中回蕩:“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等。古人這些事例、素材,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生動,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是為選拔人才而進行的教育,忽視了學生為個體的“人”的因素,導致了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以教代學,沒有或者很少顧及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習的自主性。特別是歷史學科,我校有的教師公然宣稱:歷史,不就念念書本,背背時間嗎?只要認識字,誰都教得了。我縣有名非歷史專業(yè)的教師所帶的班級歷史成績名列第一,當問及他成功的秘訣在哪里?他的回答竟是讓學生反復背課本。如此的教師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必將是思維方式千篇一律,雖對知識的記憶力強,但動手能力差,思維缺乏靈活性,更加缺乏終身學習的觀念。如何才能將歷史課上“活”上好呢?首先,就是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歷史不是單純的記憶,而應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學習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人生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在探索中激發(fā)學習、探究知識的興趣,從而徹底轉(zhuǎn)變以前的觀念,變“教師為中心”為“學生為中心”,變“以教為中心”為“以學為中心”,變“掌握知識為主”為“注重學生個體全面發(fā)展”。其次,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歷史課堂中,不應讓教師占據(jù)整個45分鐘,而應把充分的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以諄諄善誘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以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主,使學生擺脫學習的被動性;師生之問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溝通、相互促進的新型關系,并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三、歷史教學要與時代潮流相結(jié)合
古人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痹跉v史教學中,教師應當注意將歷史知識與時代潮流相結(jié)合,揭示歷史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開拓學生的視野,引導他們關注社會現(xiàn)實,培育學生健康的時代精神。
與時代潮流相結(jié)合,要求教師在正常的歷史課堂教學、教法教學中,精心選擇材料,拓展延伸,來積極引導學生引申思考。例如,在給學生講授中國的四大發(fā)明特別是火藥的發(fā)明時,我對學生講:火藥的發(fā)明并不是古人有目的地研制的,而是古人在煉制丹藥的過程中意外的發(fā)現(xiàn)??v觀中國歷史,火藥發(fā)明后,雖曾被當作作戰(zhàn)武器使用過,但更多的是被中國人用來做喜慶或祛邪的爆竹。可是,當火藥傳到歐洲,它便成了歐洲新興資產(chǎn)階級手中銳利的武器。不儀把歐洲中世紀的騎士階層炸得粉碎,而且憑借其堅船利炮打開了我們東方大國的大門,從我國掠走了大量的財富和困土。中英《南京條約》、中日《馬關條約》、特別是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辛丑條約》給八國聯(lián)軍的戰(zhàn)爭賠款,連本帶息共計約白銀10億兩,相當于當時清政府年財政收入的l2倍,也就是當時我國民眾人均賠款2兩多白銀。中俄《璦琿條約》沙皇俄國割去我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O多萬平方千米,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千米,共計10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發(fā)明火藥,我們驚喜驕傲。但我們固守不前,不去學習別人的先進技術,落后挨打受屈辱。所以現(xiàn)在我們國家發(fā)展經(jīng)濟,提高全民族的素質(zhì),學習世界各國一切先進技術來發(fā)展我們自己。只有我們?nèi)巳俗詮姴幌?、奮發(fā)努力,才能民強國富,我們的國家才能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
四、教師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的良好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觀因素,而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則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但凡學生家長還是老師,都有一個愿望,那就是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成龍成才。正是這種迫切的愿望和過分的關心,無形中卻在學生們心底壓上了一塊巨石,使他們的學習目的發(fā)生了偏移,好像學習完全是為了家長和教師,前途未來都是以后的事,更不要提什么報效祖國。這種壓力也使學生在學習上不勝負荷,疲于奔命,逐漸形成了厭學心理。這種擔心也導致了教師不顧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管學生對知識是否已真正掌握,而只是一味的獨占整個課堂時間,用“填鴨式”教學法將學生牢牢束縛。學生只是被迫性的被動來接受教師送到嘴邊的“美食”,完全沒有積極和主動性可言。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將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結(jié)合起來。如開展歷史競賽、進行歷史觀點辯論等,都能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升能力并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