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宇
腹瀉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之一,一般是指每天大便次數(shù)增加或排便次數(shù)頻繁,糞便稀薄或含有黏液膿血,或者還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及其他病理性內(nèi)容物。那么排便幾次算是“增加”或“頻繁”呢?我們一般認為正常人每天排便1次,但也有少數(shù)人每天雖排便2~3次,但糞便性狀正常,則不能稱為腹瀉。因此,只要大便次數(shù)多于平時的次數(shù),且性狀改變就要考慮是腹瀉了。
腹瀉的原因很復(fù)雜,可由多種疾病引起,譬如急慢性腸炎、胃腸功能紊亂、過敏性腸炎、乳糖不耐癥、潰瘍性結(jié)腸炎、腸結(jié)核、腸癌等都可以引起腹瀉。
腹瀉是因為“濕”嗎
腹瀉這個癥狀在中醫(yī)里有個對應(yīng)的名字叫做“泄瀉”,定義是“排便次數(shù)增多,糞便稀薄,或瀉出如水樣”。古人將大便溏薄者稱為“泄”,大便如水注者稱為“瀉”,故有此名。
很多朋友認為泄瀉的原因在于體內(nèi)多濕,要“祛濕”,遺憾的是這種說法只說對了一半。系統(tǒng)上來講“濕”只是泄瀉的一個樞機,本病病變臟腑不僅涉及脾、胃和大小腸,還與肝、腎都有關(guān)系。
腹瀉分六型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泄瀉常見的六種分型。
寒濕侵襲型 泄瀉清稀,甚則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或伴有惡寒發(fā)熱,鼻塞頭痛,肢體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緩。治法為解表散寒,芳香化濕。可用藿香正氣液/丸/膠囊等。
感受濕熱型 泄瀉腹痛,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苦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治法為清熱利濕??捎酶鸶诉B湯/丸等。
食滯腸胃型 腹痛腸鳴,瀉下糞便臭如敗卵,瀉后痛減,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滿,噯腐酸臭,不思飲食。舌苦苔濁或厚膩,脈滑。治法為消食導(dǎo)滯??捎帽:屯琛㈣讓崒?dǎo)滯丸等。
肝氣乘脾型 每因抑郁惱怒或情緒緊張之時,發(fā)生腹痛泄瀉。平時多有胸脅脹痛,噯氣食少。舌淡紅,脈弦。治法為抑肝扶脾,理氣止瀉。方用痛瀉要方合四逆散等。
脾胃虛弱型 大便時溏時瀉,水谷不化,稍進油膩之物,則大便次數(shù)增多,飲食減少,脘腹脹悶不舒,面色萎黃,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弱。治法為健脾化濕益胃,助運止瀉。方用參苓白術(shù)散、固本益腸片等。
腎陽虛衰型 泄瀉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腸鳴即瀉,瀉后則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白,脈沉細。治法為溫腎健脾,固澀止瀉。方用四神丸等。
腹瀉,不僅要“祛濕”
泄瀉的樞機“濕”,為這六型當(dāng)中共同的“?!保鉃椤捌⑻摑袷ⅰ?。中醫(yī)認為脾胃為化生濕氣的源頭,一旦脾胃虛弱了,濕氣就產(chǎn)生了;而濕氣又很不老實,特別喜歡反過來困住脾胃,這樣“你纏著我,我纏著你”變成了惡性循環(huán)。這里的“濕”當(dāng)為廣義的濕。
廣大朋友講的“祛濕”其實算是一種狹義的濕,它散落在第一、第二、第五型的字里行間,然而大家可以看到祛濕也不是那么簡單的,有芳香化濕、清熱化濕、健脾化濕之分,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
此外,中醫(yī)的溫腎止瀉治療五更泄瀉、舒肝扶脾止瀉治療痛瀉、消食導(dǎo)滯法治療傷食瀉等都別具特色。在此不再贅述。
值得注意的是,腹瀉的原因千差萬別,如果出現(xiàn)腹瀉日久、體重下降、發(fā)熱、大便膿血等,千萬不可以掉以輕心,必要時需要及時就醫(yī),完善理化檢查如糞檢、腸鏡等,千萬不可擅自用藥。
(作者每周三下午有專家門診,周五上午有特需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