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靜
摘 要:當“學習任務單”成為不同學科、不同課型共性的“名片”,設置了簡化、模式化的學習任務本,就產生緣由、具體設置、實踐體驗、存在問題等方面進行闡述,如何在尊重學生真實閱讀的情況下,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和能力,提升課堂的效率,從而讓課堂所學自然遷移至學生的日常閱讀中。
關鍵詞:極簡任務學習本;課堂效率;閱讀習慣
一、課改趨勢多有疑慮
溫州近幾年公開課呈現這樣的趨勢:“傳統(tǒng)教學以老師的‘教案而‘復現課堂的情景,逐步被以‘學習任務單呈現的‘任務驅動的新課堂所取代?!痹S多學校更是自上而下,引導教師將“學習任務單”作為日常的教學手段,推進“任務單”導學課?!巴ㄟ^學習任務單,教師依據課程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方式,完成學習任務。”
在這樣的教改浪潮中,老師們都身卷其中。不斷聽到本校、外校語文老師的感想甚至抱怨后,我漸漸產生了一些疑慮:
1.課前、課中、課后的問題全部前置,課堂思維火花的碰撞何處安放?
2.任務單內容繁多,老師能每天據此調整甚至設置課堂教學?
3.任務單本意是實現“高質減負”,但為何只出現在公開課?
4.如何避免學生用過就丟。
5.過于仔細的問題前置是否消解真實閱讀?
6.是否有過度預習的嫌疑,是否會導致課堂的“虛假繁榮”?
二、具體設計實踐體驗
結合我自己的閱讀體驗,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我設計了極簡任務學習本。
(一)課前微解
課文學習應符合學生日常真實閱讀的規(guī)律。我們看完文章或書后,浮現腦海的一是作品寫了什么(主題),二是有哪里看不懂或者為什么這里這么寫(問題),三是某些地方寫得特別好(亮點),而這些恰是應讓學生形成閱讀習慣的。作為初中生,基礎字是難以避免,每課預習任務如下:(1)字詞積累:抄寫課后“讀一讀,寫一寫”,摘錄文中陌生或值得積累的詞語。(2)主題微解:以“課文寫了……(事),想告訴我們……(情感或道理)”句式進行概括,可有其他表達。(3)提問微點:從字詞句段、人物形象、寫作手法、行文布局等各個方面提問,著眼細處,依據課文會有微調。
(二)課堂微修
即使上午第一節(jié)課,也可以結合學生的預習亮點和問題,在課堂中以PPT或口頭形式進行講解。答案和建議直接記在課本上,便于學生復習和保存。課堂中善用《課時特訓》,減輕課后作業(yè)負擔,所有內容在聽寫時進行考查。我認為課堂是對學生自讀體驗的一次修飾、修正、修改。
(三)課后微距
現在教育理念認為課堂是理解的開始,不是解讀的終結。同時,立足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我希望課后學生能做到“微距”,比之預習所得,有所深入,有所拓寬。因此,極簡任務學習單的課后任務包括:
1.回答自己的預習問題。
2.進行二次提問:比課前問題更有深度或者廣度。
3.完成老師課后布置的深度提問或者拓展練習。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最后一段中“我”是怎樣的心情?教學《社戲》時,可聯(lián)系資料“胖紳士”再進行深入理解,學會聯(lián)系而非孤立地理解文章。比如,《爸爸的花兒落了》:父親對花的喜愛,無形中教會了女兒什么?是“情趣”“對生活的喜愛”。
三、已現問題改進方向
我以分數代替等級,每周五算分,周末發(fā)私信告知家長,遇節(jié)假日,學生可以相應分數減免作業(yè)。學習本的形勢應當與課文特點、教學目的、課型變化乃至獎懲制度相結合。
隨著學習任務本的運用,有些問題已經解決:通過實物展臺分享特別規(guī)范的學習本,兩周后學生都能按照要求進行學習;通過讓學生學會最簡單的概括:事件+情感或道理。近六周后,基本解決學生不會概括主題、斷章取義的問題;通過課堂提醒,基本一周可大量減少學生無價值預習提問的情況。學生思考更迅捷,氛圍更活躍,更容易觸及文章的靈魂,有學生跟我說:“老師,語文課總是越上越嗨?!睂Υ宋疑罡行牢?。但即使如此,在這半個多學期的實踐過程中,還是有些問題亟待解決:(1)經過要求他們關注細節(jié)的培訓后,學生已經能關注文章那些細微的美好之處,但還是有一些學生的預習提問太淺,太敷衍。(2)部分學生會一葉障目,過于重視小角落,對大方向的理解造成偏差。
之后隨著課文的體裁多樣化,難度有所提升,課型的多元化,隨著學生漸漸適應并自如地在閱讀時關注生字詞、主題和亮點,并能自然地形成問題,學習本的任務是否還應該隨同發(fā)展,形成多套模式,如單課模式、連讀模式、精讀和略讀模式等,即使教師在非常狀態(tài)中,學生依然能進行高效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課堂效率?這是我正在思考的。
參考文獻:
[1]潘嵐.學習任務單在小班化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學,2010(9).
[2]顧偉.強化“任務單導學”模式,全面提升中職語文教學成效[J].課改前沿,2013(12).
[3]甘健.維果茨基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及其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啟示[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