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是一個全新的信息化時代,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使得他們更好地適應當前信息化時代下的技術發(fā)展,在高中開展通用技術課程是非常必要的。在通用活動課的教學過程中,活動課的設計是否科學高效對于教學質量的好壞有著重要的影響。就當前我國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活動課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探索,力求能夠設計出更加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活動課。
關鍵詞:通用技術活動課;設計;探索;筆筒制作
通用技術課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它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動腦動手能力為目標。通用技術課程不是單純的理論課程,而是一門立足于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注重技術與設計、教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對個人的發(fā)展和成長很有意義。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主要是將當前較為寬泛,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技術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技術操作手段,這門學科的教學過程是建立在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基礎上的,是需要學生進行切身體驗實踐的一門課程。
一、通用技術活動課開設的必要性
同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較,我國的通用技術活動課的開設還處于初級階段。美、法等發(fā)達國家的通用技術課程開設都從幼兒園開始,一直持續(xù)到高中,在這一階段內,學生需要學習有關技術設計、機械技術、信息技術、農業(yè)技術等方面的技術內容,旨在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創(chuàng)新能力和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在我國的高中教育中,通用技術課程已經被列為必修課程,這門課程開設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同高中其他課程的開設對比,通用技術活動課具有其開設的必要性,該課程立足于學生的實踐過程和操作時的切身感受,重在讓學生參與到通用技術的實踐中去,在操作的過程中,通過對技術活動的觀察、設計、制作等過程學習知識,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知識和體驗的雙重收獲,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加深學生對技術重要性的認識。
二、通用技術活動課的設計探索——以筆筒制作為例
在高中教育階段,同其他學科相比,通用技術活動課程具有其獨特的趣味性、操作性,具有將各學科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的課程特點,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動手能力和學習興趣。因此,在通用技術活動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蘇教版通用技術課程教材安排教學任務,開展課堂教學。要想開展良好的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根據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項目是非常必要的。精心設計的科學的教學項目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通用技術的學習,營造出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幫助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例如,在進行筆筒制作項目的教學時,教師要先檢查學生對結構穩(wěn)定性和強度等因素的知識掌握程度,在保證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相關知識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筆筒制作的課程教授。以筆筒的設計與制作為載體,讓學生親身體驗設計的一般過程。
1.活動課題來源于生活
通用技術課程顧名思義,是一門與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技術教學課程,其知識的來源大多來自生活,并且通用于大多數人的生活中。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緊密地將生活實際和教材內容進行聯(lián)系,通過生活中的事例,例如,在講授技術與設計1的第三章設計的一般過程后,學生對知識只是停留在認知層面,沒有切身的體驗與感受。
教師教學任務比較繁忙,很多教學資料如教科書及其他教學用具如筆、膠水等隨意放在辦公桌上顯得有些凌亂。這樣既不方便教師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又給別人帶來雜亂的印象。學生能夠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設計一個多功能筆筒嗎?學生的興致被調動起來,大家都躍躍欲試!活動課就嘗試以筆筒制作為例,進行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哪些作用有了清晰的認識,幫助激發(fā)學生的知識探索興趣,在實際生活中找到通用技術的影子,將通用技術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是教師授課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激發(fā)學生自主將通用技術課程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主動性,才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通用技術活動課程的學習。
2.活動課中教師起到引導作用
在高中通用技術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作為一個引導者的作用,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來,教師要營造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參與到實踐過程中去,在實踐中,學生通過親自參與設計、制作等過程,體會到設計是一個問題求解的過程。從問題出發(fā),并圍繞問題展開各項活動。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技術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學習興趣。在通用技術的授課過程中,由于很多課程教師只是單純地進行講解,學生很難學習到其中的操作關鍵,把握住整體的操作流程,這就需要教師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相關技術的操作視頻進行播放講解。對于其中的關鍵內容,教師要進行引導,確保學生能夠在通用技術課程的課堂上學習到有用知識。例如,在進行筆筒制作項目的教學時,教師要先檢查學生對結構穩(wěn)定性和強度等因素的知識掌握程度,在保證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相關知識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筆筒制作的課程教授。并引導學生思考:(1)做筆筒用到的器材;(2)制作一個筆筒要經歷的一般過程;(3)筆筒構思的方法和技巧。老師的引導為學生設計制作指明方向,學生可以比較順利地完成筆筒制作。
3.學生主動性對活動效率的影響
為了更好地開展筆筒制作教學,教師需要從技術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強調學習主動性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作用,強調創(chuàng)設良好的通用技術學習情境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積極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借助多媒體技術和筆筒模型,對學生進行筆筒制作前的引導教學,運用小組分組的教學方式,安排給每一個小組相同的任務,最后根據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學生自評和小組間的互評,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更好地開展筆筒制作教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加深學生對筆筒制作工序的深入認識,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提高教師的課堂效率。
4.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教師在進行筆筒制作教學的情景創(chuàng)設方面,要運用多媒體技術,用生動形象的PPT將各種各樣的古代筆筒和現(xiàn)代富有創(chuàng)新概念的筆筒展示出來,讓學生對筆筒制作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然后循序漸進地將變廢為寶的筆筒制作理念傳授給學生,展示變廢為寶的筆筒圖片,激發(fā)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的興趣。教師將準備好的礦泉水瓶、舊報紙、廢棄的掛歷等按小組分配給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按照結構構造的基本原則去自己動手設計、制作符合筆筒強度要求的筆筒,在制作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掌握筆筒的簡單制作方法,最后在所有學生都制作完成后,再將制作出的變廢為寶筆筒進行小組內的比較評分,再將各個小組制作得最為精良的筆筒進行統(tǒng)一比較,由老師進行評價,對最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對所有學生進行肯定,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高中通用技術活動課的開設既適應了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切實要求,也是當前科學與教育的完美結合,教師在進行通用技術課程的授課過程中,要將每一個技術運用的特點、所包含的科學知識一一講解出來,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切實地感受到科學的無窮魅力,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索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對技術知識的學習主動性。
參考文獻:
李白燕,劉瓊發(f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實驗室建設探討[J]. 教學儀器與實驗,2012(8):47-49.
作者簡介:方戰(zhàn)紅,1979年7月出生,女,浙江省金華市人,現(xiàn)職稱:中學一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高中通用技術。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