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桂香
摘 要: “互動式教學”是教學中教與學雙方在彼此平等、彼此傾聽、彼此接納、彼此坦誠的基礎上,通過理性說服甚至辯論,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激發(fā)教學雙方的主動性,拓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法充分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教學理念。那么在政治教學中如何開展互動式教學的實踐呢?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關鍵詞:政治課 互動式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6-0121-01
一、轉變教學觀念
政治課一般都是以議論文形式來講述陳述性知識,再加上傳統(tǒng)教學重結果,輕過程、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重統(tǒng)一要求,輕因材施教的模式,就使學生的學習水平迅速提高受到制約,難以把知識轉為能力和智慧,而教師的理解再深刻,終究替代不了學生在主動認知的過程中所獲得的認知收獲。久而久之,有可能剝奪了學生主動認知的機會,使其喪失主動求知的信心,放棄主動探索的努力,從而喪失終生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改變過去只重視機械灌輸而不重視方法指導的做法,要變灌輸為指導,幫助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技能。
二、轉換角色,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yōu)閷W習的主人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處于積極主動的良好情緒狀態(tài)時,85%的潛能都能釋放出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這種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主要表現(xiàn)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昂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多向性、交互式的空間,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導讀”,通過精心設計閱讀提綱,指導學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提綱包括簡要提示、教材基本線索和學習要求。二是“導思”,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問題的設計要立足教材,體現(xiàn)知識的綜合運用,拓展思維空間,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在講《生產(chǎn)和消費的辨證關系》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對附近農(nóng)副產(chǎn)品市場進行調查,了解農(nóng)副產(chǎn)品供求狀況:哪些商品供不應求,價格攀升?哪些商品供過于求,價格走低?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對市場大體發(fā)展前景進行預測。學生對得到的第一手資料印象深刻,在理解中自悟,在自悟中生疑,從而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欲望。這樣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政治學科其實離現(xiàn)實生活很近,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熟悉教材理論的迫切性,從而促使他們主動探究教學內容,并從中獲得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三是“導學”,通過學法指導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能力。積極采用“引導、扶持、放手、評估”的指導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與學生都不能在教學過程中成為單一的主體,必須成為合二為一的互動統(tǒng)一體。這種師生與生生間的多向交往既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又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提高學生智力活動的水平。
三、實現(xiàn)靈活多變的動態(tài)性教學形式
不同的教學內容有不同的教學形式,即使是相同的教學內容,風格不同教學效果也不相同。很多年來,由于評價學生的指標單一,只看成績,不看過程。學生為了能使自己的學習成績好于他人,往往在學習方法等方面“留一手”;再加上從小就接受著“獨立完成作業(yè)”“獨立思考”一類的教誨,使他們在學習上很少與別人溝通,逐漸形成了自我封閉的“圍墻”。這種環(huán)境和學習方式,尤其是在學習競爭激烈的時候,很容易使學生形成冷漠、自私、狹隘和孤僻的性格。這不僅影響他們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也不利于團結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因此應該豐富活動的形式,把單調緊張教學過程轉變?yōu)槿の栋蝗坏幕顒舆^程,變單一簡單的課堂為多形式、多方位、多渠道、多手段的綜合立體大課堂。例如:開展研討、交流、辯論、競賽、對話、表演等活動來落實教學目標,讓學生或活動在小組,或活動在班級,獲得更多競爭、合作的機會。教師在把知識教“活“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讓學生把知識也用“活”。同時,要自覺運用教育心理學理論進行有目的的教學,加強對知識的橫向、縱向和逆向聯(lián)想從而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使知識聚點成線,聚線成面,形成知識網(wǎng)絡體系,進而使學生的智力和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創(chuàng)設民主性的寬松和諧氛圍
教學環(huán)境是貫穿于教學過程,影響教師和學生的物質因素與人文因素的總和,任何教學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學生在學校中的發(fā)展與教育和教學環(huán)境的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F(xiàn)代的學生又具有很強的平等意識,他們需要的是一種平等的氣氛,需要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理解。他們不喜歡別人在他們面前指手畫腳,他們要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選擇接受。因此,教師在課前要做好知識準備和精神準備,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設疑、提問、討論、總結,平時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與他們加強溝通,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學生互動起來,給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實踐證明,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得教學信息傳輸通暢,有助于強化師生的凝聚力,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與發(fā)展。
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而且在互動交流中啟迪真、善、美,從而改造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胡偉英. 論互動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課中的實施[J]. 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