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勤
教師要善于營造一種追求真理、崇尚學問的精神氛圍,讓學生在這樣一種精神氛圍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禮和熏染。教師要重視教學過程的探索性,重視教學中的師生的交往與對話。相對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課是他們所期盼的,而作為教師,則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才能讓學生在短短的40分鐘內進行一次信息技術遨游,以此來培養(yǎng)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
一、教學設計前,先要把握教學內容
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學內容,教學藝術來自于對教材的準確把握,因為沒有一節(jié)充滿藝術魅力的課不是首先來自執(zhí)教者對所教內容的準確把握上的。就是把教材規(guī)定的內容有條理地讓學生掌握熟練了,學會應用了。在實際教學中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不是隨意進行的,要根據(jù)學科的特點、教學需要、學生實際等方面去考慮教學內容的詳略,不能一概擴展內容,也不宜把教學內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內容。在備課過程中準確把握知識點,使每一節(jié)課都做到知識點明確,并且緊緊圍繞知識點設計教學過程,啟發(fā)學生在攻克一個個知識點的過程中,積累知識,學會學習,持之以恒,學習效率就會不斷提高。
二、教學設計中,可以兼容各學科特色
怎樣能最優(yōu)的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對各學科進行科學的分析、篩選、綜合等,找出其內在聯(lián)系,從而實施信息技術最優(yōu)化教學,也即今所說的課程整合。整合就是一個系統(tǒng)或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以及與其他系統(tǒng)或事物之間,根據(jù)之間的聯(lián)系,整體協(xié)調、通過相互的兼容、滲透,使系統(tǒng)各要素都能發(fā)揮最大、最優(yōu)的效益,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信息技術的整合可分為本學科內部的整合以及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兩種方式。
1、本學科內部的兼容
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和手段運用到本學科中去,從而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又對信息技術有較深一部的認識。
借助信息技術的多媒體功能,輔助本學科教學。這種情況多為教師在上課前根據(jù)教學目標、學科特點及學生情況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時對課件進行演示,學生通過課件接受學習任務,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第二種方法是整個教學過程由學生利用多媒體課件自學,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教師在課堂上只對個別學生進行講解、輔導,更多的是扮演一名教學組織者的角色。
第三種方法是利用網(wǎng)絡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教育,可以把事先準備好的教學內容以網(wǎng)頁的形勢放在internet網(wǎng)上(也可以是局域網(wǎng)上)由學習者點擊相應的網(wǎng)頁進行瀏覽,瀏覽的內容可以是文字、動畫,也可以是交互功能很強的課件(flash就可以實現(xiàn))。
2、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兼容
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以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為載體,把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知識和能力滲透到信息技術學科中來,一方面可以豐富和擴展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培養(yǎng)了學生多思路、多方面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信息技術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使用計算機的技能,并利用計算機查詢信息、處理信息,其最終目的還是要回到“用”這個字上來。
信息技術課上的畫圖程序、金山畫王等哪一個不是與美術學科息息相關的。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的畫圖有關內容,在我教學完畫圖中的有關工具的使用之后,在講到綜合方面,我就將美術課上的一些教學內容利用過來。比如《繽紛花布》這是低年級美術教程中的一課,但也可以利用到計算機畫圖課程中。而且通過畫花布的過程中,把畫圖中的所有工具都綜合了起來,培養(yǎng)了學生綜合利用畫圖進行創(chuàng)作的能力。
在教學三年級下冊鍵盤指法時,可以結合英語學科的有關知識。小學生對英語這第二語言的學習熱情非常高漲,因為三年級的他們是剛接觸,而且小學的英語對他們要求并不高,相對而言學習興趣非常濃烈。所以我們可以根據(jù)教材提供的一些素材,再添加一些他們熟悉的一些小動物的英文名稱,讓他們在快樂學習英語的同時自然把指法的規(guī)則了解清楚,并能熟悉每個鍵所在的位置。
三、教學設計實施中可以滲透情感教育
學生的情感領域是豐富而復雜的,還會在教育活動中體現(xiàn)出來,積極的情感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實施教育和定向培養(yǎng)。學生在教育活動中對教育內容感興趣,是學生喜愛的活動,他們會樂此不疲,能夠自發(fā)地進行行為調試,協(xié)商解決矛盾,想辦法克服困難,活動結束時還戀戀不舍。所以,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應該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重視學生的積極情感教育。
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精彩照片剪輯》時,我給了學生好多張校園的照片,照片上有一些缺陷的地方(如有些角落有垃圾、有些地方被小朋友畫上了畫等)讓學生自己觀察照片,需要裁剪哪些部位,然后提問為什么要裁掉這些地方,引起學生的思考,最后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達到教育學生要好好保護自己的校園,讓校園每一個角落都變得非常的美麗。這就對學生起到了愛護公物的情感教育。
四、教學設計落實后應做到以評促學
我實踐了“以評促學”的教學思路,通過評價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xiàn),把教學工作和學習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我把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率、作業(yè)質量和特色展示等方面的具體表現(xiàn),采用等級量化的辦法給每位學生評定每節(jié)課的得分。從中,可以大致了解到每位學生的學習變化及其進步情況。我還發(fā)動骨干學生參與到這種學習評價中來,使他們逐漸認同并在乎自己每節(jié)課上的評價表現(xiàn),并把進入典范水平、獎勵加分當作努力目標。在此基礎上,我按章節(jié)單元、階段復習、期末統(tǒng)測進行了若干次測驗和考核。平時則根據(jù)每個單元的基本要求進行簡單的重于了解的上機測試,期末則側重綜合各種操作技能進行一次比較系統(tǒng)的上機測試。并根據(jù)學校的課程管理制度和要求,我采用了課堂表現(xiàn)(10%)、出勤情況(10%)、平時成績(10%)、努力程度(10%)期末考試成績(60%)的評分方法,綜合評定學生的模塊學業(yè)成績,用作學生的模塊學分認定。平時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xiàn)得分也就成為評定學生綜合成績的重要依據(jù)。
我的信息教學關注學生對技術與操作的熟練程度以及技術應用思想方法的滲透,著力于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目前我設計的很多課堂教學都有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策略性思維以及良好品質行為的關注和培養(yǎng),這些恰恰是現(xiàn)代人極需具備的核心內涵。只有借助豐富生動的教學設計、精細實施的課堂教學和高效和諧的課堂活動,才能更好地讓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