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晚明書畫家陳繼儒之交游考略

        2016-10-21 06:41:27郝錦繡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
        文藝生活(藝術(shù)中國) 2016年9期
        關(guān)鍵詞:陳繼儒王世貞董其昌

        ◆郝錦繡(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

        晚明書畫家陳繼儒之交游考略

        ◆郝錦繡(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

        陳繼儒是典型的文人畫家,繪畫作品題材豐富,山水、花鳥皆精。由于他的書畫藝術(shù)被其文學(xué)成就所掩,因此前人在對其書畫的研究方面,也顯得尤為欠缺。陳繼儒的繪畫成就和董其昌、莫是龍等明末大家同為一流。他為人正直,不慕虛榮,結(jié)交朋友不分等級,交好的文人甚多,本文筆者將從三個部分來考析陳繼儒之交游。

        晚明 文人 陳繼儒 董其昌 交游

        陳繼儒,字仲醇,號眉公,又號糜公,自稱“清懶居士”。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十一月初七生于松江華亭縣(今上海市),崇禎十二年己卯(639)九月二十三日,于家中祥逝,終年八十二歲。

        陳繼儒一生交友甚廣,特別是他二十九歲棄儒之后,由于他的博學(xué)好客,各地造訪者絡(luò)繹不絕。附近餐館茶肆甚至也懸起他的畫像以招攬顧客。一些達官也因愛才而樂于與他深交,其交好的文人甚多。

        一、陳繼儒與董其昌、莫是龍

        董其昌是陳繼儒一生至友,兩人自幼一同讀書,所謂:“少而執(zhí)手,長而隨肩,涵蓋相合,磁石相連,八十余載,毫無間言”①。董其昌貴為禮部尚書,故稱“鐘鼎”,陳繼儒則自稱“山林”,是他們兩人的精簡概括。陳繼儒隱居那年,董其昌為其作《山居圖》,并題:“郗超每聞高士有隱居之興,便為捐百萬貲辦買山具,予于仲醇以此贈之。”后又題:“余嘗欲畫一丘一壑,可置身其間者。往歲平湖作數(shù)十小幀,題之曰‘意中象’,時撿之,欲棄去一景俱不可,乃知方內(nèi)名勝,其不能盡釋,又不能盡得,自非分作千百身,竟為造物所限耳。仲醇方有五岳之志,亦不妨余此小景,境界無別也”②。董其昌自謙,為表達對眉公隱逸之志的推崇,自認(rèn)此幅作品還不足以抒懷,但還是希望此作能給予陳繼儒隱逸上的精神支持。

        董其昌是把藝術(shù)追求納入事業(yè)之中的人,傾盡全力為之奮斗一生。同時,董其昌政治上的地位也為其藝術(shù)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首先是有條件觀看但大量歷代名作,無論是在京城還是在家鄉(xiāng)都能享受到特別禮待,也因他在書畫鑒賞上的權(quán)威性,許多鑒藏家都樂于慷慨接待他。甚至病榻中都有馮夢禎給其送王維《霽雪卷》《瑞應(yīng)圖》和米友仁《山水圖》供他病中賞玩。其次是他的畫名傳播,使得其成為“華亭派”重要的領(lǐng)軍人物,在畫論及文學(xué)上的成就也為其奠定了中心位置,使得當(dāng)時的文人都愿意與其交往。

        陳繼儒與董其昌兩人志趣相投、形影相隨,常一起游山觀水,吟詩作賦,品評字畫,深入自然,成為他們的一大樂趣,年譜中有載:

        萬歷二十年壬辰九月,董其昌與陳繼儒過嘉禾,所見褚摹《蘭亭》、徐繼?!渡倭衷姟?、顏魯公《祭濠州伯父文稿》、趙孟頫《道德經(jīng)》……③

        萬歷二十七年已亥(1599),董其昌離京回老家賦閑,為了排遣郁悶心情,七月,他與陳繼儒泛游春申之浦,《湘管齋寓賞編》卷六《董思白山水卷》款云:

        已亥子月,泛舟春申之浦,隨風(fēng)東西,與云朝暮,集不請之友,乘不系之舟。惟吾仲醇,壺殤對引,手著翰墨,固以胸吞具區(qū),目瞠云漢矣。既悟炊梁之晚,可虛秉燭之游,為作此卷。茲余兩人,敦此夙好耳!其昌題。

        兩人一起游覽之狀,董多次游后作畫,一是記錄兩人游歷的美景,另一個應(yīng)是為了見證他們的友情。他們在寫文、作畫后相互觀評、切搓,如下記載:

        萬歷二十四年丙申年,潤秋,董其昌詩題陳繼儒小昆山讀書圖。④

        萬歷二十五年丁酉年,長至日,陳繼儒攜作品過畫禪室設(shè)色,適得李成青綠《煙巒蕭寺圖》及郭熙《溪山秋霽卷》,于是與董互相欣賞。⑤

        萬歷三十年壬寅年,董其昌作水墨《葑溪圖軸》,陳繼儒為題。⑥

        由上文可知,董、陳在題跋上是相互的,這種相互在作品上題跋的現(xiàn)象,不但反映了二人的莫逆之交,也反映出他們藝術(shù)興趣的同一。無論在京城與華亭,他們都不間斷談藝,陳繼儒在《妮古錄》中曾記:“玄宰從長安買得團扇上者,米襄陽細(xì)楷極精,寄書報予云:為此匯裝澀矣,但不知何本也,余別見仇英所摹,后有文休承題跋者。”

        陳繼儒 山水 絹本墨筆 152cmx61.5cm 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藏

        董其昌在當(dāng)時位高權(quán)重,為翰林院編修,后為小皇子講官,但他卻花大量的時間研習(xí)書畫,并時常與陳繼儒切磋畫藝,可見無望政治對他來講已不再那么重要,倒不如“全身而退”。董其昌在藝術(shù)事業(yè)上的付出與后人的對他的至高評價是成正比的,直至今日褒揚聲仍不絕于耳?!端山尽肪硭氖睹露洳分性u其曰:

        自元末以迄國初,畫家秀氣已略盡,至成弘嘉靖間,復(fù)鐘于吾郡,名流輩出,竟成一都會矣。至萬歷末而復(fù)衰。幸董宗伯(其昌)起于云間,才名道藝,光岳毓靈,誠開山祖也。⑦

        《佩文齋書畫譜》載康熙評董其昌的書法說:

        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處,流行于樹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于芳不經(jīng)意處,豐神獨抱,如微云卷舒、清風(fēng)飄拂,尤得天然之趣。⑧

        時人敬重董其昌,更多看重他的生活方式。官場上可進可退,功名利祿盡攬,身前身后名俱收,在當(dāng)時,是很多人特別是下層文人極度艷羨的。陳繼儒在《妮古錄》記:“陸以寧謂董玄宰云,今日生前畫靠官,他日身后官靠畫 ”⑨。董其昌的朋友李日華,也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能像董一樣,不只是精于鑒賞、能書善畫,更重要的是能有成功的官宦生涯作根基。

        晚年的董其昌與陳繼儒往來頻繁,常一起請蒼雪大師講《楞伽》于白龍?zhí)叮霌P佛法。據(jù)項元淇《少岳詩集》記載,項元汴雅集用的“雙樹樓”當(dāng)時主要用于項氏與僧侶的聚會,同時還有專用于與文人間交流的“花萼亭”,規(guī)模甚大,當(dāng)時董、陳與項交往密切,也經(jīng)常來此交流。董卒年八十二歲與陳繼儒卒年一樣,他們正如兩個孿生兄弟一般,同志同行,形影相隨,雖然一個為官,一個隱逸,但對藝術(shù)上的貢獻卻是殊途同歸。

        陳繼儒與莫是龍的交往也緣于董其昌,董其昌年輕時在莫是龍家中的私塾讀書,并得到顧正誼的指導(dǎo),并有幸出入當(dāng)時的繪畫收藏大家項元汴(1520-1590)家中觀摩臨習(xí),開始對繪畫傾注感情。陳繼儒與董其昌自幼為好友,與莫是龍也在此時相結(jié)識,書畫方面的啟蒙基本也是同時的,他們相互學(xué)習(xí)共同切磋直至終老。

        莫是龍(1537-1587),字云卿,又字廷韓。他與陳繼儒同為松江畫派的代表,是陳繼儒和董其昌的前輩(比董大16歲),董和陳能得以接觸繪畫并產(chǎn)生興趣,最早也應(yīng)是在莫是龍家讀私塾時。當(dāng)時莫是龍與顧正誼是松江地區(qū)有名的收藏家,兼善繪事,高居翰在《山外山》中提到,為華亭派繪畫立下根基的,顧正誼與莫是龍當(dāng)屬先驅(qū)者。當(dāng)時莫是龍在書畫領(lǐng)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而董其昌當(dāng)時尚且年輕,正當(dāng)考取進士之時,之前并無太多精力投入繪畫,是二十歲以后才加入他們的行列開始了自己的藝術(shù)生涯,并最終為華亭派豎起了大旗。

        陳繼儒與莫是龍兩人同鄉(xiāng),交往較頻繁,常在一起切磋畫藝。在陳繼儒的《太平清話》中就有多處提及與莫是龍的書畫討探。他在《崇蘭館帖跋》中盛贊莫是龍稱:“神明煥然,真莫氏之山陰羲獻也”⑩。在莫是龍1581年的山水畫作上,陳繼儒題寫到:“莫廷韓書畫實為吾郡中興,即董玄宰亦步武者也?!笨梢婈惱^儒對莫是龍書畫地位的肯定。

        莫是龍、董其昌、陳繼儒三人可稱晚明書畫史上的關(guān)鍵人物。在“南北宗”論的問題上,莫是龍的《畫說》,董其昌的《容臺別集·畫旨》,陳繼儒的《偃曝余談》中都有論述,且觀點上并無一二,因此觀點的相似性致使我們在討論“南北宗”的歸屬問題上產(chǎn)生了許多異議,到底是誰最早提出來的,有人認(rèn)為是莫是龍,有人說陳繼儒的觀點更加徹底,而大多數(shù)人最終還是將功勞歸于董其昌名下。這一爭論的焦點是“南北宗”論的歸屬問題,但總之一點,他們觀點的提出是異曲同工的,而華亭派當(dāng)時必須需要一個有權(quán)威的引領(lǐng)者站穩(wěn)腳跟,需要一個理論體系支撐來區(qū)分與其他派系的不同,于是,歷史選擇了董其昌。而他們共同將理論躬身于實踐,將文人畫推向了中國繪畫的高峰,因此他們的付出都值得我們后人銘記。

        二、陳繼儒與項氏家族

        近人在研究晚明嘉興書畫世界的時候,把項元汴放在至關(guān)重要的位置,因為他確實維系了當(dāng)時來自各地的名流,不僅有商人、收藏家、還有鑒賞家、書畫家。由于他的巨大收藏,引來無數(shù)訪客,并為整個嘉興帶來了商機,一時成了嘉興地區(qū)書畫藝術(shù)的核心。項元汴本人也是畫家,其子項德新也善繪事,而在項氏一門中,繪事成就最高且最為認(rèn)真嚴(yán)肅者,并非項元汴或項德新,而是德新之子項圣謨(1597-1658)。

        陳繼儒與項元汴、其子項德新、其孫項圣謨都有往來,他在《妮古錄》中記到:

        顏書朱巨川誥真跡有兩卷……藏項子京家。

        小米云山卷藏項希憲家,后有素心道人及沂陽董復(fù)二跋,云林只題四字云:倪瓚曾覽。

        余于項玄度家見官窯人面杯、哥窯一枝餅,哥窯八角把杯,又哥窯乳爐,又白玉蓮花胭脂盒……皆奇物也,是日為乙未八月二十有五日。又黃鶴山樵花溪漁隱一軸,天真道人圖一軸,又倪云林一軸……皆生平未見之翰墨也,諸跡中宜以東坡手柬六紙為輔,而以懷素苦笱貼后有米芾文跋者冠之。

        此時陳繼儒三十八歲,有幸在項家觀覽如此“奇物”和近二十幅的大師級作品,他壓抑不住興奮,記下每一作品的名字,從這段記述中也可看出項氏家族私下對他的關(guān)照。項圣謨也在《尚友圖》中,將平生好友陳繼儒、董其昌、李日華、釋智舷、魯?shù)弥任迦伺c自己同時畫入其中,可見這幾人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陳繼儒認(rèn)識項元汴,首先應(yīng)該是聞其收藏之名,其次通過董其昌認(rèn)識得以觀書畫、法帖真跡,也正是由于這樣的機緣,使得他藝術(shù)眼界至高,這也為他后來的品評賞鑒之功作了鋪墊。而關(guān)于他學(xué)習(xí)繪畫,大量的真跡便是起初的粉本,于是取法高。他能與項氏家族三代交往不衰,我認(rèn)為很大原因是由于他對藝術(shù)的無限熱情和不斷追求。

        事實也證明,陳繼儒與董其昌是當(dāng)時江南地區(qū)享有盛譽的鑒賞家,各地畫家皆爭相請之作跋、寫傳,可見能得到他們的評點也是異常光榮的事情。很多人都將他們倆相提并論,特別在書畫鑒賞方面,這與他們有共同的繪畫啟蒙環(huán)境、共同的志趣和文化修養(yǎng)層次有關(guān)。他們在藝術(shù)方面喜歡互相探討,因此董其昌的許多觀點的樹立,無不有陳繼儒的背后補充和支持。

        三、 陳繼儒與其他文人

        同陳繼儒交往的文人有很多,一部分是同鄉(xiāng),另一部分是在文學(xué)和繪畫上有所建樹的人,以下主要了解他與王世貞、王衡、徐霞客等人的往來。

        王世貞(1526-1590),明代文學(xué)家,太倉(今屬江蘇)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他官至刑部尚書,一生為官正直,不附權(quán)貴。王世貞的文學(xué)思想在當(dāng)時文壇影響極大,居于領(lǐng)袖地位,與李攀龍、謝棒、宗臣、梁有譽、吳國倫、徐中行等相唱和,史稱“后七子”。

        前文提到:“王世貞亦雅重繼儒,三吳名下士爭欲得為師友?!保ā睹魇贰る[逸傳·陳繼儒》)王世貞聽說陳繼儒少有才名,曾于萬歷十三年乙酉(1585)專門招之飲于弇園,陳繼儒《晚香堂小品》卷二十四《重陽縹緲樓》云:

        往乙酉閏九月,招余飲棄園縹緲樓。酒間,座客有以樂坡者推先生者,先生曰吾嘗敘《東坡外記》,謂公之文雖不能為我用,而時為我用,意嘗不肯下之。余時微醉,笑曰先生有不及東坡者一事。先生曰何事?余曰東坡生平不喜作墓志銘,而先生所撰志,不下四五百篇。較似輸老蘇一著,先生大笑。

        因王世貞的名氣,時人爭相請之撰志之類。陳繼儒在其他詩文中也有多處提及王世貞,可見陳繼儒對王世貞的敬仰。

        王世貞與王錫爵的關(guān)系甚好,因此陳繼儒與王衡(王錫爵之子)皆曾跟王世貞學(xué)習(xí)?!蛾惷脊壬壷菔妨闲颉罚骸坝鄧L少從王競州先生,游居恒談笑諧謔,無所不委蛇”。由此可知陳繼儒的文學(xué)素養(yǎng)頗多受王世貞的熏陶。王世貞在繪畫上也是見解獨到,王弇州跋趙承旨卷云:“蘇長公喜畫枯木小石,山谷愛畫禪伯句,秦少游愛書山鬼句,古人風(fēng)流奇譎,若合一轍,可想見也”。而他的一些觀點主要表現(xiàn)在《藝苑卮言論畫》中。

        陳繼儒與王衡交往時在二十六歲,當(dāng)時王衡“讀書于支硎山”,兩人年齡相仿,于是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王衡(1561-1609),字辰玉,號緱山,江蘇太倉人。其父王錫爵為萬歷年間的大學(xué)士首輔(為董其昌的老師),其子王時敏乃清代畫家。王衡在明代影響頗大,《明史》有對他的事跡記載,《中國文學(xué)大辭典》里有他的條目,在明清戲劇史上,也被列為一代大家。好友陳繼儒非常推崇王衡的雜劇,在《太平清話》中將他與徐渭并舉:“近代雜劇,惟天池徐渭、辰玉王衡”。

        他又在《太史緱山王公傳》進一步講到:“游戲而為樂府,多開拓元人三昧”。認(rèn)為王衡的雜劇可以與元代雜劇企及。

        王衡的仕途頗為不順,二十四歲時與陳繼儒去南京應(yīng)試,結(jié)果不第。二十七歲再試時,卻因有作弊嫌疑而引起朝廷爭端,直到萬歷二十九年,考中進士,繼而又中榜眼,隨后被授為翰林院編修。后倍感無法施展才能,辭官歸故里,直到病逝,未再出仕。王衡一生最大的安慰便是認(rèn)識了好友陳繼儒,陳繼儒早年在他家坐館六年,與之同學(xué)、同游,王衡雖比陳小三歲,但志趣相投。《緱山先生集》卷一記載:“九月,與陳繼儒游杭州西湖”。卷五記:“秋日,董邀王衡,陳飲舟中,并游畸墅”,可見交往之頻,感情甚篤。

        王衡曾在《祭徐長孺》一文中提及“衡生平多憐寡合,年二十而交兄,又一年交仲醇,始知天下有朋友。”可見王衡生性“多憐寡合”,朋友不多,而自從認(rèn)識了陳繼儒,才覺世間能遇一知己。從王衡所寫《仲醇病起》、《懷仲醇》、《秋聲同陳仲醇》、寫給陳繼儒父母的《贈陳鐮石先生歌》及《祭陳仲醇母文》等多篇文章中可以看出王衡與陳繼儒感情至深。陳繼儒在《寄王辰玉》中寫道“念子令人遠(yuǎn),勞心及夜闌。平生不識路,何以夢長安?!蓖鹾馊ナ篮?,陳繼儒為他寫了祭文,寫道:“嗚呼!弟之與兄別也,乃在正月二十五日,風(fēng)雨之夕,誰知此夕竟永訣耶。早知不五日,而兄去我何不少留,須臾一視兄含檢耶,痛矣!恨矣!無復(fù)何言……”,后一連用了十個“不當(dāng)死”來深切懷念好友王衡。王衡出身顯貴,最終不了而終,而他的官途之路也讓陳繼儒更加看透官場,與之比較,隱逸不失為最好的選擇。

        陳繼儒 松柏繞山居 絹本設(shè)色 117cmx96cm 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藏

        徐霞客與陳繼儒相識較晚,“天啟四年,因閩人王琦海介紹,見陳繼儒(眉公)乞壽文,于是始識眉公”。兩人一見如故,也許是陳繼儒的隱逸之志找到了寄托,他十分欣賞徐霞客的探求精神,崇禎九年(1636)秋,徐霞客西南之游前,一路乘舟來到佘山,向陳繼儒拜別。陳繼儒也多次寫信給西南舊友讓他們幫助徐霞客渡過難關(guān),令徐霞客非常感動,在游記中提及“始知眉公用情周摯,非世誼所及矣”。

        在晚明,人們的價值觀己有所改變。作為一名文士,不但要會詩書文章,更要會“玩”。這其中就包含“游”,對待畫家來說,游記是日常必須之事,這也是最早的“寫生”狀態(tài),通過身臨其境,目視心記,后有感而作,陳繼儒也有如徐霞客的那種愿望。他的一些小品文如《過虎丘》《游林屋洞》《游小昆山》《游澄鑒寺》《泛舟》都是他游歷的生動寫照,畫作很多也是這樣產(chǎn)生的。

        據(jù)記載來看,陳繼儒一生未出錢塘江,但他在有限的地域內(nèi)頻繁出游,華亭的九峰三泖自不必說,吳中、金陵、嘉禾、武林一帶也常常留下他的足跡。陳繼儒內(nèi)心對大自然的追求與對“行”萬里路觀點的踐行,使得他將書畫創(chuàng)作與“出游”很好地聯(lián)系了起來??甲C和了解其交游的狀態(tài),更有助于幫我們了解其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和理論觀點。

        注釋

        ①陳繼儒:《白石憔真稿卷八·祭董宗伯文》,四庫禁毀書叢刊本集部第66冊影印,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2000年。

        ②(清)繆曰藻:《寓意錄·卷四》。

        ③陳繼儒:《妮古錄·卷之三》,中華書局,1985年,第30頁。

        ④董其昌:《容臺詩集·卷一》,明崇禎刻本。

        ⑤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二》,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年。

        ⑥陳繼儒:《陳眉公先生全集·年譜卷》,明崇禎間吳震元刻本。

        ⑦(清)郭廷弼修,周建鼎等:《松江府志》,清康熙二年刻本。

        ⑧劉墨:《禪學(xué)與藝境(上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11頁。

        ⑨陳繼儒:《妮古錄·卷之二》,中華書局,1985年,第22頁。

        ⑩陳繼儒:《白石樵真稿·卷十七》,雜志公司,1935年。

        (11)(美)高居翰:《山外山》,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第115頁。

        (12)(13)(14)陳繼儒:《妮古錄·卷之一》,中華書局,1985年,第8頁。

        (15)陳繼儒:《晚香堂小品·卷二十四》,雜志公司,1936年。

        (16)陳繼儒:《陳眉公先生全集·卷四》,明崇禎吳震元刻本。

        (17)陳繼儒:《太平清話·卷三》,山東齊魯書社,1997年。

        (18)陳繼儒:《太平清話·卷一》,叢書集成初編本,商務(wù)印書館,1936年,第9頁。

        (19)陳繼儒:《陳眉公先生全集·卷三十九》,明崇禎吳震元刻本。

        (20)王衡:《緱山先生集·卷一》,明刻本。

        (21)陳繼儒:《陳眉公先生全集·卷三十》,明崇禎吳震元刻本。

        (22)徐弘祖:《徐霞客游記·年譜卷》,商務(wù)印書館,1928年。

        (23)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記》日記四,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

        猜你喜歡
        陳繼儒王世貞董其昌
        明 董其昌 草書臨十七帖扇面
        中國書法(2023年9期)2023-12-26 18:03:59
        明 董其昌 草書櫽括前赤壁賦冊
        中國書法(2023年9期)2023-12-26 18:03:59
        明代復(fù)古詩學(xué)與家族之關(guān)系——以王世貞家族為考察中心
        李攀龍、王世貞復(fù)古文風(fēng)在朝鮮朝文壇的傳播與影響
        董其昌作品欣賞
        董其昌行書《宋人詞冊》空靈疏淡之美
        丹青少年(2018年5期)2018-10-24 01:34:40
        陳繼儒的養(yǎng)生哲學(xué)
        隱逸的最高境界是隱于鬧市
        中華戲曲(2016年2期)2016-01-22 08:19:23
        沒有王世貞就沒有《本草綱目》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波多野结衣在线播放| 米奇777四色精品人人爽| 欧洲午夜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看| 国产一级黄色片在线播放| 成人内射国产免费观看| 真人二十三式性视频(动)| 欧美日本视频一区| 日本美女中文字幕第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96|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孕妇作爱| 国产亚洲曝欧美不卡精品|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 大地资源网高清在线播放|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天堂色| 黄色网址国产| 国语自产啪在线观看对白| 欧美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久久自然熟的香蕉图片| 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精| 超高清丝袜美腿视频在线|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4虎| 久久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最新|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日韩视频第二页| 亚洲av日韩一区二三四五六七| 蜜桃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乱伦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另类在线观看| h视频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 小草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 欧美 综合 在线 精品|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一区| 国产精品黑丝高跟在线粉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