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民
摘 要:攝影作為一種全新的圖像表現(xiàn)形式,其本身是記錄某一固定畫面,當前也是一種全新的文化形式,被眾多人分析與研究。攝影作品中包含了重要的文化元素,同時攝影作品作為藝術的分支,其本身也有著重要的審美價值。因此,本文就攝影文化傳播現(xiàn)象進行闡述與分析,且對攝影文化中所蘊含的獨特審美元素進行分析,以期探究出攝影文化藝術作品的美學價值,為更多的攝影愛好者提供參考與借鑒。同時也全面探討了攝影文化傳播中的藝術審美取向。
關鍵詞:攝影文化;傳播;審美
與傳統(tǒng)的繪畫相比,攝影本身是一種具有極強適應性與時效性的圖像文化表現(xiàn)形式。其不僅供人們欣賞,實際上許多時候也是對某一事件、時刻的記錄,當多年后再次翻出時,可以讓人立刻在腦海中回想起當時的畫面。所以,作為一種詮釋內容的形式,當前我國的許多領域都離不開攝影的存在。攝影已經開始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眾多領域凸顯了其價值,其蘊含的文化也會越來越豐富。
1 攝影文化傳播現(xiàn)象分析
在現(xiàn)代攝影發(fā)展的過程中,其本身就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與現(xiàn)代藝術結合的產物。加之攝影本身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攝影已經不再是高深莫測的藝術形式。它逐步變成了普通大眾都可以參與其中的文化藝術形式。
攝影藝術的發(fā)展,實際上也是我國影像傳播發(fā)展的基礎,無論是圖片還是視頻,正是因為有了攝影,才逐步實現(xiàn)傳播方式的轉變,攝影中蘊含的文化才能被更多人熟知。攝影在我國最初的作用是被人們用來拍攝照片,然后將照片作為素材完成繪畫。之后,還有一些人將照片打印出來貼在手機或名片上,用于和其他人交流與介紹。直到后來,攝像技術出現(xiàn),攝影攝像已經不再是陌生的內容,人們與影像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只要人們的手中拿著攝像機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攝影,這個時代也可以稱之為大眾攝影時代。
無論是攝影大師還是普通大眾,通過攝影的手段,記錄下的都是曾經真真切切發(fā)生在身邊的歷史故事。因此,照片本身不僅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同時也有不可忽視的人文情懷與文化情感。加之當前互聯(lián)網技術日益發(fā)展,這為攝影藝術的發(fā)展與攝影文化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大量攝影論壇的出現(xiàn)使人們可以在同樣的平臺上交流自己的情感,展現(xiàn)自己的長處,分享攝影技巧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傳播文化的目標。另外,我國近些年來也開辦了許多攝影展覽,這為國內外攝影愛好者與著名攝影師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機與平臺。因此,從文化傳播角度來看,攝影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承載了眾多的歷史文化元素,同時其本身獨具特色的審美元素,更使攝影作品本身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值得被廣泛傳播和推廣。
2 攝影文化傳播過程中的審美表現(xiàn)
2.1 攝影作品的紀實美
紀實美是攝影獨具的美學性質,同時也是攝影最為本質的特征。攝影的紀實性表現(xiàn)在攝影師通過鏡頭,對實實在在發(fā)生的事件進行了記錄。許多年后再次翻看這一作品的時候,可以第一時間回想起從前的畫面。攝影作品本身的紀實性,可以稱之為一種獨特的審美表現(xiàn)。
許多人片面地認為攝影就是一種美的藝術,走到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拍攝風光,這些美景就是所謂的攝影。其實不然,如果走到哪里看到一朵花、一棵草都要隨意拍下,這樣的作品不能稱之為攝影藝術,因為它缺少文化內涵與豐富情感。因此,從現(xiàn)代攝影美學角度來看,具有一定紀實性和實際意義的攝影作品才是最重要的。例如,許多攝影師會拍攝戰(zhàn)爭、苦難、貧窮,通過反映社會中的陰暗面,呈現(xiàn)出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形成一種相對較大的影響力和社會輿論,甚至引起社會變革。這樣的作品,才是當前許多攝影師瘋狂追求的題材,而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與審美表現(xiàn)就是紀實美。
例如,我國著名的攝影愛好者李建宏就是典型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其作品都是現(xiàn)實社會的真實寫照,因此也稱之為紀實攝影。例如,其曾在美國拍攝的《大峽谷》,在印尼拍攝的《海底世界》以及在南山滑雪場拍攝的《最可愛的人》等作品,都因其獨特的構思、情感與創(chuàng)新的題材被眾多攝影愛好者所喜愛,其作品所反映出的紀實性非常難得。
2.2 攝影作品蘊含的情感美
情感也是攝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只有攝影師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飽含熱情,才能確保自己的作品是在真實的情況下拍攝的,進而使拍攝的作品與拍攝者的情感相契合。對一些攝影師而言,如果其在拍攝的過程中傾注了自己的情感,透過該作品,欣賞者就會清楚地意識到攝影師的創(chuàng)作情感。通過解析其選擇的光線、色彩、構圖,可以分析出一位攝影師獨特的攝影風格。例如,解海龍最為著名的作品《大眼睛》,也就是關于希望工程的這張照片,曾經在我國紅遍大街小巷。無論是年長者還是年幼者,對這張照片的印象都尤為深刻。畫面中手握鉛筆的小女孩,睜著一雙大眼睛望向攝影者。不得不說,這樣的畫面著實讓人心疼,同時也可以直觀表現(xiàn)出攝影師內心的情感。通過這張照片,我國開始格外重視農村的教育,使貧困山區(qū)的孩子有接受的教育的機會。正因為攝影者本身真實豐富的情感,才使拍攝出來的畫面更能反映農村兒童渴望讀書的期盼目光,進而產生如此大的反響。
在攝影作品中,拍攝者重視投入的情感至關重要。只有攝影作品中蘊含豐富的情感才能使攝影師在拍攝的過程中更用心,更加富有創(chuàng)意地拍攝作品,增強攝影作品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含義,凸顯其審美價值。
3 結束語
對攝影本身而言,其是一項藝術,同時更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因此,攝影行業(yè)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中,需要拍攝者、攝影師注重對其文化傳播功能。這需要攝影師在拍攝和創(chuàng)作的時候,加強自身的情感投入,豐富攝影作品的內涵。同時增強攝影作品本身的藝術性與審美性,從紀實性和情感兩個角度增強其審美價值,凸顯其獨特的美學意義。
參考文獻:
[1] 孫茜.攝影文化傳播中的藝術審美取向[J].大眾文藝,2011(19):111-112.
[2] 于帆.攝影文化傳播中的藝術審美取向[J].大眾文藝,2016(05):203.
[3] 陳旭紅.視覺文化傳播中的審美化身體形象批判[J].湖北社會科學,2009(04):171-173.
[4] 孟玲.視覺文化傳播時代新聞攝影的審美趨向[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9(04):26-28+49.
[5] 王以工.談談新聞攝影中的審美與傳播[J].中國地市報人,2014(0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