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摘 要]體育課堂一般不太注重對學生的提問,教者容易對此環(huán)節(jié)忽視,而實踐證明,合理的提問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體育教學中,提問要有針對性、階段性、整體性、個體性、趣味性。
[關鍵詞]體育 合理提問 針對性 階段性 整體性 個體性 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210084
中學體育課堂中的“提問”是不可忽視的教學手段,已教過的知識學生掌握多少?程度如何?新知識學生了解多少?有多大興趣?提問作為課堂中最簡便的檢測手段,能及時幫助教師了解學情,便于確定教學進度是否正常,教學方法是否可行,教學目的是否完成。因此,提問運用得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與差。怎樣合理如何運用提問,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通過平時的教學積累覺得可由以下幾點來實現(xiàn)。
一、提問要有針對性
體育課堂提問不同于其他學科,不可能面面俱到,所提問題要抓住重點,瞄準方向,教師在備課時應精心設計提問內容。一般來說,所提問題,應考慮其與本節(jié)課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以及能起到的作用。如在教學關于籃球的課程時,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去提問“現(xiàn)在國家隊的主教練是誰”遠不如提問“姚明是誰”的效果來得好。再如,在講授足球腳內側踢球時直接提問“腳內側踢球的優(yōu)勢”比提問“比賽中什么情況采用腳內側踢球”要更實際些。
二、提問要有階段性
事物發(fā)展是分階段的,提問也應如此。若問題集中在課堂的某一時段,會導致“疲勞戰(zhàn)”,飽一頓、饑一頓,影響學生精力的平衡使用。一般說來,提問可按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三個階段進行,各階段所備的問題不同。準備部分的提問主要用于鞏固舊知識和引入新知識?;静糠值奶釂栔饕試@新知識和動作技能而設,這個階段的提問教師要精心設計,使得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興趣,學會技能。結束部分的提問主要圍繞強化記憶、鞏固知識以及生理和心理的放松等方面而設計。
三、提問要有整體性
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特別是體育課,教師用于講授和交流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相對整個課堂來講,提問又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而只能控制它在各個部分的占據時間。一般來說,準備部分和結束部分的提問時間控制在1~3分鐘,而基本部分的提問時間應控制在5分鐘以內(包括學生討論)。對學生來說,要增強他們的提問意識,讓學生知道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學生養(yǎng)成課前后要預復習的好習慣,同時也迫使學生在課余時間大量吸收廣泛的體育知識。相反,若在學生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提問,則不利于提高提問的質量,不利于提高教學效果,說不定還會出現(xiàn)“冷課堂”的現(xiàn)象。
四、提問要有個體性
提問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針對不同的個體,應在提問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材施教。提問在個體上可分為全體、小組、個人三個方面。相對全體來說,所提的問題要是90%的學生都能答得出的問題;相對小組來說,就要提供一些可以討論的問題,以便小組討論;相對個人來說,就要針對學生學習好中差的不同狀況來設計問題。如在足球腳內側踢球的教學中所提的問題,“上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腳內側在什么位置?”等問題可以面向全體學生;“支撐腿應放在什么位置?怎樣擺動更有力?擊在球的什么位置可以形成地滾球?”等問題就可以交由小組討論。而復習和鞏固知識的提問可以根據難易程度選擇不同的學生回答。
五、提問要有趣味性
提問設計要富有趣味、意味和吸引力,采用講故事、謎語、游戲、比賽等形式,把體育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形成懸念問題,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知識。同時,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教師課后應有記載,可納入平時學習成績。這是利用外因去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避免學生產生消極應對心理。有了這個外因學生對預復習和平時知識的積累就會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同時小組討論也會更激烈。學生群思群策,能有效地提高答案質量,烘托課堂氣氛。
提問作為教學手段對提高體育教學效果有關鍵的作用。合理地運用好提問將會對教學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口能力,利用理性知識去掌握動作技能。二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變通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強化知識點的記憶和運用,使學生可以通過理性知識去指導和鞏固動作技能的形成。三是有助于取長補短,往往一個學生對一個問題的回答具有片面性,幾個學生對同一問題通過討論后綜合起來的答案就近乎完美了,這樣學生在能力的運用上可以互補。同時,學生的回答也有獨到的見解和更新的信息,能彌補教師原有答案的不足,師生之間也能教學相長。四是有助于搞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針對性的提問能使后進生消除被冷落感,激起后進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