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濤
【摘要】本文通過剖析應試教育下對中學英語學習的認識不足,闡明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提出通過借助通俗英語語言文學作品加強中學英語學習,自然閱讀中強化詞匯和語法,突破了傳統(tǒng)的中學英語教學常規(guī),有對其做出補充,觀點獨特,以期對中學英語學習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中學英語 通俗英語語言文學作品 缺點 益處
【基金項目】中國基礎教育英語教學研究資助金項目;立項編號NBEB12-1524;課題:英美文化知識對中學英語教學成效的輔助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1-0006-02
外語教學要“側(cè)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高中英語教學大綱》)。閱讀既能擴大英語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又能獲取大量新的信息,開闊視野,增進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風俗習慣、社會文化。進而,不斷強化隱喻學習的興趣。全國高考英試題中,閱讀理解內(nèi)容占比大、分值比例大。這一部分得分多少直接影響學生英語成績能否及格或得高分,反映的是學生的詞匯是否充足豐富、語法知識是否掌握準確。雖然一直倡導素質(zhì)教育,然而只說不做,應試教育并沒有退燒。中學英語學習在應試教育下存在著諸多不足。常規(guī)的英語學習之外,可以讓學生閱讀通俗英語語言文學作品,沉浸在文學語言環(huán)境中,借助一定程度自然習得,強化課堂英語學習,同時了解英語語言文化,提高文化素養(yǎng)。
應試教育導致英語學習存在的缺點
應試教育“考試至上”導致英語教與學急功近利,學習往往停留在詞匯和語法的基礎層面。教師課堂“注入式”教學,語篇學習過于突出詞匯和語法,以便進一步做大量的應試練習。學生熟悉詞匯,熟悉語法,熟悉題型,有解題技巧,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但極其不利于英語語言的靈活應用和今后持久學習。生活或工作中需要英語時,不但感到索然無味而且無從下手。比如,看到汽車檔位上的P,R,N,D等標示時或者車尾有hybrid等文字,不能很快判斷識別出前者為所學基礎詞匯的首字母縮寫,P=park,R=reverse,N=neutral,D=drive對于后者只機械的局限于課本詞匯表注釋的意義,“雜交的,雜種的”,而不能靈活變通,推斷出新的意義,“混合動力的”。
應試教育“考試至上”導致英語教與學只為考試服務,課堂學詞匯語法,課后做大量練習,缺少閱讀。高考英語全國卷閱讀理解文章的類型可劃分為人物或生活故事,媒體廣告,新聞報道(重大事件,社會現(xiàn)象,學術(shù)研究,科技發(fā)明)等,可以看出閱讀理解測試的目的是最終讓我們把英語語言用于生活、學習或工作。閱讀消遣,豐富生活,提高素養(yǎng),了解世界,了解專業(yè)領域的新進展等等。
通俗英語語言文學作品對英語學的益處
通俗英語語言文學作品(初高中水平英語語言文學作品)易于得到,或者大型書店購買,或者國外語言學習網(wǎng)站免費下載。古希臘/羅馬神話,圣經(jīng)故事,一千零一夜故事,經(jīng)典童話故事,英美經(jīng)典文學作品簡寫本等都是很好的英語語言學習輔助材料。
這些通俗英語語言文學作品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補充材料,其益處顯而易見。
第一,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這些材料不同于英語課文內(nèi)容,不同于英語練習短文內(nèi)容,故事性強,易于接受,更加受學生歡迎。一方面,許多學生閱讀過這些方面的一些漢語材料,再閱讀英語材料易于理解;另一方面,對于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教師不需過多督促,學生會自覺完成閱讀。
第二,有益于加強學生對詞匯和語法的理解。對于英語專業(yè)學生是輕而易舉的事,對于許多中學生卻含混不清,看到have,那個都是“有… …”,看到There is/are,高三了還是“這里有… …”。還有許多這樣的基本詞匯一詞多性,一詞多義,既要知其一,其二,甚至其三,其四。這些材料以基礎詞匯呈現(xiàn),讓學生熟知它們的基本意義和用法,自然理解,反應出學習者最根本的英語語言能力。否則不會應變,說出的話語義不通,牽強附會。這些材料也以基礎英語句型呈現(xiàn),閱讀中不但強化了課堂學習的語法知識,更會潛移默化,習以為常,形成語言習慣,說出的話自然準確。
第三,有利于提高英語理解的有效性(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David Elmes,鹿屋體育大學學術(shù)研究紀要,2013年第46 號),了解英語語言文化中的人文地理,多元文化,為今后長久的英語學習和運用播下種子,同時共享優(yōu)秀的文化思想,繼承人類的優(yōu)秀精神財富。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英語,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 Reading其中一部分內(nèi)容,Pausanias,who was a Greek writer about 2,000 years ago,has come on a magical journey on march 1"st 2007 to find out about the present-day Olympic Games. (p9,Book2);Reading and Listening其中一部分內(nèi)容,He went to ask the Greek Goddess of Love for help. She promised to help him and gave him three golden apples. She said “Throw an apple in front of Atlanta when she is running past. When she stops to pick it up,you will be able to run past her and win." (p14,Book 2) 通常師生只是從語言知識層面學習里面出現(xiàn)的詞匯和語法,缺乏英語語言的有效性理解。誰是Pausanias?他和the Olympic games有什么關(guān)系?誰是the Greek Goddess of Love?為什么是三個蘋果?
根據(jù)這一部分內(nèi)容,一方面我們可以給學生介紹Pausanias是古希臘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從他的作品Description Of Greece我們了解到古希臘時代,甚至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方方面面;介紹the Greek Goddess of love,Aphrodite (古羅馬Venus)以及其他奧匹斯山上的神祇。另一方面,可以給學生介紹Home、Hesiod、Sappho、Sophocles等等偉大的古希臘作家以及他們的偉大作品,分享人類世界寶貴的精神財富;可以給學生講講這三個蘋果源自the apple of discord (不和之果)的故事,進一步延伸出《圣經(jīng)》中 apple作為the forbidden fruit (禁果)的故事和The Arabian Nights中The Story of Three Apples的故事。這些古代傳說中的apples仿佛是不祥之果,然而Benjamin Franklin在其The Poor Richards Almanac中卻說: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這樣的介紹(最好是簡單英語)使英語課堂生動有趣,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獲得精神食糧。同時給學生提供這些方面的短小故事,以供閱讀,提高了理解英語語言的有效性,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中學英語教材本身選有改編的經(jīng)典英語語言作品,如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改變成了短劇,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簡化成短劇。教師如果有計劃有步驟的再增加一些通俗英語語言文學作品供學生閱讀,對學生英語語言學習,英語語言文化的了解會有極大幫助,使他們終生受益。從現(xiàn)實與神話交織,感受人類想象力的無與倫比,從西方經(jīng)典童話故事,懂得善永遠戰(zhàn)勝惡,人類的智慧永無止境,… 正如Martin Amis所說“Great novels are shocking;and then,after the shock dies down,you get aftershocks.” (p xii,Lolita,F(xiàn)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參考文獻:
[1]David Elm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J]鹿屋體育大學學術(shù)研究紀要,2013年第46 號
[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Wenying Jiang,ETL Journal,October 2000
[3]李丕清.語言知識學習在外語教學中的意義[J].山西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4]程曉堂,岳穎.語言作為心智發(fā)展的工具——外語學習的意義[J].中國外語,2011年第1期
[5]胡冬梅,劉春華.語言文化導入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必要性[J].吉林教育:中小學教育,2011年第1期。
[6]樊占文,魏明洲.外語教育應重視文化差異——文化教學的必要性[J].時代青年:教育,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