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0月13日文章,原題:地下首付貸為政府抑制房貸的努力蒙上陰影盡管提供購房首付款貸款的做法正受到政府大力打擊,但中國的購房者仍能輕松借到錢。專家表示,形形色色的金融平臺繼續(xù)被用于提供此類貸款,導致越來越難以評估房產債務問題的規(guī)模變得有多大。
今年3月,中國監(jiān)管部門在全國范圍內出臺一系列新規(guī),禁止包括開發(fā)商、房產中介、小額貸款公司、互聯(lián)網P2P金融平臺等機構發(fā)放首付貸,以抑制投機活動。但專家稱,這種做法曾在一段時間內銷聲匿跡,卻從未徹底消失。
廣東惠州某大型房產項目的郭(音)姓銷售代表稱,該公司擁有能幫助提供首付款的合作伙伴,發(fā)放的最高貸款額“達到總房價的15%”,但借款人必須為此支付高達14%的年息。與此類似的是,惠州另一個熱銷住宅項目的林(音)姓銷售主管透露,他將為擔心首付款的購房者推薦一家?guī)椭峁┵Y金的當地小額貸款公司。他坦承,“政府不允許這么做”。
過去兩周,已有22座城市實施各種限購措施,包括提高首付比和暫停外地人購房等。有關管理部門也強調在全國范圍內嚴禁各類機構開展首付貸性質的業(yè)務。但許多從業(yè)者似乎仍能藐視這些規(guī)定。在某些情況下,首付貸甚至被重新包裝成其他金融產品。內地媒體上月報道稱,至少有8家商業(yè)銀行向客戶提供以房產為擔保的消費貸款。結果,許多此類應該用于醫(yī)療、教育等領域的貸款都被投入房地產市場。
“此類行為不但正在加大房地產市場的杠桿率,而且難以被完全監(jiān)管和控制?!鼻鄭u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表示,“中國的信貸體系存在許多漏洞。即便有規(guī)可循,人們也會將其打破或設法繞過。目前房價已經很高,有多少人能買得起?我擔心實際的杠桿率遠超我們的估計。”▲
(作者薩默·甄[音],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