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景
弘揚“工匠精神”肩負神圣使命
彭佳景
在第32個教師節(jié)到來之際,我們推出長篇通訊《“工匠精神”的踐行者》,向廣大讀者介紹常德市財經中等專業(yè)學校教師涂承剛的優(yōu)秀事跡。在當前經濟社會面臨著巨大轉型、全社會都在呼喚“工匠精神”的時候,教育如何適應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教師如何弘揚“工匠精神”,更好地肩負“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也是一個迫在眉睫的時代課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宣傳涂承剛這個典型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涂承剛是常德財校年輕的學科帶頭人。近些年來,他立足職業(yè)教育的三尺講臺,刻苦鉆研專業(yè)知識,不斷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寄托在對專業(yè)的追求上、堅守上、奉獻上,在立德樹人、教學改革、輔導學生參加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和學校專業(yè)設置無縫對接產業(yè)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在他身上凝聚的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專注極致、追求超越的“工匠精神”,閃爍著時代的灼灼光華,給廣大教育工作者以啟迪、以示范、以引領。
“工匠精神”是當今時代的熱詞,它承接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yōu)秀文化和傳統(tǒng)。一部中華史,同時也是一部中華“工匠精神史”,至今“魯班獎”在建工行業(yè)還是最高榮譽,趙州橋和故宮的修建技術還備受世界橋梁專家和建筑專家推崇,足見中國傳統(tǒng)“工匠精神”的魅力。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度引入“工匠精神”,是希望全社會追求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促進消費品工業(yè)增品種、提品質、創(chuàng)品牌,更好地滿足群眾消費升級需求。
教育需要培養(yǎng)“工匠精神”,不僅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需要,基礎教育同樣需要。因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俗話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職業(yè)特征與精益求精、嚴謹細致、耐心專注、卓越品質的“工匠精神”是一致的。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客觀標準。教書育人,像技藝活一樣,也要追求完美和極致,絕對不能勉強馬虎,也不能有應付過關的心態(tài)。涂承剛認真對待每一堂課,反復打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力爭讓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堂課的獲得感最強,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十分可貴的。
嚴謹細致是“工匠精神”的內在要求。如果說對待產品不能有投機取巧的心態(tài),必須確保每個部件的質量,讓每個部件都經得起顯微鏡的檢驗,那么作為教師,更要在嚴謹細致上下功夫。涂承剛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無論是“理實一體”的教學,還是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抑或是做班主任工作,都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之處,力求做到敬事如儀。這種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尤其需要在三尺講臺弘揚。
耐心專注是“工匠精神”的外在體現(xiàn)。工匠在面對產品時必須心無旁騖,這樣才能提升產品的質量,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教育關乎百年大計,如果沒有高度的耐心專注,沒有一以貫之的堅守,是不可能成就教育的夢想的。十多年來,涂承剛把主要精力用在教書育人上,可以說全神貫注、心無旁騖,他的身上體現(xiàn)了一種高度的責任感,體現(xiàn)了耐心專注的“工匠精神”。
卓越品質是“工匠精神”的價值目標?!肮そ尘瘛币粋€最鮮明的特點是,絕對不與平庸為伍,打造本行業(yè)最優(yōu)質的產品,成就卓越品質。教育是育人的事業(yè),怎樣培養(yǎng)、造就學生的卓越品質,讓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合格而可靠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一直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夢想。要讓夢想成真,就要像涂承剛那樣,專注在育人的技藝里,沉浸在教改的探索中,讓自己培養(yǎng)的學生真正做到“德藝雙馨”。
當前,我省教育適應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形勢大好,全省教育改革蹄疾步穩(wěn),教育發(fā)展成績喜人,教育大局和諧穩(wěn)定,廣大教育工作者功不可沒。我們相信,廣大教師弘揚“工匠精神”,一定會更好地肩負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一定會更好地寫下“中國夢”的湖南教育篇章。
更多文本請掃描上面二維碼